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華為、騰訊,「深圳三傑」的殊途同歸

2021-02-10 商業與生活

他們雖然發軔於不同的行業,成立於不同的時間,卻都在近一兩年裡迎來巨輪轉向的時刻,並且在智慧城市、科技生態圈裡,相互交鋒與合作。

©商業與生活 文|朱曉培

校對|大道格

 

「每一個新點子橫掃中國,不論是新時尚、哲學、還是生活方式,中國人均稱它為』熱』。在改革開放頭幾年,中國人患上了『西裝熱』,『薩特熱』,『私人電話熱』。你很難預測某種熱何時、何地發作,還有過後會留下什麼樣的影響。」歐逸文(Evan Osnos)在《野心時代》一書的開頭中寫道。

到今天,中國改革開放40年,網際網路時代20年,移動網際網路10年,新點子的名稱已經從「熱」變成了「風口」。而每一陣「風」的影響都不一樣。有的轉瞬即逝,比如去年初盛極一時的無人貨架。有的幾十年後還在影響著未來,比如從深圳吹來的這股風。

有人把1979年,稱為深圳元年。在這之前,它只是中國「省尾國角」的一座邊陲小鎮。但「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劃了一個圈」後,人們就患上了「深圳熱」,下海的幹部、謀生的打工者、懵懂的畢業生,從全國各地爭相南下。

今天,深圳已經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陣地。有數據統計,中國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深圳佔了300多家,是國內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

根據2018年的財務數據,在深圳的眾多民營企業中,平安集團營收入利潤第一、華為第二、騰訊第三,成為毫無懸念的「深圳三傑」。而最新發布的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則顯示,在最近一年的營收中,平安集團世界排名29,華為排名61,騰訊排名237。

而有趣的地方在於,他們雖然發軔於不同的行業,成立於不同的時間,卻都在近一兩年裡迎來巨輪轉向的時刻,並且在智慧城市、科技生態圈裡,相互交鋒與合作。


在深圳,最常見的是榕樹。

不同於其他樹種的「獨木不成林」,只要給一棵榕樹苗足夠的時間,它就可以長出一片森林生態。在印度一個叫Acharya Jagadish Chandra Bose 植物園裡,一棵活了250多年的榕樹,現在佔地超過1.5萬平方米的森林。

而過去40年裡,深圳無數民營企業發芽生長,由一棵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生態。平安、華為、騰訊便是其中的代表。

1987年10月,復員轉業的任正非籌集了2.1萬元,在深圳灣畔一處雜草叢生的兩間簡易房裡創辦了一間小公司。公司很小,但名字很大,叫華為,主要代理程控交換機。

一年後,在深圳蛇口,馬明哲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民營保險公司,平安集團。

一個是賣程控交換機代理的,一個是賣保險的,站在當時望向未來,誰都不會看到兩家公司會有交集。但是,10年後,他們第一次不約而同的進入改革期時,並迎來了網際網路時代。

1998年,華為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了89億元。但隨著規模的極速擴張,部門內耗、效率低下等組織管理問題也愈發嚴重。任正非帶領高管團隊考察了朗訊和惠普等巨頭後,希望向IBM學習。

IBM開出了一個「天價」拜師費,20億元,幾乎相當於當時華為利潤一年多的利潤。但任正非推態度堅決,在他推進下,華為進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西式改造。

而此時的平安集團,也在轟轟烈烈的進行著一場公司變革。

1997年之前,平安一路高歌猛進,人人臉上洋溢著樂觀的情緒。但馬明哲清楚,如果員工們沒有危機和憂患意識,才是一個公司最大的危機。為此,他引入了麥肯錫,帶領平安進入了3年變革期。

1998年的平安集團全國工作會議上,馬明哲作了「平安第二個十年遠景和戰略」的主題講話,提出了「我們在哪裡?我們要去哪裡?我們應走哪條路?我們如何到達?」4個問題,指出平安要做「國際一流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

在華為、平安進行著公司的第一次大變革時,中國的網際網路時代悄然拉開序幕。此時,一個叫做馬化騰的年輕人,與他的同學張志東創辦註冊了一家公司,「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做已經有公司在做的「QICQ」。

當時的馬化騰並沒有想太多,但是由於已經有公司在做ICQ領域,所以,騰訊不得不終止使用QICQ這個名字,把它改成了「QQ」。

到2000年,隨著QQ人氣大漲,伺服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這也導致了團隊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對QQ進行運營和投資。作為創業初期的騰訊,因為資金緊張,險些將QQ售賣。

多年以後,華為在通信和移動終端上一路攻城略地,在通信市場,晶片市場,5G標準的制定上佔據了一席之位,而智慧型手機全球出貨量也已經排名第二。騰訊不但佔穩了中國社交老大的地位,也在B端發力,以數字廣州為代表的產業網際網路進行的如火如荼。而平安集團,則完成了從綜合金融到科技金融的蛻變,把「賦能」作為了下一個10年的遠景。

2018年10月24日凌晨,馬化騰突然在知乎上提了兩個問題:「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而在之前不久,騰訊剛剛宣布了第三次架構調整和戰略升級的轉型方向——「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

今天,人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中國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機會就在2B。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曾經拉過一個名單,對比中美的科技公司,發現在美國,Salesforce,Workday,Oracle等2B的公司基本佔據了科技業的一半版圖,但在中國2B的公司卻一直沒有形成氣候。

以騰訊云為主的2B業務,目前是騰訊整個公司層面最看重的一個業務板塊。而騰訊相信自己能做好2B業務,是因為自己有公眾號、小程序、行動支付、社交廣告、企業微信、雲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安全能力等幾個陣地。換句話說,是對技術的不斷投入,才讓騰訊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時,有轉換陣地的能力。

而華為能從一個銷售代理公司,成長為移動通訊領域的巨頭,更是離不開對研發能力的投入。

早在1997年在西方聖誕節前一周,任正非帶領團隊訪問了美國休斯公司、IBM公司、貝爾實驗室等後,就對公司的員工表示,「唯有重視研發,才能引導消費」。

在任正非看來,「信息潮的變幻莫測,快速的演變,使一批一批的大企業陷入困境,以至消亡。一批一批的小企業,成長為撐天大樹,大樹又遭雷劈。不斷的生,不斷的亡,這是信息產業的特點。」優秀的公司,都十分重視研發,而且研發要對行銷、技術支援、成本與質量負責任。

過去20年來,華為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歐盟委員會正式公布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顯示,華為以113.34億歐元名列世界第五,也是榜單前五十裡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國公司。而據此推算,華為的科研經費投入佔據了企業2018年營業額的14.7%。

回顧華為、騰訊的成長歷史,會發現它們在從一棵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並自成生態的過程中,都經歷了數次組織變革,並一直重視對技術研發的投入。

無獨有偶,另一家發源於深圳的巨頭,平安集團的成長路徑與華為、騰訊相差無幾。用平安高管的話說,如果不是用IT技術打通了各個專業公司,平安就仍然只是一家投資了很多金融機構的公司,而不是一個綜合金融集團。

這家業務橫跨保險、銀行、投資,擁有全領域金融牌照的大型綜合金融集團,在數次組織變革中,把「科技」作為了自己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2013年的新春講話中,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更是多次提到「我們面臨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時代的挑戰」,並提出「我們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不是金融行業,而是網際網路公司」。

從1988年平安保險創立到1996年,平安的IT建設與其他公司沒什麼區別,以單機和資料庫的簡單應用為主。但1997年引入麥肯錫後,第一次提出了用科技變革體系的思路,即利用IT技術,實現資料庫的集中。2000年7月,金融IT專家嚴日昌又為平安設計了中國內地第一個統一的電話中心,這個電話中心設在蘇州,有300名員工,在當時被視為瘋狂之舉。但現在Call Center早已成為金融機構的基本配置。

到了2002年,馬明哲又促成了改造金融流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用IT技術把前臺營業廳的大量工作集中在一起,實現標準化和流程化的後臺支持和數據運營。後臺支持的優勢顯而易見,原本散落在各個區域和客戶經理手中的資源被統一到總部,既加強了管理也實現了深度挖掘利用。

有媒體評價說,不同於一般的金融公司領導人,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是一個地道的「科技迷」。他幾乎比平安絕大多數人先用上微博,最早就用上了微信,也很可能是第一個把黑莓手機的移動應用引入中國金融機構的人。2009年蘋果發布iPad後,馬明哲又要求高管們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推行移動辦公,甚至拒絕內部的紙質文件籤字。

從2008年開始,平安IT部門開始實現公司化運作,平安科技成立。2013年,平安主動構建移動互聯、雲、大數據等IT能力,籌建金融大數據平臺。2016年,平安啟動業務轉移,將精力投入到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更前沿的科技創新研究。如今,科技已經成為平安的金融中樞神經,全方位賦能金融業務。

去年8月,參加第十二屆中國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論壇的院士專家專程赴騰訊、華為、平安三家企業的總部進行調研,了解深圳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技術和研究成果。

深圳是國家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建設了統一的城市綜合信息數據平臺,並實施了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海洋、智慧社區等一系列惠民工程。

目前,騰訊智慧城市服務已與全國150多個城市建立了廣泛的合作,涉及智慧城市、警務、交通、醫療、教育、出行、新零售、商圈等多個生活社交場景。華為也已經將智慧城市作為重點業務投入方向之一,華提出了「智慧城市神經系統——城市運營中心」的概念,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與城市場景深度融合。而平安也已經在115個城市中,推進著自己的200多個智慧城市服務。

而在前一年,來自全國各地的25家中小銀行高管50餘人,走進平安銀行、探訪騰訊、問道華為,一起探討了「未來銀行·智慧金融」的課題。

平安銀行在2016年就制定了全面向零售銀行轉型的戰略目標,通過大零售業務創新SAT智能化服務模式,加速打造平安特色的智能化、移動化、專業化的零售銀行。而騰訊金融業務則包括了財付通、理財通、騰訊徵信、通訊與彩票業務以及微黃金等。看起來和金融業務毫不沾邊的華為,其實也有華為企業BG金融系統部。

現在看來,這都是非常有趣的時刻。三家成立於不同時間,從不同行業切入的小公司,在幾十年後,一同成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樣本公司,在金融、零售、醫療等行業協同、交鋒。而且,它們都不約而同的把自己定位為平臺,提出要「賦能」其他行業。

「各行各業在未來的數位化轉型中,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轉型升級,才是真正的轉型升級。」馬化騰說,「我們並不是搶別人的飯碗,反而給它更好更新的工具,讓他們能做得更好,這裡面有大量的新的創業機會。」

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平安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個開放的平臺,在金融、健康、車、房、智慧城市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生態圈。因為金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們不是為了貸款而貸款,是因為要買車,要買房,想消費,是嵌進生活場景。

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平安的董事長馬明哲提到,過去10,平安用科技讓金融業務的競爭力快速提升。現在,平安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任務,未來10年將踐行「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的戰略基調,要通過科技實現對內主營業務的夯實,對外不同圈層的賦能。

「構建生態的出發點是為了全方位、深入場景去服務客戶,同時獲取剛性的流量和入口,提升競爭力,也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服務。在此戰略之下,平安形成了金融、醫療、房產、交通、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持續探索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領域。」陳心穎介紹,現在,整個集團32家公司,其中11家是科技公司,有9.9萬科技人員。

目前,平安在眾多領域也已經展現了自己的技術能力。比如,去年9月份,香港金管局上線了一個支持區塊鏈技術的貿易融資網絡,連接了渣打等21家銀行。而平安打敗了埃森哲、R3等公司,成為了它唯一的技術提供商就是平安。

三家公司殊途同歸,依託科技的力量,成長為「深圳三傑」。在當下風雲際會的全球競爭的十字路口,他們的成長中的關鍵時刻,或許為回答中國企業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提供一點參考與借鑑。

—End—

推薦閱讀

阿里巴巴張勇:如何理解平臺

李彥宏的AI:走遠路 見微光

三隻松鼠章燎原,理想要夠大

新零售的五大趨勢,AI的助推力

朱蕭木談創業:從錘子到FLOW

京東618「拼」出就業新機遇

騰訊投資的光榮、爭議與夢想

企業微信:做好連結的本分

作業幫侯建彬:居安更要思危

消費下半場:流量向下,消費向上

騰訊20年,從一棵樹到一條河

更多關注:商業與生活,ID:xiaopeizhu8

同步更新:網易號、百家號、今日頭條、UC、雪球、企鵝號、一點資訊、知乎等。

報導聯繫微信號:hongzeng629

相關焦點

  • 華為打地基,平安精裝修,騰訊管物業 「HAT」的新一代智慧城市之路
    2020《財富》全球500強榜單上,深圳有三家企業名列前茅:平安(21位)、華為(49位)、騰訊(197位)。雖然出發的賽道不同,但三家不斷加碼科技創新成為各自領域的領軍者,被並稱為「HAT」(深圳的創新帽)。最近「HAT」前後披露半年報,不約而同地重點闡述了智慧城市的進展,同根於深圳的這三家企業已經成為建設智慧城市的主力軍,各出機杼、各擅勝場,形成了各自的戰略及打法。
  • 深圳不靠華為騰訊?這個公司年營收12616億,只因背後有「它」!
    文:靈文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深圳作為經濟特區,發展迅速。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深圳的經濟總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同時,深圳也是中國500強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去年,深圳有七家公司上榜,騰訊無疑是其中最著名的。
  • 深圳排第一的企業,不是華為和騰訊?而是這家年入1.17萬億的公司
    作為中國的經濟特區,深圳是中國眾多頂尖企業的誕生地。比如我們熟知的華為和騰訊,總部都在深圳。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5G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已與全球182家運營商進行了5G測試。華為的股權結構也很神奇,截至2018年底,華為共有96768名員工(近10萬員工)持股,而任正非的股份只有1.14%。同時,華為也是中國最大的非上市企業。
  • 除華為和騰訊深圳還有啥?這個公司年營收12616億,猜到是誰嗎?
    我國現在的四大一線城市大家應該都熟悉,那就是北上廣深,不過深圳這座城市卻是後加入進去的,很多人都覺得不是很服氣。畢竟深圳的發跡也就是在被劃為經濟特區後的這些年而已,甚至於有人還會酸葡萄心態,覺得深圳發展都是靠扶持。
  • 世界500強深企有7家:平安 華為 正威 恆大 招商銀行 騰訊 萬科上榜
    原標題:世界500強深企有7家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6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江南鸞)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造就了深圳出現一大批世界一流總部企業。記者從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獲悉,共有平安(第29位)、華為(第61位)、正威(第119位)、恆大(第138位)、招商銀行(第188位)、騰訊(第237位)、萬科(第254位)7家總部位於深圳的企業位列世界500強榜單。2008年,平安成為深圳第一家上榜世界500強的企業。
  • 汕頭華僑試驗區引入阿里、騰訊、華為、滙豐等大企業,官方回應
    近日,有網友向汕頭發展和改革局反映:今年是汕頭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汕頭因僑而立,東海岸華僑試驗區也成立7年,可是交通不方便,大型大公司偏少,IT公司騰訊,華為,阿里巴巴,金融滙豐,平安,醫藥輝瑞,羅氏,阿斯利康,美敦力等這些大型企業,華僑試驗區能否積極爭取引進來呢?
  • 平安、華為、騰訊等企業上榜
    深圳共有1個新建項目和4個續建項目入選。(在醫療衛生領域補短板項目的續建項目中,深圳有2個項目,即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二期)和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衛生服務綜合樓。)3、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造就了深圳出現一大批世界一流總部企業。
  • 深圳這三家世界500強有了新稱呼
    《財富》雜誌昨日公布世界500強榜單,華為、平安、騰訊赫然在榜。三家本土世界500強的深圳企業被賦予一個新稱呼——HAT。意為「帽子」的英文單詞「HAT」,各取華為(Huawei)、平安(Ping An)、騰訊(Tencent)的一個英文字母組成,與之前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BAT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山竹襲擊深圳 平安大廈搖擺等七大謠言已澄清
    颱風來了,謠言有點多1、平安金融大廈掉玻璃系謠言 作為深圳的地標建築——平安金融大廈,600米左右的高度能否承受住「山竹」的肆虐,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今日下午,一份平安內部郵件顯示,「(大廈)設計最大擺幅是2米,剛才已經觸及最大值。」
  • 深圳最賺錢企業:每天進帳32億,比四大國有行都多,老闆身價是謎
    有報告預計,到2025年,深圳的GDP總量將達到4.2-4.5萬億;而且,深圳將躋身全球城市TOP50。 深圳的GDP是由無數的深圳企業貢獻的,在這眾多的企業當中,不乏一些聲名遠播的超級企業,比如騰訊、華為,這兩家科技巨頭都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企業,總部都在深圳。
  • 平安、華為、騰訊等企業上榜(語音播報)
    深圳共有1個新建項目和4個續建項目入選。(在醫療衛生領域補短板項目的續建項目中,深圳有2個項目,即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二期)和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衛生服務綜合樓。)3、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造就了深圳出現一大批世界一流總部企業。
  • 惠普、華為、騰訊等親臨51Testing軟體測試專場招聘會現場
    為了滿足IT企業對中高端軟體測試人才的需求,在惠普中國、華為、聯想、支付寶、搜狐、騰訊、東軟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要求下,國內知名軟體測試培訓服務提供商51Testing軟體測試網(www.51testing.com)
  • 「福田高企校園科普行」校長團考察騰訊華為等基地
    其中學生走進企業的基地,參與的企業有騰訊、華為、園林集團、深圳機場、阿里、科安達、中航大記、倍輕鬆、京東等機構和企業。本次活動得到了華為、騰訊、交通銀行深圳分行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動,考察地點分別為騰訊濱海大廈、福田高科館和華為坂田、華為松山湖,其中福田高科館是福田區委、區政府在深業上城CEEC六樓打造的
  • 深圳500強放榜:平安「三奪魁」 土巴兔首次入選
    來源:金融界網站在2018、2019年連續發布兩屆之後,10月20日,最新版的《深圳企業500強榜單》正式發布,其中平安、華為和正威位列「三甲」,恆大、招行、騰訊、萬科緊隨其後,而作為深圳孵化出的網際網路裝修領軍品牌,土巴兔也順理成章入選此次榜單。
  • 華為、平安、騰訊、阿里的四個管理金句
    下面進入大家最關心的金句環節,阿里和騰訊的來自高管溝通,任正非和馬明哲的來自於他們發表的書:題外話。我們做戰略諮詢總體並不提倡金句式管理哲學,這是中國從諸子百家到儒釋道常用的一種表達慣性(不談對錯),對於企業家可以參考詩歌藝術欣賞,儘量不要用於複雜組織的管理,管理科學還是要學習歐美組織實踐。
  • 雷鋒網​AIoT+智慧城市峰會將於深圳召開;百度騰訊智慧城市項目...
    深圳國際電子展將於深圳會展中心召開。姚任表示,在未來深圳的發展中,寶安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接下來,智慧政務服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智慧民生都是寶安老百姓所需,也是騰訊所才,寶安區委區政府將會圍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圍繞大灣區開拓建設的重點,圍繞民生所需來發力,希望未來寶安能牽手騰訊一併前行,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輝煌。
  • 深圳有哪些全國知名的大企業?
    1、華為華為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民營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7200億人民幣,淨利潤接近600億人民幣。華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供應商,也是全球第三大手機供應商。華為最為人知的就是強大的科技實力,華為每年投入科技研發的費用超過1000億人民幣,目前擁有眾多國際專利,也是目前我國最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 高校推薦|華為、騰訊唯一進行校招的非一本大學,你知道嗎?
    2019年5月11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了一集關於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專題片,其中就提到了今天我們介紹的學校: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就是這所學校,畢業生很多進入了華為、騰訊、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中國大型企業,享受高薪待遇;而這些企業,是很多名牌大學生擠破頭,都沒法進去的,今兒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所學校的廬山真面目。
  • 拿不到華為200萬年薪沒關係 騰訊校招5000人!
    原標題:拿不到華為200萬年薪沒關係,騰訊校招5000人!先是華為剛剛公布了新一屆「天才少年」名單,最高的一檔畢業後即可達到年薪201萬元;騰訊在8月6日正式啟動了秋招,面向2021年應屆畢業生開放5000個崗位,總招聘量預計較去年提升42%,這也將成為騰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校招。
  • 深圳8家企業上榜世界500強
    原標題:8家深企上榜世界500強   上榜深企一覽(排名)   平安(21位)華為(49位)正威國際(91位)恆大集團(152位)招商銀行(189位)騰訊(197位)萬科(208位)深投控(442位)     深圳再增一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