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從埋頭勞作到飛上「雲端」,從傳統的農業區華麗轉身走向產業化、高精尖,雲計算、量子通信、裸眼3D 顯示……近年來,宿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漸擺脫「土味兒」,變得「高大上」,這座歷史悠久的皖北重鎮正煥發新的光彩,成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皖北樣本」。
客商眼裡的「好地方」
宿州市高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宿州市2018 年從深圳引進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營業務有物聯網智能共享充電寶租賃研發、生產、銷售,智慧社區、景區、旅遊系統軟硬體研發、生產、銷售,LED 燈、LED顯示屏研發生產等等。
隨著項目在宿州高新區落地建設,湖南小夥譚耀文被公司總部外派到宿州工作。
「剛被調派時還挺猶豫的。」譚耀文說,但是來到宿州以後才發現,在這裡工作、生活都很順心。「園區建有人才公寓,裡面不僅有家具家電,連褥子被子都是齊全的,我一來到宿州就被安排到這裡住,是真正的『拎包入住』,感覺就跟回家了一樣。」譚耀文說。
「我以前在深圳工作,企業平時很少和政府部門的人員打交道,但是到了宿州,我感受到更多人性化的政務服務。」譚耀文說,有一陣子,他的耳朵出了問題,就去住院治療了幾天,「住在醫院的時候,突然接到高新區服務企業包保組組長的電話,他還專門到醫院來看我」。
「高新區管委會在我們客商身上既投入真金白銀,又付出真心,讓我們很是感動,尤其是讓像我這樣的外鄉人也不覺得孤單。」譚耀文說。
企業奔著「中國雲都」來
優質的營商環境讓客商對宿州更加認可,不過最初吸引這些高新技術企業來到宿州,更多的是因為它的「雲都」名片。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宿州的雲計算、智能製造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整合上下遊的產業鏈相對完善,為這類技術企業的「落戶」奉上了「定心丸」。
宿州市高新區雲計算產業園鳥瞰圖。
記者了解到,宿州市重點將宿州高新區打造成安徽省雲計算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該園區2018 年底被省政府批准為數字特色小鎮,2019 年建成5G 連片試驗區,成功舉辦第一屆國際雲安全大會、中國IT 創新年會、華為雲產業高峰論壇等國際國內大會,叫響了宿州「中國雲都」的名片。
據了解,截至2019 年底,宿州高新區已登記註冊企業1200 餘家,集聚形成了動漫渲染、電子商務、生物基因、呼叫服務、手機遊戲、網紅經紀、電子競技、大數據分析、智能製造、AR、VR、區塊鏈等10 餘個雲計算應用特色板塊。華為、阿里、騰訊、網易、浪潮、世紀互聯、中國電信、國盾量子、新亞、賽華等千餘家企業入駐宿州高新區,初步形成雲計算、智能製造「雙產業集聚發展、雙鏈條齊頭並進」的產業格局。
「三產融合」跨越式發展
通過發展以雲計算和智能製造產業為代表性的高新產業,是宿州近年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三產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近年來,宿州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持續推進首位產業「3111」工程,著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促進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宿州實現了由「農業一枝獨秀」到「三產融合發展」的歷史跨越,經濟總量接近2000 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提高到34773 元。
新型工業化實現提質擴量,項目建設成果豐碩,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宿州持續優化產業結構,二、三產業比重快速提升,產業結構由「一三二」優化為「三二一」,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同時,宿州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相繼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探索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連續3 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到298 家,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處在長三角、淮海經濟區、中原經濟區的重疊區域,「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宿州面臨著重要的歷史機遇,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未來發展將更加美麗、開放、共享……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 魏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