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網劇大火 ,主要是講劇裡的三位女性在三十歲的時候的生活。其中有一位就是全職媽媽,她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去一個好的幼兒園,不惜花重金可以說是費盡心思。因為現在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連幾歲的孩子都怕他們輸在同齡人的起跑線上。
但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也是家長十分關注的問題,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生活的開不開心,有沒有受到孤立或者有沒有被人欺負。劇裡的媽媽看見自己孩子被欺負,脫下鞋子就和別的家長打起來了,可見孩子在家長心裡的重要性,但我們也不能把孩子寵得無法無天。
有一天張先生就收到了幼兒園園長的電話,要開除張先生五歲的兒子,家長一開始覺得十分費解,孩子為什麼會被學校開除呢?於是他在群裡詢問老師具體的情況,得到老師的反饋之後家長才明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老師說張先生家的孩子十分調皮還不聽話,經常捉弄別人家的小朋友,自己上廁所也不知道和老師講,五歲了還不能自理。張先生繼續詢問孩子是不是還有機會,老師又說他還往別的小朋友水杯裡放蟲子,導致這位小朋友生病回家休息。
張先生明白了自己孩子被開除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自己在家對孩子過於寵愛,導致孩子在學校無法無天還不懼怕老師,最終才導致被開除的結局。網友們看到這位家長和老師的聊天記錄,紛紛留言道「活該」,認為這孩子是自找的。
1. 以理服人,不可動粗
首先教育孩子不能用粗魯的方式,孩子犯錯了不能用打罵的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適得其反。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給他們講講道理,還有就是犯錯之後會導致的後果一定要和孩子講清,善於運用孩子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孩子會自覺地改正錯誤。
家長也不用花費太大的力氣就可以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2. 樹立孩子的道德意識
要樹立孩子的道德意識,孩子在小的時候可以很容易樹立道德意識。曾經有著名案例海因茨偷藥,就是孩子在樹立道德階段容易遇到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出面及時地糾正孩子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孩子樹立正確道德觀。
他們之後也會一直秉承這種觀念生活,從而使正確的觀念根植在他們做事的態度中。
3. 以身作則
家長的行為準則也很重要,因為家長做事的標準往往會成為孩子做事的標準。孩子最長接觸的就是他們的家長,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做事,一定要謹言慎行,這樣才能教育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很多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口出髒話,但試想如果他們從來沒聽過這些髒話又怎麼會學會說呢?所以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要以身作則教育孩子,這樣也更容易樹立家長的威信,教育孩子也會更加有力。
4. 適當的誇讚和批評
誇讚和批評是要並行的,不要一味的誇讚這樣會讓孩子無所畏懼,做事無法無天,這就成了過度的寵愛。也不要總是批評孩子會打消孩子做事的積極性,讓孩子沒有信心,對新事物也失去了原本的興趣。
所以教育孩子最需要把握的是適度原則,不要過度誇讚也不要過度批評,只要遵循正常的是非觀念來對待孩子就好。
我是萍萍媽媽育兒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