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外星音樂旗下「星外星古典」廠牌聯手旅德青年鋼琴家黃翔,推出的鋼琴獨奏專輯《阿爾卑斯山的森林》,數專與實體正式上市。
對於這樣一位優秀的旅德青年鋼琴家,我們與他進行了一場關於對話,聊了聊孩子的音樂啟蒙、樂器的學習與考級問題,以及關於音樂、德奧派和《阿爾卑斯山森林》的一些事。
音樂·激發孩子的興趣
黃翔老師生於音樂世家,從小受到父母的音樂啟蒙和薰陶。如今,他自己也成為了一名鋼琴教師,並且已為人父。音樂與孩子,從接受音樂的引導,到啟蒙孩子,來看看黃翔老師的看法。
孩子聽音樂,激發興趣,這本身就是答案。
首先,興趣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音樂興趣的開發是很重要的。家長聽音樂的習慣以及家中怎麼樣去聽音樂,多多少少會影響孩子聽音樂。
聽多種類的音樂,其實對小孩子更好,就沒有說固定的哪種音樂,比如說古典音樂、爵士樂......只要是健康的音樂都可以。像莫扎特、海頓這些比較陽光的音樂,對孩子來說會比較好。儘量不要選太多比較複雜的現代音樂、音色比較奇怪的一些音樂。
只要孩子的聽力已經達到完善標準的,大概幾個月開始,就可以去聽音樂了。我身邊喜歡音樂、比較好的一些音樂家,都是從剛剛記事的時候就已經聽很多的音樂了。
音樂·樂器的學習與考級
現今,從小開始學習樂器的人非常多,但是許多人在開始學習樂器的時候,包括他們的家長,對於如何挑選到一個合適的樂器是一個難點。而現在大量的藝考生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去學習、勤練樂器,也有許多人為了豐富簡歷而去考級、比賽獲獎。作為一名鋼琴老師,黃翔老師是怎麼看的呢?
學習樂器,主要看孩子對什麼樂器更敏感。家長在給孩子多方面引導時,儘量給更多選擇可能性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一個他喜歡的。
鋼琴是所有樂器的基礎樂器,可以在學習音樂的第一年作為啟蒙。這樣之後無論他是學弦樂樂器,還是管樂樂器,音準、和聲的感覺,都會比直接去學樂器要好很多。
我個人不太建議孩子去參加一些很商業化的比賽。現在市面上的考級其實非常商業化,而且沒有真正什麼意義。對一個專業音樂學院的老師,或者專門教學生樂器的老師來說,考級、還有市面上的所謂比賽,並不能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一個標準,尤其是考級。
我經常會遇到很多學生已經考完十級,甚至拿了很好的成績,但就一彈起琴來什麼都不行,一切都要重新開始。所以考級不能功利化,我不太讓自己的學生去參加很多的考級、業餘的比賽。
當然,有些比賽還是不錯的,這個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去引導孩子、去鑑別什麼樣的比賽是值得去的。儘量就參加一些商業性質不是很強的,有一個良好的舞臺環境,有更好的鍛鍊時長的,這樣對孩子來說更有幫助,孩子也可以得到更多的肯定,可以跟同齡中更好的孩子在一起進行去溝通,這樣才會有真的有意義。
音樂·中外的教學與音樂氛圍
曾師從於各國的不同名師學習,而後獨奏會遍布於世界許多不同的國家。那麼,在黃翔老師眼裡,中外、以及各個國家之間,在音樂氛圍上有哪些異同呢?
加上我的父親,我一輩子只有四個老師。這些老師主要是在學派上、專業的細節和對音樂的理解上有些不一樣,他們的教學方式、對音樂的態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他們的教學對我來說都是養分,都是值得我去吸收的。
國內和國外的教育水平基本是一個水平線上的,甚至有些國內的老師要比國外老師教的更好,更負責任,這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關鍵還是看哪個老師更適合你吧。如果跟著一個很適合你的老師,你就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會獲得很多機會。所以選老師挺重要的,不能崇洋媚外,但是一定選一個會教,對音樂有一定見解的老師會對她幫助會更大一些。
國內和國外在音樂氛圍上是有很大的區別。德國只有古典音樂,晚飯後去聽八點開始的音樂會就是他們的家常便飯。而且他們基本上人人都懂古典音樂,對古典音樂的喜愛是根深蒂固的。
每個地方音樂氛圍是不一樣的,因為文化基礎的不同。中國整體的古典音樂素質在往上走,北上廣深聽音樂會的素質會高很多,但是現在普遍一些小地方,音樂會也會獲得很好的效果。
黃翔·旅德經歷
德國的鋼琴技術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他們的音樂確實相當正宗。黃翔老師在德國留學期間,有許多收穫,對德奧派的作品頗有研究。
古典音樂就是德奧音樂,嚴肅音樂的基礎就是從古典樂來。我們把古典音樂分成不同的時期的話,古典音樂就是從德國,奧地利為代表的,類似貝多芬這種作曲家。
在德國學習了德語,感受到了音樂的氛圍,用他們的語言去領會他們的音樂,更是學到了最正宗關於音樂本質的內容東西。在德國,他們並不喜歡那種music star,他們更喜歡團隊工作,更崇尚於好的交響樂團,更有深刻意義的一些音樂。
所以說在德國學習過程中,你不一定會成為一個音樂的明星,但是你可以融入大的團隊裡面,慢慢地接觸到最良好、最正宗的音樂,是讓你在這一輩子的過程受用的財富。
阿爾卑斯的森林·寓意
大家都知道,阿爾卑斯山作為歐洲的一個象徵,就在瑞士,南德那邊。而黃翔老師演奏的作品,主要就是偏德奧的。黃翔老師喜歡孟德爾頌、莫扎特的音樂,這樣的音樂在森林裡去聽,會很更有感覺。
因為貼近於大自然,所以就選了這樣一個名字。
《阿爾卑斯山的森林》專輯曲目
(一)巴赫 《G大調第五號法國組曲》BWV 816 12:29
(二)莫扎特《第十八號D大調鋼琴奏鳴曲》K.576 12:42
(三)孟德爾頌《六首前奏曲和賦格》Op.35(第一首前奏曲、賦格)9:13
(四)巴託克《八首匈牙利民歌改編的即興曲》Op.20 10:47
阿爾卑斯山·孟德爾頌
黃翔挑曲子就像聽音樂一樣,喜歡就選擇了,就這麼簡單。孟德爾頌是他特別喜歡的一個作曲家,他特別偉大的地方,除了在他17歲時就寫出了《仲夏夜之夢》,就已經達到了這種等分級的創作能力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大的貢獻就是,他把巴赫的音樂交給了世人。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大家都知道,是登天難度的作品,孟德爾頌也試圖去模仿巴赫,專門去學賦格。巴赫非常厲害,寫了48前奏與賦格,孟德爾頌嘗試去寫。而在黃翔看來,孟德爾頌的作品35的第一首前奏與賦格,簡直是經典中的經典。
前奏曲採用了教堂唱詩班裡面的一主題,然後一點一點把層次給拉寬,用浪漫主義時期和巴洛克時期不太敢去使用的一些速度變化,一點一點增加速度和肢體的變化,到後面馬丁路德的合唱音樂素材在裡面,最後又回來。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孟德爾頌的這首作品,有著春天般的聲音,但是很多人都會忘記他其實是一個很有思想、也有很強的寫作技巧的一個大作曲家,所以才能寫出來這麼偉大的作品。
阿爾卑斯的森林·巴託克
有良好德奧演奏基礎,才可以去演奏現代音樂。一個是在讀譜上面,第二個是在技術方面,第三個就在音色方面,你可以更好地理解現代音樂。作為現代音樂鼻祖,巴託克其實是一個非常領軍的人。通過他,大家才開始對現代音樂有新的定義、有一個研究的方向。
巴託克是個現代音樂和民族音樂結合在一起特別強的一個作曲家。巴託克音樂的和聲經常有四部和聲疊加,陰沉疊加的這種和聲會帶來很多超出於浪漫主義時期的和古典時期的一個感官上的刺激,會讓人聽到飽滿的和聲,很先進,也是比較符合現代人的耳朵。
巴託克本身又是一個鋼琴家,他其實要比很多作曲家更會彈鋼琴。他以前在美國的時候經常開音樂會,上半場他一定是去彈一些古典作品,有很多人去聽。
而《八首匈牙利民歌改編的即興曲》Op.20這首作品還讓黃翔老師感受到有中國的音樂色彩在,裡面的某些段落裡能聽到中國山水畫的感覺。這或許在音樂學術上是說不通的,但是在音色上和感覺上是有相對應的。
說起與音樂相關的一切,黃翔老師可以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他對音樂的理解、他的看法是否有讓你耳目一新呢?或許,聽到他的音樂,你會更能感受到這種漫步音樂森林的美妙,以及德奧風格的邏輯之美。
- end -
*微信編輯:星妹
*圖片:網絡
*轉載、投稿、合作: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