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討論的最多的電視劇,肯定非《小歡喜》莫屬了。
它讓我們看到了人到中年的無奈,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最重要的是通過三對完全不同的家庭,透視了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
在中國傳統家庭的概念裡,孩子似乎總是被賦予了更多「物化」的意味。高知、中產階級家庭總是希望孩子通過高考,摘得清北、985、211,總不能比當年的自己更差;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辛苦操勞的家庭更是希望孩子能夠通過高考一舉奪魁,從此榮耀家門。每一對父母都不容易,但被父母「操控」下的孩子也著實辛苦。
《小歡喜》媽媽眾生相
雖然《小歡喜》中只描述了三組家庭,卻是中國大部分家庭的典型代表。很多人諧謔的稱這部劇為「高考媽媽圖鑑」,真實又自嘲。海清飾演的童文潔,陶虹飾演的宋倩,詠梅飾演的劉靜,在孩子對待孩子高考這件事上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狀態。
童文潔&方一凡
海清飾演的童文潔,絕對是劇裡的喜劇擔當,屬於易燃易爆易慌亂型的媽媽。最常用的「勸學」術語就是,媽媽當年高考語文**分,數學**分,英語**分,方一凡你是怎麼回事?
對兒子方一凡,能動手絕不動嘴,絕技就是「旱地拔蔥」一聲吼,嚇得一凡抖三抖。
她想讓兒子好好學習,最差也得上個三本,就怕孩子沒學上,天天拿考倒數第一的兒子和考年級第一的磊磊相比。方一凡喜歡唱歌跳舞,想走藝考這條路的時候更是百分百的反對。
雖然她有一百種揍兒子、制服兒子的方式,但卻忽視了兒子的內心,從未曾真正的傾聽過兒子想要的是什麼。
宋倩&英子
小陶虹飾演的宋倩,是一個嘴上說著「為你好」,內心卻是被佔有欲填滿了的母親,因為感情生活的缺失,讓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甚至想要佔據孩子生活的全部。
身為金牌物理老師的她,一直把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對待女兒始終秉承著嚴師出高徒的風格,只一味施壓,從不會鼓勵式教育。從高考誓師大會的寫心願,到「考第二有什麼可高興的」,再到「一個電影看兩遍有什麼意義」。
她給孩子的愛太過用力,每天將「媽媽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是媽媽的一切」這些話掛在嘴邊,最可怕的是跟女兒說,已經將女兒以後要走的路全部都規劃好了。由不得女兒有半點的「忤逆」。這種令人窒息的愛,讓英子無處招架,時時刻刻想逃離。
劉靜&季楊楊
作為父母在高三空降回家,與兒子團聚的這一家子,在古板的爸爸和叛逆的兒子中,詠梅飾演的,溫柔又高情商的劉靜,就是這個家最強大的定心丸。劉靜的對孩子的教育是四兩撥千斤的,在高三這樣緊張的大環境下,她給予孩子春風拂面的愛:帶著位高權重的孩子父親「季區長」去學習兒子喜歡的賽車,偷偷放掉氣球照顧孩子情緒等等。
對於她來說,唯一的心願就是和丈夫孩子,一家人永遠在一起,是她對丈夫溫柔支持,對兒子走心關懷使這個家裡父子間的隔閡慢慢消融,在她身上能感受到的是女性真正的力量——溫柔。對孩子的教育雖然著急,但知道如何用力。
誰都想有個像劉靜那樣的媽
卻總被宋倩式媽媽「綁架」
有人說,當媽媽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宋倩式媽媽,對孩子無界限、全方位的控制欲,她們錯把愛,當成了控制孩子的理由;
第二層是童文潔式媽媽,恨鐵不成鋼,教育多靠打和吼,但卻不知道,好的教育卻不是靠吼就能得來,懂得克制,才是良藥;
第三層是劉靜式媽媽,從學業到愛好,她一直尊重孩子的選擇,充當著亦師亦友的角色。也讓整個家庭裡疏離的感情逐漸升溫,變得更加的親密無間。她們溫柔而堅定,細膩又包容,知足且上進。
每個孩子都希望有個像劉靜那樣的媽媽,看得懂自己的心事,接納自己的愛好,原諒自己偶爾的小脾氣。
劇中,當英子考試失敗的時候,陪她看電影的是劉靜;當她想去南大冬令營但媽媽不同意,找人傾訴的也是劉靜。劉靜會靜靜地,微笑地聽著眼前的這個17歲的小姑娘說她為什麼想去南大,為什麼想瞞著媽媽。會告訴這個女孩什麼是對的,做事情也許還有更好的方法。劉靜從不掩飾對英子的欣賞。兒子季楊楊在她的教養下,也從冷漠不知規矩,逐漸變得乖巧體恤,主動改掉壞毛病。
《正面管教》一書裡曾說道,最極致的教育,就是既不懲罰也不嬌縱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把價值觀、社會技能、生活技能教給孩子。
既讓孩子感受到了愛,又感受到了堅定和安全感。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被宋倩式媽媽窒息般的愛所「裹挾「和「綁架」?
因為愛英子,宋倩辭去了高校老師的職務,將孩子的臥室裝上了透明窗,讓孩子喝難喝的湯藥。她說,她為了英子放棄了一切,沒有朋友,沒有社交。
宋倩從來不允許英子與她的計劃相悖,在接下的劇情中,英子終於爆發,大聲控訴對媽媽的不滿,去南大就是為了離開媽媽,甚至要跳海。
現實生活中,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不理解,釀成的悲劇也常常讓人惋惜。之前就有上海17歲男孩因為吵架被媽媽訓斥,跳橋的新聞,讓很多父母扼腕痛惜。
好的教育,是理解並克制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對父母都有自己的說不出的苦楚。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很難說出誰對誰錯。
但父母子女一場,本身就是會面臨一次次的分離。愛不應該是禁錮,愛應該是理解並克制,知道適時的時候學會放開。
《小歡喜》這部劇,讓更多的父母開始反思,也讓更多的孩子學會理解父母的不易。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就沒有「容易」二字。
總有一天,孩子也會長大, 他們必會理解。希望,我們給孩子多點時間,學會長大。教育最大的智慧就是給予孩子信任,讓孩子有試錯的機會,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不是嗎?
坦然地接受生活中那些不經意的小喜悲,是從容,也是大智慧。
群聊
加入媽咪寶貝社群,領取【媽咪寶貝知識大禮包】,禮包包含嬰兒氣道梗塞急救視頻課程、《媽咪寶貝》雜誌精選內容、4套音頻課程,每周社群還有福利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