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臺海網
海滄區舉行形式多樣的扶殘助殘公益活動。(本組圖/海滄區殘聯 提供)
海滄區首屆殘疾人運動會舉行。
臺海網12月8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邁出家門、融入社會,是殘疾人群體的樸素願望,也是社會關心關愛的重點。海滄區開展國際殘疾人日系列活動,包括殘疾人公益活動、殘疾人運動會、文化「五個一」進家庭等,持續深化殘疾人服務,幫助越來越多殘疾人融入社會,擁抱美好生活。
「關愛殘疾人,不止是在這個日子裡。」海滄區殘聯理事長陳勒永表示,關愛殘疾人正在成為社會共識,海滄區將繼續以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為宗旨,以實施「愛心助殘」行動為抓手,積極開展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文體、維權等各項工作,促進殘健共融。
展現自我
公益活動豐富多彩
蒙古舞、藏族舞、非洲鼓、歌仔戲……3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將海滄區慶祝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公益活動推向高潮。舞臺上,殘疾人朋友和志願者們一起演唱歌曲、表演舞蹈,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殘健共融的理念在一個個節目中得到詮釋。
「舞臺不僅搭建了殘疾人展現自我的平臺,也呈現出殘疾人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海滄區殘聯相關負責人看來,文藝表演是促進殘健共融的有力舉措,當一個個節目結束,舞臺下熱烈的掌聲就如一縷縷陽光照進殘疾人心裡。
舞臺下,技能展示及殘疾人手工項目展示區人頭攢動。殘疾人小顏製作的戲曲頭飾各具特色,美不勝收。小顏說,「因為我喜歡歌仔戲,一開始只是做一些送給歌仔戲劇團的朋友,沒想到大家都喜歡,現在廈門、漳州的歌仔戲劇團都來找我定製頭飾。」同時,就業招聘區、義診區、法律及心理諮詢區也吸引了不少殘疾人。
此外,活動現場還開展了「我的扶殘助殘故事徵文暨攝影、殘疾人書畫及手工藝術作品」優秀作品評選活動,通過不同的文藝形式,講述扶殘助殘故事,弘揚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
融入社會
創新舉措落地落實
作為鼓勵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的又一創新舉措,上周五,海滄區首屆殘疾人運動會在海滄區體育中心舉辦,吸引了100多名殘疾人參加。在比賽內容上,海滄區殘聯根據不同殘疾人的實際情況,做了精心設計,開設了「個人競技」「個人趣味」「團隊競技」和「團隊趣味」四大類共9個競賽單項。
「最後一輪比對手少投進1個球,不然就能第三名了!」走下「趣味投籃」比賽的賽場,殘疾人小陳告訴記者,雖然只拿到第四名的成績,但還是很開心,希望明年還能參加這樣的運動會。
在海滄,同樣讓殘疾人稱讚的,還有文化「五個一」進家庭及康復體育進家庭活動。海滄通過組織20餘戶殘疾人家庭到廈門百姓院子、海滄陽光書店等地開展「讀一本書、看一次電影、遊一次園、參觀一次展覽、參加一次文化活動」文化「五個一」進家庭活動,讓殘疾人共享文化的薰陶。正在開展的康復體育進家庭活動,為30個困難殘疾人家庭送上康復體育器材,助力他們身體康復。
在海滄,精心打造的8個愛心屋、5個愛心農場、1條愛心街等多元助殘載體陸續啟用,成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融入社會的有效平臺。未來,海滄將持續開展「愛心助殘」行動,全時空、多角度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的良好環境,助力「愛心廈門」建設。
(記者 林 岑 通訊員 林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