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以來的上海,隨處可見這些特別的景象。
各個小區裡,每天固定時間段,居民們拎著大大小小的垃圾袋,到垃圾收集點投放垃圾,並按照規定將分好類的垃圾放入相應的垃圾箱內。現場還有工作人員指導正確的分類方法。
每個地鐵站內,幹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成對擺放著,地鐵廣播循環播放著「請嚴格執行垃圾分類……」街道兩旁、商場超市和其他公共場所都能看到這樣的垃圾桶「組合」。
形形色色的標語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市民,「不分類,不收運。」「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分類在指尖,文明在心間。」……
面對「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一時間垃圾分揀員數量大大增加,全民展開了垃圾分類的學習,手機上順勢出現了許多垃圾分類小程序。
「花生殼是溼垃圾?讓我查一下……還真是!我太難了……」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使上海成為第一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條例》確定了「溼垃圾」、「幹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分類標準。
根據國家規定,2020年底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將實行垃圾分類。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為什麼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日益增多,它們正以驚人的速度充斥著我們的家園。據統計,近兩年我國大中城市每年生活垃圾產量已超過兩億噸。
當垃圾處理的腳步跟不上垃圾產生的腳步,我們只能目睹被垃圾焚燒汙染的空氣,淪為「塑料之海」的海域,誤食垃圾而送命的動物……這些生態環境問題如不引起重視,最後將通通回歸到人類身上。
通過對垃圾進行分類、清運和回收,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處理的數量,實現垃圾資源再利用。將有害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將可回收垃圾變廢為寶,將廚餘垃圾變成堆肥,將幹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分類的好處顯而易見。
不知不覺,身邊的環境變美了。家裡整潔乾淨,小區煥然一新,道路井然有序,樹木鬱鬱蔥蔥,河水清澈見底……這才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家園!
為什麼孩子要學習垃圾分類?
地球的明天與每個孩子息息相關。通過了解垃圾分類,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日常行為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係,從而增強環保意識。
在垃圾識別和分類的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鍛鍊;通過學習垃圾的類別、用途和價值,孩子的認知能力得以提高。
孩子在生活中將垃圾進行分類,也就承擔了一部分家務勞動,有助於激發家庭責任感,培養動手和自理能力。
體驗到回收垃圾和變廢為寶的樂趣,孩子在生活中會形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為響應全國實行垃圾分類的號召,愛貝英語為孩子們打造了「垃圾分類」主題ECA活動。孩子們將學習到四類垃圾的標識,四色垃圾桶,以及如何將生活中常見的垃圾分類。
孩子們將和家長一起,玩一玩愛貝垃圾分類小玩具,一邊做遊戲,一邊不知不覺就學會了!
孩子們還將用空牛奶盒製作一個可回收垃圾桶,通過手工活動進一步鞏固「可回收」的概念。
垃圾分類,往小了講是生活技能,往大了講是環保素養和國民素質。讓孩子們行動起來,用自己的小手,共同創建出明天的美麗家園!
參考文獻:
1.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9
2. 「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