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編制工作情況。《規範》提出,一類公廁女廁位與男廁位比例不小於2:1,同時規定新建一類公廁建築面積不應小於70平方米。《規範》)將於2月1日起正式實施。
廣州公共廁所被分為三類
根據《規範》有關建設部分,按照人口流量和入廁需求情況,廣州市公共廁所被分為三類:
一類公共廁所,設置在重要交通客運設施、重要公共設施、商業區、公共綠地及其他環境要求高的區域的獨立式公共廁所或附屬式公共廁所,以及設置在大型商場等公共建築內的附屬式公共廁所。
二類公共廁所,指的是設置在城市主、次幹道及行人交通量較大的道路沿線的獨立式公共廁所,以及設置在一般商場(含超市)、城中村等公共建築內的附屬式公共廁所。
鄉村公共廁所,即設置在鄉村地區公共場所供公眾使用的公共廁所。
《規範》實施時間:2019年2月1日起
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該《規範》是委託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編制的,由市質監局兩次召開評審會對《規範》進行評審修訂,最終形成正式稿。該《規範》是在全國率先編制公共廁所的地方標準,且高於全國標準,與廣州建設「引領型全球城市」目標相適應。
一類公廁女廁位與男廁位比例不小於2:1
1月8日,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範》編制工作情況,市城管委副主任鮑倫軍表示,該《規範》是在全國率先編制公共廁所的地方規範,高於全國標準,並創新性地將建設和管理規範放在一起來制定,更有利於提高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服務水平。
據悉,該規範將於2月1日起正式實施,市城管委強調,希望通過規範的實施,指導各有關單位著力解決我市公廁建設標準不統一、日常管養不規範等問題,加快推進「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任務落實,努力實現我市「廁所革命」走在全國前列的工作目標。市工信委、交委、林業和園林局、衛計委、體育局、旅遊局、廣州地鐵集團公司和中心六區等「廁所革命」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和市質監局、市社科院等編制單位領導參加了發布會。
新建一類公廁建築面積不應小於70平方米
《規範》有關建設部分,主要內容包括結合實際,確定我市公廁分類為一類公共廁所、二類公共廁所、鄉村公共廁所。明確了我市新建公廁的建築面積,提出了無障礙衛生間、第三衛生間、母嬰衛生間的設置要求。
其中,一類公共廁所:其建築面積不應小於70平方米。無障礙衛生間室內面積應≥4平方米;第三衛生間室內面積應≥7平方米。建築面積70平方米~100平方米(不含100平方米)一類公共廁所,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第三衛生間,或與無障礙衛生間合建。建築面積≥100平方米一類公共廁所,應分別設置無障礙衛生間和第三衛生間。母嬰衛生間:建築面積≥100平方米一類公共廁所,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母嬰衛生間,或與第三衛生間合建。二類公共廁所:其建築面積不應小於60平方米,應設無障礙衛生間。鄉村公共廁所:其單層建築面積不應小於50平方米,應設無障礙衛生間。
《規範》還確定了公共廁所廁位比例。一類公共廁所,男女廁位比例應不低於2:1;二類公共廁所、鄉村公共廁所,男女廁位比例應不低於2:3。按標準化要求確定了公共廁所導向標識標牌,並註明製作技術參數。提出了公共廁所外觀設計要求,應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並具有嶺南文化特色、城市園林景觀、城市現代風格等特點。對公廁綠化美化文化和人性化設施配置提出了明確要求。必須配置掛物鉤、廁位間扶手、面鏡、洗手臺(盆)等,有條件的還應設置廁紙、洗手液、幹手器、置物臺等人性化設施。細化了廁位、便器、小便位、洗手臺、照明用電、通風、化糞池、供水排水等公廁設施要求。制訂了廣州公廁的各類標識標牌,明確了標識牌的大小、顏色、字體、圖形,首次提出母嬰衛生間標識牌、文明如廁守則等設計要求。
一類公廁24小時開放並安排專人定崗保潔
《規範》的管理部分,統一了我市公廁保潔時間、方式和開放時間。一類公共廁所,24小時開放,保潔時間不低於16小時,由專人定崗保潔;二類公共廁所,開放時間不低於16小時,保潔時間不低於12小時,安排專人定崗保潔或巡迴保潔;鄉村公共廁所,開放時間不低於12小時,保潔時間不低於8小時,安排專人定崗保潔或巡迴保潔。明確了公廁責任區、立面表面、設備、垃圾清理、消殺、消毒、除臭、管理間、工具間等保潔內容。明確了「四淨三無兩通一明」和「十潔十無」保潔質量標準。
「四淨三無兩通一明」是指:地面淨、牆壁淨、廁位淨、周邊淨,無溢流、無蚊蠅、無臭味,水通、電通、燈明。「十潔」:指屋頂牆壁潔;門、窗紗潔;扶手潔;地面、蹲位、溝槽、便池、尿池潔;出入糞口乾淨清潔;隔斷板(牆)潔;鏡面、洗手盆(臺)、墩布池潔;幹手器、掛鈎潔;標識牌、燈具、開關潔;廁所內外部環境潔。「十無」:指無亂張貼、亂寫、亂畫、亂刻、燻燙;無蚊蠅、無蛆;無明顯臭味;無尿鹼汙物;無積糞;無灰塵、無蛛網;無紙屑汙物;照明燈具無損壞;公廁內外地面無積尿、積水;無亂堆放物品。《規範》增加了設施管養、經費保障、安全作業、應急管理等內容。
據悉,《規範》是委託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編制的,由市質監局兩次召開評審會對《規範》進行評審修訂,最終形成正式稿。該《規範》是在全國率先編制公共廁所的地方標準,且高於全國標準,與廣州建設「引領型全球城市」目標相適應。
由於國家已經有關於公共廁所建設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國家行業標準CJJ14-2016),因此,各地較多提出了管理標準,如《深圳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天津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北京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等,而廣州將建設和管理規範放在一起來制定地方標準,凸現了本項工作的創新性。市城管委對《規範》的實施也寄予了美好的預期效益,一是促使《三年行動計劃》納入標準化、規範化軌道,使「廁所革命」真正讓市民群眾受惠。二是發揮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示範帶動作用。三是推動我市公共廁所建設管理向世界先進標準看齊。
2018年「廁所革命」工作超額完成
2018年我市「廁所革命」民生實事已於12月7日前全部完成,其中,新建環衛公廁64座、旅遊廁所64座,提升改造環衛公廁66座、旅遊廁所68座,新增改造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2080個。「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年度任務也超額完成。
2018年「廁所革命」計劃完成961座建設任務。全年全市總計投入經費約2.5億元(不含火車站、加油站公廁建設費用),共完成了1027座公共廁所建設任務(新建公廁311座,升級改造716座),完成率106.87%。其中,增城區鄉村公廁建設任務完成率達到231.58%。
2019年,將進一步加大公廁建設力度。狠抓裝配式公廁建設,解決公廁建設用地緊張、規劃報建困難等問題,彌補公廁數量不足的缺口;繼續推進社會公廁對外開放工作,進一步優化公廁布局,解決市民群眾「如廁難」等問題;抓好公建配套公廁建設及移交工作,增加公廁建設數量,解決住宅小區公廁數量少等問題。
將進一步提升公廁建設質量品質,按照嶺南文化特色、城市園林景觀、城市現代風格等設計要求,建設廣州市特色廁所;大膽引進和應用公廁建設新技術新材料,建設節能環保的廣州市生態廁所;加大廁所功能間和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建設市民滿意的廣州市人性化廁所;加強與國家住建部、省住建廳溝通對接,虛心接受上級部門業務指導,及時了解廁所革命最新情況,助推我市「廁所革命」走在全國前列。
將進一步規範全市公廁管理服務。細化和制定各行業公廁管理標準,建立用制度管理廁所的工作機制;建立市、區、街(鎮)和社會單位相結合管理模式,統一全市公廁的保潔方式、時間、內容和質量標準;建立公廁日常管理經費常態化投入保障機制,切實解決因經費投入不足導致的管理問題;加強督查督辦,及時整改公廁管理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為全市人民打造一個乾淨、明亮、無味、舒適的如廁環境。
將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提升我市「廁所革命」的影響力。將廁所革命建設管理工作納入文明城市測評指標體系,將定期組織的督查考核情況納入各區的「創文」測評成績;加強文明如廁宣傳教育,推動文明如廁進景區、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讓愛護公廁設施、保護如廁環境、抵制如廁陋習的良好風尚逐步成為全民共同踐行的文明公約。(環衛處 公關處)
原標題:廣州在全國率先編制公共廁所地方標準
責任編輯:冷芳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