當你走過商場的除溼機櫃檯的時候,有沒有過「有了空調還為什麼要買這個?」的想法?
認為空調就有的功能,為什麼還要買個除溼機?尤其是身在南方的同學,深知南方的寒冷是「魔法攻擊」,即使是冬天了空氣還是會非常溼潤。但是你知道空調和除溼機相比有哪些缺點嗎?
空調除溼耗電量高
由於空調需要同時給外機和室內機供電,在運行除溼功能的時候又是兩個機器同時運行,使得整體消耗的功率要比單獨具有除溼功能的除溼機高出很多,不信的話你可以看看自己家空調的銘牌。
大多數空調標稱功率在1kW到2kW之間,相當於運行時每小時就會消耗一度電,而且匹數越大耗電率越高。
而家用除溼機的額定功率普遍在300W左右,一個是一小時消耗兩度電,一個是一晚上消耗兩度電,誰更耗電高下立判。
↑↑↑很多除溼機額定功率不到300W
空調除溼只能在夏天使用
由於空調除溼的原理是讓水汽冷凝結成液態水來去除空氣中的水分,不會進行額外的加熱,而壓縮機的散熱由外機進行,所以經過空調除溼後的空氣會比室溫低一些。
夏天還好說,但是在長江以南地區,即使氣溫降到了零下仍然會十分潮溼。這個時候空調的除溼功能非但不能升溫,還會幫倒忙,使得房間越來越冷。
而除溼機蒸發器冷凝器都在室內,而蒸發器和冷凝器的壓縮機散熱片會使室內空氣溫度上升。而且由於功耗比較小,升溫並不明顯,使得除溼機可以工作在四季。這樣即使是梅雨季或者冬天,南方的同學也不用擔心沒有衣服穿了。
↑↑↑除溼機的壓縮機在機身內
所以從消耗的電量和使用的溫度上來考慮,除溼機確實比空調要優秀很多,但是除溼機與空調相比還有很多的優點,比如說空調的水會直接被導出室外無法集中處理,在地下室和車庫裡也不會有空調,而且空調除溼的效果要差很多。
空調的冷凝水不能集中處理
空調機的冷凝水會通過機體的PVC導管導入到室外,雖然這很方便,但是一方面對水資源造成了浪費,還無法確定室內的溼度下降程度以及空調除溼的效果。
要是導管損壞的話,水還會流在牆上或者滴在地上(筆者就曾深受其害)。但是除溼機的冷凝水是可以集中處理的,這樣就可以用收集來的水澆花,還可以直觀的了解到室內的水分下降了多少。
如果不想將冷凝水存下來,很多除溼機的冷凝水也可以選擇通過導管排出機身。
空調機不可隨意移動
家用空調大多是壁掛式或者櫃式空調,少數家庭也會使用中央空調。但是常見的壁掛式空調和櫃式空調由於要與外機相連,不能做到隨意移動,就不能在一個房間進行完除溼後將空調搬到另外一個房間進行除溼。
但是除溼機是一個飲水機大小的獨立運作的機器,在不工作的時候可以隨意移動,這樣就可以在一個房間進行完除溼後到另外一個房間繼續進行除溼。還可以搬到地下室或者車庫進行單獨的除溼。
空調除溼效率低
雖然空調功能豐富,但是俗話說「術業有專攻」。空調雖然在調節室內溫度方面效果很好,但是在除溼功能上還是會被專業的除溼機甩開兩條街都不止。
空調的冷凝器和蒸發器在室外室內兩側,除溼肯定會伴隨製冷效果,絕對溼度會下降,相對溼度不一定會下降。
絕對溼度=單位質量大氣中含有多少水汽
相對溼度=實際水汽含量/飽和時的水汽含量
然而人的體感是相對溼度決定的。由於除溼機的冷凝器和蒸發器都在一個機器內,絕對溼度與相對溼度會同時下降,這樣從體感上來說除溼機乾燥的更快。
以上便是筆者總結出來的除溼機與空調相比的優點。雖然空調的功能更多,但是除溼效果並不好。
要是家裡有老人,或者有很多的書籍,需要保證一個比較乾燥的環境,而實際的環境卻非常的潮溼。建議選購一臺專門的除溼機,不僅效果更好,還更加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