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冉倩婷)9月18日,「成都市2017年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現場會」在四川大學召開,這是繼2016年7月8日,成都在西南交通大學召開的首場「推進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現場會」以來的第二次現場會。
「第二次」現場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相關經驗的總結與交流,以推動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和深化。
當天,有來自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在內的多所在蓉高校參加現場會,共同就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高校中的最新推進情況做詳細介紹和交流。
記者在現場會上了解到,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已在西南交通大學和四川大學有明顯效果。
截止目前,西南交通大學已有168項職務科技成果智慧財產權分割確權,9家高科技創業公司成立,智慧財產權評估作價入股總值超過1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近4億元。「在此過程中,湧現出了很多典型案例。」西南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副總經理康凱寧介紹,例如該校的「磁浮二代」項目在「西南交大九條」印發後三天內完成了分割確權,一年內完成了工程樣車的設計、製造、調試、下線,「目前已在國家磁浮中心完成了線路試驗,於2017年8月4日通過技術評審」。
根據四川大學副校長許唯臨的介紹,作為研究型綜合大學,四川大學根據學科門類多、差異大的特點,建立了一套分割確權評價方法,制定了分割確權的程序,成果完成人可享有50%-90%的成果所有權,並按所有權比例享受相應的權益,充分保障發明人的收益權。「經過近半年的實踐,學校已經有近30項技術成果申請確權,作價入股創辦的企業近20家,投資金額近10億元。」許唯臨介紹,下一步,四川大學將繼續深入探索和實踐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科技和產業管理部門促進成果轉化的協同工作機制,推動學校相關工作的系統改革,構建起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和快速就地轉化的局面。
成都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在現場會上介紹了成都市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下一步打算。
首先是成立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聯盟,以充分發揮聯盟的作用,搭建改革經驗交流平臺,推廣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經驗。
同時,加快建設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和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培育校地協同創新生態圈。並改進校院地協同推進機制,形成市校地工作合力。
現場會當,成都市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聯盟舉行揭牌儀式。該聯盟由西南交通大學發起,由成都市積極推進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的在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構等單位自願組成,通過在政府與聯盟成員、聯盟成員之間、聯盟與其他組織之間發揮紐帶和橋梁作用,著力搭建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
根據成都市科技局的介紹,該聯盟將著力開展科技成果「三權」改革研究,搭建科技成果「三權」改革交流平臺,構建科技成果「三權」改革服務平臺,促進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對接機制,並積極融入「創業天府」行動計劃,不斷深化科技成果「三權」改革,以此來深入推動校院地協同創新,促進高校院所高端創新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成都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