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夏天列一個歌單的話,《夏天的風》一定會是很多人的選擇,雖然這首歌蟄伏已久,但在特定的季節總會被人記起。歌詞「溫的風,山的風,吹成我山峰」,正是演唱者温嵐的名字拆解,她本人也如同這首歌一樣,明明具有紅遍大街小巷的特質,卻只能在少數人的世界裡經過。
出道伊始的温嵐,有天生麗質,有貴人相助,她也一度被認為是歌后的強有力競爭者。只是星路無常、浮雲朝露,温嵐的名字與流行樂壇主舞臺已經漸行漸遠,每當《夏天的風》的旋律響起,熟悉她的人總會覺得可惜。
《夏天的風》是温嵐多首經典裡的代表曲目,除卻量身定製的歌詞,周杰倫精緻的作曲、以及伴奏中的R&B律動,都十分契合她慵懶的唱腔。透過這首流暢、連貫又耐聽的《夏天的風》,也完全能夠窺見温嵐出道時的資本和實力。
97年,吳宗憲發掘並籤約了18歲的温嵐,兩年之後,又邀她合唱了《屋頂》,這首歌發行後僅3個月,温嵐便順勢推出了個人首張專輯《第六感》。高傳唱度的《屋頂》,不僅讓温嵐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同樣也是在為她順利推出首專搭橋鋪路。
《屋頂》原為周杰倫所寫,03年,温嵐與周杰倫重唱此歌,並將其收錄在第二張專輯《有點野》中。此時的周杰倫已頭頂「小天王」之銜,有了他的加持,《屋頂》的反響也更超吳宗憲的版本,温嵐的名字也得以被更多人所熟記。
一首《屋頂》,串聯起了吳宗憲、周杰倫與温嵐三個人,作為一名剛踏入歌壇的新人,温嵐有著比其他新秀更為豐富的資源,以及更高的起點。尤其是作為師兄的周杰倫,前後共給温嵐寫過十餘首歌,其中就包括聽眾最為熟知的《祝我生日快樂》與《眼淚知道》等。
兩張唱片、數首膾炙人口的慢歌,温嵐展示了作為一名實力派歌手的基礎。但清純、抒情的曲風路線,顯然不是她全部的音樂追求,這一點,從專輯《有點野》的名字能夠體會,收錄其中的、節奏動感的《跟著我Party》也足以彰顯。
從《有點野》裡的《跟著我Party》開始,到《藍色雨》裡的《發燙》,再到《溫室效應》裡的《人來瘋》,温嵐刻意淡化著自己柔美純淨的抒情歌手標籤,經她本人擔綱製作人的多張專輯裡,恣意動感的節拍出鏡率越來越高,封面形象也愈加火辣性感,「狂野歌姬」的形象最終得以確立。
從呈現效果看,温嵐在風格上的轉型無疑是成功的,但熱辣的旋律縱使刺激耳膜,能溫柔歌迷時光的,還是那個最初認識的、具有深情唱腔的温嵐。她的音樂更加新潮、舞步愈發妖嬈,能夠深入人心的吟唱卻越來越少,以至於《同手同腳》等早期發行的歌曲仍在傳唱,很多人卻已不知温嵐為何人。
09年到11年,温嵐暫時將注意力轉向了影視圈,她參演的《賽德克·巴萊》足夠史詩,卻沒能在演員的陣營裡得到一個有地位的身份。待到12年帶著《Landing》重歸音樂,已是她暌違歌壇兩年之後。在這張主打性感舞曲的專輯中,她設計的野性和原始民族風歌曲,運用了多種元素編排,最終得到的市場反饋,還不如她秀在專輯封面上的身材吸睛多。
《Landing》之後,温嵐的音樂追求總算可以有一個總結,她對個性曲風打造的執迷,都讓她的音樂愈發變的速食,這也完全能夠解釋她出道以來的成長、變化、轉型,以及被人淡忘的過程。不具辨識度的嗓音,同期出道的蔡依林、蕭亞軒等人給的壓力,都造成了她身為歌手的安全感的缺失,這也直接催促著她在出道伊始,便急於尋求新的風格和定位。
在這個競爭激烈又瞬息萬變的圈子裡,任何的用力過猛或者定位錯誤,都會造成轉型上的失敗,在時間沒有給出答案之前,一個歌手能做的,或許只有不斷嘗試。高開低走的温嵐,一往無前地繼續著自己的「嵐圖」,卻始終忘了停下來,回頭看一看歌迷喜歡她的樣子。
2019年,温嵐現身《蒙面唱將》,一襲白裙的她溫柔淑女,幾首慢歌也是沁人心田,當她和臺下的吳宗憲重又唱起《屋頂》,仿佛時光也回到了20年前的那個夏天。只是你我都清楚,最動聽的温嵐,已經留在了過去,一年一重唱的《夏天的風》,就是她留下的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