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鐘的
近日,浙江省永嘉縣上塘中學退休教師金某被指曾在公開出版的兒童教育讀物《神話故事》及多個兒童教育、作文素材網站如「作文啦」網站上發布涉「黃」民間故事。9月16日,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向媒體回應,已就此事同其本人進行溝通,後續會加強監管,同時對兒童讀物內容安全方面加強篩查。被捲入此事的吉林攝影出版社此前發表公開聲明稱,涉事書籍系偽造書號的非法出版物。
一些民間故事在流傳過程中,確實存在少兒不宜的情節,這並不意味著搜集和保存這類民間故事完全沒有意義,即便是世界名著如《十日談》,也存在大量只適合成年人閱讀的段落。如果涉事教師僅僅是為了留存民間文化,在適當的場合、有限的範圍記錄和傳播這類涉「黃」民間故事,不讓這些故事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湮滅,並非完全不可。
但是,對於面向兒童的教育讀物,無疑要更加嚴謹和克制。兒童處於懵懂的成長期,性意識和性觀念並不成熟,過早接觸這些大尺度的故事,可能對其成長構成錯誤的引導。何況,類似涉「黃」民間故事的價值取向早就不符合現代社會價值觀,比如《剃黃毛丫頭》的情節已涉嫌性侵。兒童缺乏對是非的辨別能力,很可能把這些錯誤的價值觀念當成現實的行為遵循。搜集這些民間故事的人是教師,理應編寫符合青少年成長規律的教育讀物,而不宜將淪為「糟粕」的民間故事編入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對《神話故事》的指控早在十多年前就存在。根據《安徽商報》2006年的報導,當年10月安徽省安慶市新聞出版局執法人員在全市範圍內緊急收繳涉「黃」《神話故事》,裡面同樣錄有《剃黃毛丫頭》。這麼多年過去了,這本不適合青少年閱讀的讀物依然廣泛傳播,甚至藉助網際網路擴大了影響。如果說作者當初因為時代的局限,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缺乏應有的理解,那麼相關傳播者難道也一無所知,還是為了流量「裝聾作啞」?
很可能存在的情況是,一些網站的運營者缺乏對兒童教育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他們建設這類網站的辦法就是抓取和轉載內容,面對網際網路上海量的所謂「兒童教育讀物」,甚至根本不會認真閱讀。可想而知,這樣的教育網站缺乏對內容的基本把關,其傳播的內容無疑是粗糙和淺薄的。類似《剃黃毛丫頭》的故事混入其中,不是意外,而是必然的事故。
根據報導,記者通過「工信部政務服務平臺ICP/IP位址/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和「全國網際網路安全管理服務平臺」,均未檢索到「作文啦」網站的域名備案記錄。這些涉嫌非法運營的網站是如何組織和運營的,主管部門應當嚴格追查,該取締的取締,該懲罰的懲罰,清理整頓網際網路上這類掛羊頭賣狗肉的「教育網站」。
與此同時,這一事件的發生也給廣大教育工作者與家長群體一個深刻的提醒:網際網路包容萬象,很多不適合兒童接收的信息,依然有可能在網絡上大肆傳播,被兒童輕易接觸到。不管怎樣,在線上教育概念大行其道的當下,加強網際網路教育內容的審核與把關勢在必行。這不僅需要網際網路管理者、平臺的有效阻止,也需要專業教育工作者的辨別與指導,更需要家長的廣泛監督與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孩子接觸適合其年齡段的教育讀物。
這麼做,不是縮小網際網路的開放性,也不是一刀切地阻斷類似民間故事的記錄,而是在根本上為了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只有制定了規則,明確了邊界,網際網路的內容才能百花齊放。至於那些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理應深刻反省,讓教育無愧於下一代、無愧於自己的良心。(王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