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甘肅省舟曲縣三個地區中,即上河地區(上河片)、下河地區(山前片)和山後地區(山後片)的地方。
隱藏著一種獨具民族特色卻鮮為人知的民間舞蹈藝術——「多地」舞。之所以說鮮為人知?理由很簡單,那就是由於地處偏遠,交通閉塞,這門古老而頗具魅力的民間藝術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才漸漸為外人所知。
細細說來, 多地舞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多地舞由「多地」、「嘉讓」、「甸錄」三部分內容組成,主要有賴薩多地、格班多地、貢邊多地等十餘種之多,均是當地藏族群眾在喜慶、豐收、祭祀、民俗等節日活動期間跳的舞蹈。
多地舞像是一個美麗而高傲的公主一般 , 其演出時間有著不成文的規定,並不是簡單,隨意就可以演出的。她與宗教緊密結合,只有在當地藏族群眾在喜慶、豐收、祭祀、民俗等節日活動期間才會演出。
多地舞是屬於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多地舞」又分為賴薩多地、格班多地、貢邊多地、薩熱多地、姜拉多地、瑪西多地、朱瑪多地、突谷多地等十多種,每種舞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意義。
1、賴薩多地,逢年過節時跳的年節舞,以祝福為主要內容,融詩、歌、舞為一體。可以在家裡跳,也可以在戶外草地上跳,參加人數多三五十人一起,參加者都是女性,沒有年齡限制,服裝必須是傳統款式,但色彩可以隨意搭配,特別講究頭飾、胸飾、辮飾。
2、 貢邊多地,現稱採花節舞,是舟曲博峪鄉獨有的俗舞。博峪的藏家婦女在採花節這天採集大把的鮮花,互相插到頭上、腰間,然後在林間草地上手拉手,圍成圈,跳起了歡樂的多地舞,以示慶祝、祈福。
3、 瑪諧多地,簡稱瑪,又稱武舞或者擺陣舞,此舞以禮祭、擺陣、戰鬥、比武的全過程來再現古代部族間戰爭情形。
4、姜拉多地,又稱嘉熱,演唱內容極為豐富,有創世紀史、民族史、村史、文化風俗史等,有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動植物生長規律、農耕、倫理道德知識的傳授等無所不包在逢年過節或慶祝豐收時集體跳此舞,以女性為主。
5、嘉讓,是以婦女為主的集體舞,跳時攜手成圈,騰足於空,頓地為節,一人搖鈴領唱,大家和聲或者輪班唱和,成龍擺尾,擬虎快進,從慢到快,越跳越快,情緒熱烈歡騰,從舒展的慢歌到快速的歌舞氣氛中結束後轉入甸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