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從茜茜公主的外公開始
王宮是慕尼黑市中心重要的景點,巴伐利亞州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傑作,我們到達王宮時間尚早,宮門前圓形的廣場上空空蕩蕩,只有國王馬克西米麗安一世的青銅雕像靜靜矗立在廣場中心,這位巴伐利亞國王在歷史上並沒有多大「存在感」,在後世的名氣遠遠比不上他的子孫後代們:熱愛藝術,風流成性的路德維希一世和更加沉迷於藝術的「童話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我們中國人更是對她的外孫女耳熟能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茜茜公主」。正是沾了茜茜公主的光,我才在這座「外公像」前多拍了幾張。
王宮始建於1385年,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擴建達到現在的規模,遺憾的是王宮建築在二戰期間幾乎被徹底摧毀,之後花了幾十年的時間重建,也難怪整個王宮區不論從外觀還是「內部裝修」來看都似乎「新」了點,幸運的是宮內的文物在轟炸前得到了轉移和保護,包括部分牆壁和天花板上的壁畫。在修復和重建過程中,工匠們也把那些保存的建築裝飾和材料儘量還原到本來的位置,因此我們參觀的時候還是能發現很多「滄桑」的痕跡,畢竟這座宮殿的過往跨越了六百多年,比起國內有些寺廟建起一棟棟嶄新的「現代建築風格」的大殿,還堅稱「千年古剎」的做法,至少是對歷史的尊重。
幾位「敗家國王」的成就
進入王宮免費領取了大湯勺似的講解器,對於英語只能用湊合來形容的我來說,聽大段大段的英文解說還是比較費勁,解決辦法只有反覆收聽,勤能補拙!還好宮裡的房間都足夠大,邊走邊聽也基本懂了個七七八八。最大的房間莫過於底層的古文物展室,這個長達66米的大廳是慕尼黑王宮最古老的房間。由巴伐利亞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五世於1568年至1571年修建,大廳現在和當時原本的功能一樣,用來展示這位狂熱的藝術收藏家從羅馬和威尼斯等地購買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物,這位酷愛收藏的「敗家國王」也導致當時國庫負債纍纍。
從1581年到1600年,繼承者威廉五世和他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這裡進行了裝修和升級,充滿古典色彩甚至有些怪誕的飾品裝扮了整個大廳,天花板也繪製了16幅巨大的神女壁畫來代表名利和美德等寓言故事,從此大廳變得富麗堂皇,功能也變成了舉行慶祝活動和宮廷派對的地方,這對父子不僅延續了前輩對藝術的熱愛,更增添了花天酒地的「情趣」,不務正業的皇家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難得的皇帝,留下的遺產
二樓一間華麗的大廳令人眼前一亮,超過100張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成員的肖像掛在牆上,每幅肖像都鑲嵌在鍍金雕刻的畫框中,再加上牆上到天花板金色的雕飾,整個大廳顯得金碧輝煌。這是由法國名師設計的家族美術館,由阿爾布雷希特在1726年繼承了巴伐利亞候選爵位後在王宮裡建造,這種類似中國宗祠的設計讓阿爾布雷希特成功得到了其他王公貴族的關注,也為他自己創造了一座輝煌的裡程碑--登上了皇帝寶座!
阿爾布雷希特在1742年如願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即為後世所稱的查理七世,和路德維希四世一樣成為家族中僅有的兩位皇帝。在位期間他在王宮內修建了大量的華麗房間來彰顯皇室的尊嚴,豪華的法國家具和珍貴的紡織品在這些套房中隨處可見。其中最為亮眼的是綠色畫廊,房間牆壁上覆蓋著精緻閃亮的綠色絲綢錦緞,掛滿巴赫家族收藏的歐洲大師們的名畫,三層排列的名畫間還鑲嵌著高大的鏡面和鑲金的裝飾,難以想像當時在這裡舉辦宮廷聚會時,幾百隻蠟燭的火光被這些巨大的鏡面和金飾反射,會是怎樣輝煌和奢華的場面。
這位巴伐利亞王族中少有的積極進取的皇帝,據說在位期間受到各方的壓力,缺乏真正實力的他最後也未能善終,留給我們的就是這些改造得金碧輝煌,極盡奢華的房間。太多的房間一路看過去感覺已經產生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審美疲勞,不得不為巴赫王朝這些國王皇帝們擁有的巨大財富所震驚,即便是在巴伐利亞這個歐洲版圖上小小的公國,也能夠支撐他們如此盡情的揮霍。
一部精彩的「演義」
王宮的參觀仿佛讀完一部巴伐利亞王族的精彩「演義」,巴赫家族統治了巴伐利亞幾個世紀之久,時至今日後人仍在不斷繁衍,在他們當權的年代,出產了好多像路德維希二世那樣被稱為「瘋子」的國王,雖然他們都不務正業,疏於理政,但卻讓家族統治不斷延續,而且大多深受當地民眾的愛戴,還為我們留下了太多寶貴的遺產,如何評價我也不知,只能用一首伊莉莎白女王為路德維希所做的詩句作為遊覽的結束語:
「蠢人傻瓜俯拾即是,把他們說成是瘋狂,可能人人都會反對。真正的智慧實屬罕見,真正的瘋狂也不常有,是的,或許這只不過是智慧結晶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