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創新:融入全球 漸入佳境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科技創新:融入全球 漸入佳境

Web of Science資料庫在科研查新工作中至關重要。圖片來自網絡

改革開放40周年——國外看中國科技④

「中國政府給我的印象是,非常有想法、有遠見,做決策越來越科學和謹慎,對實現宏偉目標有雄心壯志。」

科睿唯安執行長(CEO)傑伊·奈德勒20日在北京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奈德勒此次來華,帶來兩份報告,分別是《SCI視角下的中國科學40年》和《Derwent視角下的中國科技創新》,為梳理中國科技創新發展脈絡,提供了獨特視角和數據支撐。

科睿唯安亞太區總裁劉煜提到,在中國,《中國國際科研合作現狀報告》《研究前沿》《全球工程焦點》《中國大陸創新企業百強》等大量報告中援引的相關數據,很多來自科學網(Web of Science)和德溫特(Derwent)世界專利索引這兩大資料庫。

高質量創新信息庫搭建「前人的肩膀」

科研人員在制定科研課題和項目的全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就是查新。這時候,Web of Science資料庫就派上了大用場。同樣地,一家初創公司要確定核心技術和商業化產品時,就要先考慮是否已經有類似的產品獲得了專利保護,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資料庫也將起到關鍵的作用。

「創新活動,就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登高望遠,而兩大權威資料庫,就是讓所有後來者看得見、摸得著的『前人肩膀』。」劉煜說,科睿唯安就是希望推動與創新相關的高質量信息的流動,讓其在流動中產生價值。

Web of Science(含科學引文索引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A&HCI)資料庫和Derwent世界專利索引資料庫,是全球最權威的科研成果平臺和全球專利信息平臺,其積累了超過100多年的高質量科技數據,為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政府制定科技創新政策,持續提供著基礎數據和分析支持。

未來,科睿唯安還會創建全球科學實驗共享資料庫,其中一個是科研實驗資料庫,用於記錄全球科學家的實驗數據,以提升後來者的科研效率。

國際合作帶動中國融入全球科技網絡

2015年10月,由於發現青蒿素這種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死亡率的藥品,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也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保留的署名屠呦呦的文章,是最早記錄其成果的英文文獻。

其實,每年諾貝爾獎名單頒布前,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都會公布「引文桂冠獎」,一度被稱為「諾獎風向標」。

而「高被引論文」這一特定指標往往代表了更具創新性的成果,一個國家高被引論文的數量,也從側面反映了其產生前沿研究成果、引領科學發展的能力。基於高被引論文評選的高被引科學家,2017年中國共有252人次(含港澳)入選,總人數位居全球第三。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中國科研與創新也走向了國際化。國際合作論文從1980年的45篇,快速增長到2017年的90059篇,佔比從當年的5.62%,提升到2017年的26.28%。過去十年發表的高被引論文中,通過國際合作發表的將近50%。這證明,國際合作帶動中國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科技合作網絡。

創新大幅增長更多源於本國企業推動

智慧財產權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體現。198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原中國專利局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大量專利申請。從Derwent世界專利索引資料庫中,我們可以查到,當天中外專利申請記錄有2200條,其中中國本土的申請有1400多件(未統計外觀專利)。2017年,中國本土專利申請比例佔總體數量的89.2%。

「這是本國企業創新活力不斷提升的體現,正是這種活力,讓全球科技創新將目光投向中國。」劉煜說,科睿唯安連續兩年發布《中國大陸創新企業百強》報告,正是基於四項指標——發明總量、專利授權率、全球化和影響力,對專利數據予以分析,最終用公正、科學方法,遴選出中國企業創新引領者。

全球創新評價體系正走向多元化

被問及還有哪些維度可以評價創新活動時,奈德勒說:「目前我們比較關注高質量期刊,未來也會考慮新的指標,可以從文章和作者兩個層面,繼續豐富評價體系。」

對於中國科技部正在創建「掠奪性期刊」黑名單這一監管活動,奈德勒和劉煜認為,Web of Science收錄期刊的入選標準或能為之提供參考。

劉煜說:「每年Web of Science收錄的全球高質量期刊,都在動態調整中保持平衡,特定指標的劇烈變動,都會引發科睿唯安審查程序的啟動。比如,如果發現期刊文章自引率畸高,存在違規操控影響因子的情況,就很可能被淘汰出Web of Science資料庫。」

科睿唯安剛剛收購的審稿人平臺Publons,正吸引全球科學家註冊使用。Publons能讓審稿工作快速生成報告、也為科研評價提供參考,還能讓全球高質量期刊快速找到合適的高水平審稿人。而這一以人為本的新興社交網絡平臺資料庫,也將中國高水平科學家推向世界舞臺。(房琳琳)

(科技日報北京6月24日電)

(責編:王小豔、王珩)

相關焦點

  • 全球科技創新趨勢的研判與應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對此,需深刻研判全球科技創新趨勢,立足於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實際,下好先手棋,力爭在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中贏得主動權。
  • 【繽紛科技】讓科技創新融入成長
    4月18日,西門小學舉行了全國科學影像節、三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學生頒獎典禮,歐志偉校長、潘榕海副校長莊重地為學生頒發了獎狀
  • 《全球科技創新論壇》通知
    時間全球科技創新論壇                         9月28日—— 上午場08:30—09:00嘉賓籤到09:00主持人開場09:02—09:0810:00主旨發言之三: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主席 馬宣仁 10:00 - 10:25三地新經濟項目展示:成都新經濟展示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 黃克強 新加坡管理大學校長 江莉莉教授 10:25 - 10:55三地對話之一:西部大開發新引擎:發展新經濟,成都東進南拓參與全球競爭
  • 全球健康科技公司如何推動中國本地醫療創新
    荷蘭皇家飛利浦大中華區總裁何國偉然而,那些正在深耕中國市場的全球健康科技企業也面臨著各種障礙和挑戰。為了幫助中國打造面向未來的醫療體系,我認為,全球健康科技公司需要反思長久以來將基於西方成熟市場研發的醫療產品直接出口至中國這一傳統模式。如今,成功創新的關鍵在於深刻洞察特定市場的需求和挑戰,以及整合本地資源、與本地合作夥伴攜手合作的能力,同時還要關注其他市場醫療體系的最佳實踐。換言之,既要立足本地,又要放眼全球,兩者相輔相成。
  • 中國科技創新的「火車頭」
    作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中科院始終發揮著「火車頭」的作用,引領中國的科技創新:「兩彈一星」從這裡走出,國家安全得以守護;國內首臺計算機在此成功研製,為網際網路社會打下了基礎;自主研製的氯黴素於此誕生,中國的藥物自主創新走在了前列……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科院考察工作時強調:「要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 愛普生全球總裁小川恭範:將綠色基因融入技術創新
    來源:中國環境報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愛普生展示了全球首創的PaperLab幹纖維紙張循環系統,其顛覆性的創新理念和技術,引起了參觀者的驚嘆。創新無界」,再到今年提出的「智繪中國 綠動未來」,愛普生第一次把「綠色」二字寫入創新大會主題,明確地提出綠色環保理念。
  • 全球科技創新的七個趨勢與應對之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對此,需深刻研判全球科技創新趨勢,立足於我國科技創新發展實際,下好先手棋,力爭在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中贏得主動權。在制定新一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划過程中,準確把握全球科技創新發展態勢,至關重要。
  • ...中國創新指數位列全球第十四,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排名全球...
    &nbsp&nbsp&nbsp&nbsp《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37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中排名第一,且仍然是全球創新指數(GII)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廣東科創表現亮眼。
  • 全球科技創新論壇|李肇星: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
    全球科技創新論壇|李肇星: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8
  • 《成語天下》邯鄲錄製漸入佳境!節目創新備受好評
    《成語天下》邯鄲錄製漸入佳境!節目創新備受好評 2019-05-25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發布 中國排名第五
    報告指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試點運行以來,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逐步完善,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不斷湧現,深海探測開發的能力穩步提升,「突破性、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初具雛形,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策源力日益顯現,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 全球領軍品牌集體亮相 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彰顯科技創新力量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 王祖敏)2019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10日在北京開幕,來自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家企業品牌盛情參與,全面展示康復、輔助器具各領域最前沿的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
  • 全球可持續科技創新大會:中國成功經驗值得推廣
    全球可持續科技創新大會展館為期3天的第三屆全球可持續科技創新大會日前在布魯塞爾落下帷幕。本屆大會首次設立中國館,以視頻、海報等多種形式介紹中國在生物航空燃料、生物柴油、氫能等清潔能源領域的最新科研和應用成果。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看好,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以13.64%、11.65%和11.08%的支持比例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未來期望值前三位。期望排名4-10位的城市分別是舊金山、波士頓、紐約、東京、新加坡、倫敦和洛杉磯。
  • ...科技創新工作時強調:瞄準國家戰略融入地方發展在科技自立自強...
    袁佔亭在調研企業科技創新工作時強調:瞄準國家戰略融入地方發展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展現新作為 2021-01-15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12月6日,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在武漢召開,以下是在「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論壇」上的領導致辭。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 王玉祥  為支持科技保險發展壯大,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倡議國家有關部門在承保科技保險稅收優惠上給予更多便利和支持,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導的「政府+科技行業+保險行業業」的科技保險承保模式;倡議監管部門給予科技保險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給予科技保險專門人才培養機制,引導保險企業進行科技保險創新;倡議保險企業發揮創新職能,將創新融入承保、核保、理賠、核賠過程中,將創新基因融入到產品開發、設計、驗證、銷售等各個環節
  • 創新為王 清華同方「慧眼達」代表中國角逐全球TOP100科技創新獎
    近日,由北京科技協作中心主辦的第二屆「T100新技術新產品創新力行動發布盛典」(以下簡稱T100活動)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揭曉:編程貓...
    今日,全球權威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2020年中國區榜單發布,憑藉帶領編程貓持續開拓創新,運用科技力量推動中國編程教育發展,編程貓創始人兼CEO李天馳成功入榜。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來自全球700餘位一線科學家的預測
    研究表明,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和創新藥物領銜未來全球科技創新熱點,北上深位居全球城市未來科技突破期望值排名前三位,上海在生命健康領域的優勢凸顯。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的科技創新前景受到全球科學家普遍看好,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以13.64%、11.65%和11.08%的支持比例排名全球城市科技創新突破未來期望值前三位。期望排名4-10位的城市分別是舊金山、波士頓、紐約、東京、新加坡、倫敦和洛杉磯。
  • 持續拓展全球科技創新合作夥伴關係 江蘇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
    開放創新對科技發展及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圍繞產業升級發展需求,積極探索國際創新合作模式,廣泛配置全球創新資源,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為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徵圖新視(江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總監蔣媛媛說,以色列的AVT公司是全球最領先的印刷質量檢測設備供應商,經園區牽線搭橋,徵圖新視得以順利達成合作,雙方研製的第一款產品即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產品上市僅3個月,就實現銷售3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