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都青塘何氏家廟,楊公勘擇發人丁,今成萬丁巨族

2021-01-09 三僚風水吉慶堂

寧都青塘原名清溪,後來要闢建圩場,因其四面環山,中窪如塘,蔚藍青秀,故改稱青塘。青塘人口中,以何、孫、謝三氏佔多數(約70%),都是地道的客家人。

何氏家廟

三姓之中,何氏最早進入青塘開基,且青塘何氏發展到如今的萬丁巨族,與祖師爺楊公關係匪淺。何氏進入青塘流傳有很多的傳說,最出名的是楊公幫何氏找風水寶地建祖墳,改變何氏八代單傳的境況,逐漸富裕起來。這個傳說,幾乎每個青塘何氏子孫都聽過。

何氏人丁興旺後,就此開啟了何氏家族的新篇章。據說,何氏發達後,何家又聘請楊公勘察選址,興修了何氏家廟。

何氏家廟正門

因何氏家廟為楊公遺蹟,筆者曾帶領弟子前往考察。身處青塘鎮時,便感覺這個地方很不一般,四周群山環抱,秀峰林立,中間偌大一個盆地,實乃山靈水秀的風水寶地。

而且「何」與「荷」諧音,故何姓坐塘中,頗得地利。何氏家族居住在偌大一個青塘中,就如同荷花生長在塘中,居住環境的適宜,家族的發展壯大就更加迅速。

鳥瞰何氏家廟結構布局

何氏家廟堂號為崇禮堂,立辛山乙向兼戌辰,來水寅,去水丙午,原來祠堂前開金星形大池塘,現已不存。祠堂近年重修過,建築壁繪都很嶄新,為三進兩井式建築,通面寬闊。入正門,有藻井空懸內置,堂額 「崇禮堂」,由明進士吏科右給事中盧逵所提。

崇禮堂

上廳天井較小,放乙水口;下廳天井較大,戌方來水,亦放乙水口。下廳天井兩側的走廊上掛有各地的何氏宗親送來的匾額,人文蔚起,千古流芳。家廟附近幾個分祠的坐向也是依總祠來定的。

後方來龍

何氏家廟背倚亥方來龍,緩緩而下,祠前明堂寬廣,案臺有情,兩重案山,第二重案山起三臺,案外朝蓮花山(佛教名山),峰巒疊嶂,蜿蜒似蓮花,故名蓮花山。左方青龍砂伸展,清溪環流。

祠前朝案與明堂

家廟建好後,何氏人才輩出。古代太學生、 國學生、文武癢生有數百人,還有數人受到皇封,故淸溪何氏崇禮祠升格為家廟。現代也人文蔚起,廳、處、科級幹部以及中高級科技人才比比皆是,企業精英大批湧現,蒙廬江世澤,祖德常蔭。

天井左側走廊上的匾額

自何氏遷於青塘一千一百多年間,人丁興旺,現有兩萬六千餘人(外遷數支後裔不計其內),人丁逾萬聚居於一鄉,在當地堪稱萬丁巨族。

天井右側走廊上的匾額

青塘鎮的客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以擂茶和廟會為特色的客家文化,孕育著幾千年的青塘人。而且青塘素有「聖地」之美譽,地理複雜,交通便捷。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略至江西,迫使民國江西省政府遷至青塘,舊何氏宗祠曾作為民國江西省政府臨時辦事處。青塘周圍區域被日軍佔領,唯獨青塘沒有失守。

1945年日軍投降,省政府遷回南昌之前,江西省主席曹浩森親筆寫下了「睦宗報國」四字,並製成匾額贈予何氏,訟揚了青塘何氏人民宗族和睦,誓保家園的傳統美德。

筆者與同行朋友合影留念

在青塘地界中另有一孫氏家廟,系筆者先祖曾文辿公勘擇,孫氏家廟主發貴,何氏家廟主發人丁。兩所家廟福蔭不同,有何奇妙之處呢?下篇文章中將詳細介紹孫氏家廟是如何發貴的。

筆者:曾慶良,楊公授曾文辿公一脈第三十九代傳人。

相關焦點

  • 江西寧都發現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在青塘點的佳穴何氏祖地和家廟
    從風水典故來說明積德之家必有餘慶——寧都青塘何氏陰陽宅風水考曾海亮「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話千真萬確,曾祥裕風水團隊在考察寧都青塘何氏陰陽宅風水時所見所聞,頗有感觸。
  • 民雄何氏家廟
    在枝葉扶疏之間,一棟飛燕式建築的燕尾屋脊若隱若現,趨身近探,原來這裡就是民雄鄉十分有歷史價值的「何氏家廟」。  民雄何氏家廟,主祀皇清始祖顯考諱添河何公之神位,暨始祖妣何媽藍氏太孺人神位,並祀清二世顯考諱彥保何公神位,暨二世妣何媽曾氏太孺人神位,陪祀何家歷代高曾祖考妣神位,賜進士出身諸何公神位。何氏姓源,出自姬姓。
  • 古氏祖祠重光,名人多出江西
    宗祠文化的逐漸興盛,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人民對家國概念的重視,以及對血肉親情和家族尊嚴的感念。「山高水長不忘來時路」,這也體現了我們真正的民族傳統文化和文化自信。2019年12月8日,位於江西寧都縣固厚鄉的古氏家廟重光慶典,來自吉林、山西、雲南、貴州、四川、廣東等18個省的古氏族人代表近2000人回來祭拜祖先,讓這個小小的寧都縣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 寧都祠堂裡的澤東同志
    由於江西土話發音不清,毛澤東聽成了「小布」。他在《尋烏調查》《興國調查》的序言中,均記載為「於寧都小布」 。   由於這個誤會,從此有了「小布」這個詩意的名字。   小布圩鎮是一個多姓氏聚集之地,有龔氏家廟、張氏宗祠等多個祠堂。在小布,毛澤東縱橫馳騁於贛南,可謂得心應手,頗為順暢。在這裡,一共發生過3件大事。
  • 錢江施氏家廟
    錢江施氏家廟始建亦早在南宋嘉定年間,已有800年歷史。   錢江施氏家廟中書有長聯:「統緒肇大唐,建於啟疆,允為晉水名族;簪纓進有宋,經文緯武,依然秘閣巨家。」「衍渠閣家學,教議並宣,經述遠承鄒魯;朔中秘貽謀,簪纓繼美,科甲丕振錢江」。如家廟中綜敘其家族歷史的長聯所表達,錢江施氏源溯於魯惠公後人施父。
  • 江西寧都有哪些紅色旅遊景點?
    有網友在網上諮詢,寧都有哪些紅色旅遊景點?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說一下吧。寧都,是江西一個比較大的縣。為什麼說寧都比較大呢?因為寧都人口多,有80多萬。寧都名氣大,是我國有名的將軍縣。寧都,還是贛閩粵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
  • 1109 劉鵬飛 飛天麥光光集團董事長、寧都飛天電商園總經理
    2014年9月,劉鵬飛回到江西寧都創建了全省第一個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寧都飛天電商園,實行三年免房租、免水電的優惠入駐政策,吸引了138家企業及商戶入駐,350多人在此園區內創業就業,截止2015年11月,園區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2億元,寧都飛天電商園為當地的年輕人找到了一條路,點亮了一盞燈。
  • 江西寧都名菜「三杯雞」的來歷
    江西寧都名菜「三杯雞」的來歷網絡圖片三杯雞是江西寧都的傳統名菜,色香味俱全,鮮美無比。關於它的來歷,還跟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後來,獄卒回到江西老家,在每年的十二月初九,都會用三杯酒煨雞祭奠文天祥。由於這道菜味道鮮美,並帶著濃鬱的酒香,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在製作過程中加上了「三杯酒」,所以人們稱這道菜為「三杯雞」。再後來,人們又將「三杯雞」稍作改動,即一杯甜酒、一杯醬油、一杯麻油,這種改動讓「三杯雞」的風味更佳,並成為一道名菜。
  • 何氏家訓.何姓的來源
    自又謀諸伯叔昆弟,置有杷田,俾祭掃各有所資,報追之道雖未殫夫萬一,孝思之心庶幾乎其少展耳,以後子孫當以敬祖為心,尊祖為念,每遇祭掃毋怠忽,使孝敬與我祖考精靈,保我後生,雲仍翼翼,如水之混混,無窮木之欣欣向榮也,若夫立家廟以萃,精神明昭以致孝,享有志未逮,惟於嗣胤有望。
  • 進士世家——龍田廬江何氏世系考略!
    龍田廬江何氏入閩始祖為何萬,何萬與當時大理學家朱熹友善。何萬善有《金代實論》、《理家良言》等理學著作流傳於後世。 龍田何氏自始祖何萬遷入龍田至今已經有840個春秋,凡38世,名宦輩出、政績卓著,乃吾玉融之望族也。
  • 發源於江西寧都,你知道三杯雞的來歷和故事嗎?教你三杯雞做法
    三杯雞是江西寧都的傳統名菜,後來傳到了臺灣,漸漸的就變成了臺灣的代表菜。三杯雞的故事據說是和文天祥有關,在南宋末年的時候,文天祥被俘虜,當時他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大家都非常敬重他。有一位江西的老婆婆知道文天祥就要被殺頭,於是她就到獄中去探望。
  • 江西寧都官員談麻將禁令:這是對內的一個文件,工作剛剛開始
    江西寧都官員談麻將禁令:這是對內的一個文件,工作剛剛開始 中新網南昌2月25日消息,連日來,一篇題為《江西寧都:副處級以上幹部任何時間地點禁打麻將》的消息引起社會熱議。
  • 江西手機報寧都版(總第2632期)
    走進村民張家瑚家,他家是一棟讓城裡人都羨慕的別墅。張家瑚家的房子佔地面積近90平方米,蓋了兩層半,一樓是廚房、餐廳、雜物間,二樓以上是客廳、臥室,房屋結構、功能分布合理,既乾淨又舒適。「你看這個外牆裝修、路面都是公家搞的,裡面是自己搞的。」說起自家的房子,年近70歲的張家瑚喜上眉梢。
  • 【強哥說何】何氏宗祠中懸掛的「水部家聲」「水部胤礽」匾額,你知道其來歷嗎
    強哥說何 2017-09-15 09:39我曾拜謁許多何氏宗祠,發現有不少何氏宗祠大堂上懸掛「水部家聲」或「水部胤礽」的匾額。部分何氏宗祠的柱子上還鐫有「廬江世澤,水部家聲」,或「廬江世澤,水部清華」,或「中丞山峻,水部梅清」,或「稽山豹隱,水部梅清」等楹聯。這些匾額和楹聯都涉及「水部」二字,說明「水部」與這個宗族或支族有關。
  • 江西贛州有一所重點中學,創辦於1913年,20億建新校區,就在寧都
    江西省寧都中學,是江西省一所重點中學。學校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環西路36號。1980年列為江西省首批18所重點中學之一,2004年列為省54所、市5所重點建設的優質重點高中之一。2007年定為「江西省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
  • 江西寧都:被執行人回家過清明節 執行員快速出擊把案結
    江西寧都:被執行人回家過清明節 執行員快速出擊把案結
  • 江西各地劉氏簡介——劉氏文化
    後來;諸將欲乘勝斬巢,臣容曰:朝家多負人,有危難不惜官賞,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賊為富貴地,眾乃止,故巢復熾。;因劉世容放縱黃巢,所以一些史書(諸如《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說他後來奔成都時為田令孜所殺。其實,劉臣容並未死,唐僖宗廣明元年(880),隱姓埋名,攜其子劉全斌先潛居江西分宜縣的白茆,後卜基於安福瓜畲上湖官塘,死後也葬於上湖,後裔世代居此,蕃衍成上湖劉氏。
  • 進士世家——龍田廬江何氏世系考略!
    何萬善有《金代實論》、《理家良言》等理學著作流傳於後世。龍田何氏自始祖何萬遷入龍田至今已經有840個春秋,凡38世,名宦輩出、政績卓著,乃吾玉融之望族也。據不完全統計,在宋、元、明、清期間,龍田何氏榮登進士者多達36人,任京官、地方官者有70餘人。
  • 除了肉丸,寧都還有什麼特產和小吃
    寧都自古以來被譽為「文鄉詩國」,南宋時成立的「江湖吟社」享譽全國,清初創立的易堂學館位列當時「三山學派」之首。寧都位於江西省東南部,總面積居江西省第三、贛州市第一。說到寧都,第一反應便是其特色小吃「寧都肉丸」,那麼除了肉丸,寧都還有什麼其它的特產小吃呢?1、寧都肉撮寧都肉撮,是江西知名小吃。「肉撮」又叫肉丸,是「肉丸」的寧都方言。
  • 從客家文化看炎黃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從江西石城「后稷廟」說起
    本文以江西省石城縣的「后稷廟」為切入點,結合石城縣的其他客家文化特質,淺述客家文化是炎黃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一江西省石城縣地處贛、閩、粵三省的交匯處,地處江西省贛州市的東北部,東鄰福建寧化,南接福建長汀及本省的瑞金,西連寧都,北靠撫州的廣昌縣,位於武夷山脈中段的西麓,是進入閩、粵的咽喉要道,素有「閩粵通衢」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