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北科生物創始人胡雋源: 「新基建」給生命科學和...

2020-12-22 騰訊網

3月30日,南方都市報發起的《掌門人訪談系列-復甦者·城市公益行動計劃》,走進北科生物、北科生命,直播專訪北科集團董事長胡雋源博士。

本期座上賓

胡雋源

瑞典哥德堡大學和查爾摩斯理工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博士,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深圳市北科集團董事長,中國國家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產業技術戰略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博鰲亞洲論壇世界生命科學論壇發起人。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進度。「新基建」頓時成為經濟領域的熱詞,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新基建」同樣掀起熱潮。日前,北科生物創始人胡雋源接受南都專訪,就「新基建」背景下,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有哪些新機遇、新變化,展開對話。此外,北科生物不久前獲得了「廣東省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攻關應急專項立項」,要創新探索運用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幹細胞治療技術如何迎戰新冠病毒,亦是行業內外普遍關注的問題。

「新基建」是中國科技創新騰飛的基礎

未來5至10年,人工智慧將顛覆傳統醫學,關鍵在數據源

據了解,今年深圳市計劃安排重大項目487個,年度計劃投資2005.2億元。在這些重大項目中不乏新基建的身影。既有包括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有醫院建設,在疫情的背景下備受關注。據統計,深圳2020年的重大項目中,醫院、頤養院共有20餘個,包括深圳市第二兒童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二期)、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二期工程等。

南都:當前,國家提出「新基建」戰略,要大力推動5G、人工智慧、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這對於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來講,有哪些新機遇、新變化?

胡雋源:國家提出「新基建」,告別傳統的「鐵公基」,我覺得是很好的。在這一輪的投入中,這些錢不能都進入傳統的地產行業,而是要放到「新基建」,傳統的「鐵公基」中國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未來在產業結構調整、創新驅動方面的話,需要科技創新,這就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在基礎理論和尖端科學領域,必須要有大投入。「新基建」是在投入上加強了這一塊,包括很多重大科學裝置的建設,這會是中國科技創新騰飛的基礎。因為這一輪會是規模相當大的投入。但我想的話,除了硬體設施以外,更重要的還是人才和軟體,軟體包括標準體系的建設、機制的完善。

南都:「新基建」有沒有一些可以和生命科學、醫學領域產生融合、連接的點,帶來一些新的突破和進展?

胡雋源:「新基建」融合生命科學、醫學領域,要有跨界創新的思維。除了傳統的醫學技術和生命科學技術以外,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的結合,都會大大推動生命科學和傳統醫學的發展。未來5至10年,對整個醫學健康和預防等帶來顛覆性改變的不是傳統的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而是人工智慧技術。人工智慧在算力、算法上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在醫學領域要解決的關鍵是數據源,就是解析度和清晰度的問題。

你一次給人腦1萬個指標、10萬個指標,我們要解析度高,醫生就傻眼了,他沒法看病,尤其是他得在20分鐘之內做診斷。到目前為止,所有醫院臨床數據的採集方法都是為了適應人腦而設計的,所以效率很低,解析度很低。當人工智慧來的時候,需要重新定義數據採集,就需要用到5G、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

我們現在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我們在人工智慧的輔助下,可以在血液裡面用一種叫質譜儀的方法把血液裡面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代謝分子都測出來。這些代謝分子相當於什麼?相當於我們倆現在交流的眼神、語速、表情紋、肢體語言,從這些信息裡面,我可以很好地判斷我們倆今天的交流。每個細胞都在排出數以萬計的信號,在血液裡面可以測到,在尿液裡面可以測到,在汗液、呼吸裡面都可以測到。

我們用這個方法把它測完以後,拿出來用計算機分析,腸癌病人、肺癌病人和健康人有什麼不同?結果分析完以後,你會發現,原來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差別,也可以完全把他們分開,更好地藉助這種科技的力量去做一些上面的事情,這是過去我們不可想像的。

幹細胞治療技術迎戰新冠病毒

有效緩解重症、危重症,減少激素使用的副作用

在攻克新冠病毒感染治療方面,幹細胞治療技術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3月17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幹細胞能使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難很快得到緩解或者停止加重。另外,幹細胞對於肺纖維化進程的阻斷以及促進肺部損傷修復的作用,顯示其對於防止肺纖維化、改善患者遠期預後具有獨特的優勢。」

南都:目前來看,還沒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細胞治療技術來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幫助他們戰勝病毒?

胡雋源:這次新冠病毒引起的不僅是肺炎,一個是造成肺部的損傷,還有一個是免疫的抑制。通常人體被傳染性疾病感染會激活免疫白細胞,但是這次新冠病毒,早期對白細胞是抑制的,但是到了肺部有大量炎症的時候,又會突然引起免疫的強烈反彈,引發「細胞因子風暴」。為什麼呼吸困難?因為這時候我們血管的通透性大量增加,血液裡面的組織液、血液全部滲透到肺泡裡面,形成很濃稠的黏液,把我們的肺泡給堵住了,支氣管堵住了,所以這時候病人表現就是呼吸困難。這個是跟免疫有關的。

幹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已經是全球公認的,實際上我們去年獲得了2019年的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利用幹細胞的免疫調節功能去治療難治性的紅斑狼瘡,正好這個功能用在新冠肺炎上就非常好,對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帶來很好的效果。

南都: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和傳統的治療手段相比,優勢是什麼?

胡雋源:2003年SARS期間,大劑量地使用激素,後期會引起類似股骨頭壞死等後遺症。幹細胞治療能降低過激免疫反應,抑制或禁止T細胞反應,相對抑制或預防細胞因子風暴,這樣就會減輕對人體器官造成的損傷。

細胞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相關產品審批、監管仍滯後於國外

2018年5月30日,美國通過「喬丹法案」,允許絕症病人使用未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處於試驗階段的藥物。在國內細胞研究領域,存在類似的呼聲,對於符合科學、倫理、規範及第三方質量檢定的細胞技術,應當有適度的寬容與鼓勵,促使其早日成為常規的臨床診療方案。

南都:據你的觀察,細胞產業當前的發展現狀如何?行業發展是否面臨一些瓶頸?

胡雋源:基於細胞領域的一些重大突破,細胞產業近年來也火了起來。全球範圍先後批了很多細胞治療的技術和產品,很多投資人都在關注細胞領域的機會,整個行業現在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現在可能唯一還有一點點問題,就是我們在審批和監管上,還是落後於美國的,或者是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但是現在也都在快速地調整。但是像美國、日本在細胞治療技術和產品的審批上,時間大大地短於化學藥的審批。

南都:這次疫情,有沒有可能加快國內細胞產業的發展進程?對生物科技行業是一次機遇。

胡雋源:我想是的。這次幹細胞的治療技術在科技部、衛健委等部委的新聞發布會上都反覆地提到,我想不僅是幹細胞,還有整個生物技術都會是一次新的機遇,在未來的疾病防治,新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上,可能全球也會在這一塊加大投入。

採寫:南都記者 程洋

相關焦點

  • 融匯仁和、北科生物攜手打造「深汕·生命健康全產業鏈示範基地」
    8月14日,深圳市融匯仁和生命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融匯仁和」)董事長丁星和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科生物」)副總裁陳劍波共同赴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特別區」)考察並表示,深汕特別區是布局創新型醫療健康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的理想之地,期待與特別新城共同為人類的生命健康事業作出新貢獻
  • 北科生物胡祥博士--改革開放40年影響中國的深商領袖
    圖片來源:深圳商報胡祥,何許人也?北科生物創始人胡祥博士胡祥博士瑞典哥德堡大學及查爾摩斯理工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博士、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系博士後,學成後回國創立北科生物,並致力於推動生物治療技術臨床轉化
  • 建設石家莊(北科)生命科學中心
    本報訊(記者王峻峰)在近日舉行的首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上,正定新區與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約,攜手建設石家莊(北科)生命科學中心。 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建於2005年7月,是我國最早專業從事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臨床轉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 北科生物沉浮:中國幹細胞產業化側影
    北科生物創始人胡祥 在深圳採訪時,記者聽到一個這樣的「坊間傳聞」:2008年,深圳市政府代表團出訪匈牙利,外出用餐時就這樣,北科生物走進了深圳政府的視野。幹細胞「醫學奇蹟」匈牙利餐廳老闆口中的「胡博士」,即北科生物創始人胡祥。在北科生物剛剛成立不到3年,就開創性的進入了生物科技的前沿領域——向醫療機構提供臨床級的成體幹細胞製備技術,用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某些出生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
  • 專訪| 北科生物胡祥博士:小細胞關乎大健康
    期間,胡祥接觸到了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前沿—細胞技術。2005年,胡祥決定回國創業,並選擇在深圳創立北科生物,成為國內首批專注於幹細胞基礎研究及臨床轉化的企業。近日,生物探索有幸採訪到胡祥博士,聆聽了這位細胞領域開拓者的奮鬥故事。
  • 北科生物博士後工作站湯贊博士開題答辯會順利通過
    6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培養的博士後湯贊博士開題答辯會在北科生物舉行。西安交通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丁健、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副教授劉戈飛、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胡勇、深圳市北科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祥博士、博士後工作站導師劉沐芸博士等專家領導參加答辯會。
  • 胡祥、張備、汪建、吳鵬、魯先平論道「生命科學與大健康」
    生命健康,始終是人類共同的追求;生命健康行業,一直是世界和國家關注的焦點。1月13日上午,第六屆全球深商大會第三場論壇——生命科學與健康產業舉行。本場論壇由深圳市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冠名主辦。
  • ...前景——記意約幹細胞項目愛心大使,河南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北科生物參與制定團體標準《SZTT/SSCT 002-2018臨床研究用人臍帶來源間充質幹細胞製劑規範》,北科生物制定企業標準《Q/BKSW 001—2018科研用臍帶來源間充質幹細胞》。2019年,北科生物獲得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研發與標準化同步示範企業」稱號。
  • 北科生物與日本 Biomaster 攜手推進幹細胞項目
    這項投資帶來的資金將幫助 Biomaster 推進其戰略目標 -- 發展以幹細胞為基礎的毛髮再生、脊髓修復和器官再生療法。而 Biomaster 也將受益於北科廣闊的臨床研究網絡,進入中國不斷增長的醫療市場。 Biomaster 是日本專門從事脂肪幹細胞治療研究與商業化應用的企業。自2002年成立以來,一直是脂肪來源幹細胞再生技術領域的領跑者。
  • 「深圳論壇」國內外頂級專家齊聚,北科生物胡祥博士受邀演講
    由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商界精英齊聚一場關於科技創新與人才發展的頂級論壇大幕拉開北科生物胡祥博士受邀發表主題演講
  • 《南方都市報》《華商報》等總編輯祝賀《南國都市報》創刊20周年
    深情寄語 一路同行《南方都市報》總編輯戎明昌:港灣對話,瓊粵共進。《南方都市報》祝賀《南國都市報》創刊20周年,也祝願《南國都市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越辦越好!《南方都市報》總編輯戎明昌《都市快報》副總編輯王晨鬱:《都市快報》祝《南國都市報》繼續勇立潮頭、乘風破浪,在新時代展現新風採。《都市快報》副總編輯王晨鬱《華商報》總編輯楊君:20歲,人生正風華;20歲,立業敢有為。將鏡頭對準城市發展,用紙筆寫盡百姓民生,這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的報紙,多次躋身都市報品牌創新力前列。
  • 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揭牌成立
    2020年12月4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立儀式在學校會議中心舉行。深圳市科創委黨組書記、副主任邱宣,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于洋,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校長薛其坤,南科大前校長陳十一,李蓬、程和平、饒子和、王亞東、吳雲東、段樹民、孫勇奎、陸林、隋森芳等院士及400餘位嘉賓、師生出席了儀式,共同見證生命科學學院的成立。
  • 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立儀式現場。 張曉燕 攝人民網深圳12月4日電(王星、李申)12月4日,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學院擬建設不少於五個系所,開展跨學科交叉研究。據悉,南科大自2012年起設置生命科學學科。近年來學科快速發展,取得一系列成績,生命科學學院在高質量發展基礎上應運而生。在不久前出爐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生命科學學科排名榜中,南科大生命科學學科並列排名內地第9。在今年自然指數的機構排行榜中,南科大生命科學學科位列中國第30位。
  • 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OO王瑞琳:新基建要支撐政府和企業的數位化...
    【獵雲網北京】12月4日報導(文/呂鑫燚)12月3日,在逆勢生長-NFS2020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之「新基建新基建新機遇新徵程「專場上,易捷行雲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OO王瑞琳發表了《雲計算構建中國特色新基建》主題演講。
  • 深圳北科生物榮獲「金融資.卓越企業」大獎
    「金融資.卓越企業」獎獎項對象是獲 VC 和 PE 投資並於2009年度完成上市的企業,或募資額領先、接近上市的企業。榮獲此次「金融資.卓越企業」獎的北科生物是一家從事幹細胞醫學工程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的高科技企業,目前已擁有8項重要的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009年底成為了我國首家在幹細胞技術領域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並獲得松禾資本和深創投等機構的八千萬風險投資。
  • 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訊 記者楊陽騰報導:以研究幹細胞技術創造眾多醫療奇蹟的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我國幹細胞、再生醫學等現代生物科學研究,已成為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開路先鋒。這家高新技術企業自2005年成立以來,已經為國內外1萬多名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成體幹細胞技術服務。 北科生物憑藉什麼創造出如此眾多的醫療奇蹟?
  • 北科生物胡祥:揭開延長人類壽命的奧秘
    大數據時代,科學技術和相關配套不斷成熟,生命科學的革命已經滾滾而來。在這一輪科技革命中,生命科學是具有革命性、顛覆性和爆炸性的新興產業。生命科學的進步,將推動著大健康行業的發展,並揭開延長人類壽命的奧秘。
  • 新基建再次被「Pick」 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究竟有何差別?投資者如何...
    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2019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匯報,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部署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和消費升級。傳統基建解決了物和人的連接,公路、機場的修建給區域帶來繁榮的商業,其特徵是資金投入大,能有效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和就業;而數位化新基建解決了數據的連接、交互和處理問題,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將給產業升級帶來更大的空間,推動形成新業態和商業模式。(中國建設報)投資者如何把握新老「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