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
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
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東方紅40輪式拖拉機……從東方紅「大家族」中精選出的9款主力機型,搖身一變為卡通形象的「鋼鐵俠」。下個月,它們將印製在一套十張的明信片上通過郵局統一發行,成為「洛陽製造」的「東方紅工業遊」的全新「代言人」。這些又萌又可愛的卡通拖拉機是如何誕生的?由它們代言的經典拖拉機有哪些幕後故事?拖拉機變身卡通「鋼鐵俠」將給我市工業遊帶來哪些啟示?請聽記者為您一一道來。
1、卡通拖拉機登上明信片
這兩天,張智磊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發布的一組卡通圖片「火」得一塌糊塗。天南海北的朋友們除了點讚,全都迫不及待地問:「這套明信片啥時候出啊?」
張智磊是中國一拖東方紅農耕博物館(以下簡稱農耕博物館)的負責人。那組圖片展現的是東方紅「家族」最具代表性的9款產品,但這些產品是以「萌態可掬」的卡通形象首次示人。
「9個手繪卡通形象單獨成張,再加上一張它們的『全家福』,我們計劃將其印製成一套十張的明信片,初步定在12月底通過郵局統一發行。屆時,不僅將實現東方紅產品首次以卡通形象登上明信片的目標,同時,『東方紅工業遊』也將從此有了形象十分可愛的『代言人』。」昨日,張智磊坐在電腦前,邊點滑鼠邊介紹。
這個是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手繪的拖拉機逼真而頗似一個威風凜凜的「鋼鐵俠」,在它的右下角是它的卡通形象,旁邊還有一段「自我介紹」:「我是來自中國洛陽的東方紅54拖拉機,雖然這麼大個頭,但總覺得自己萌萌噠。聽爺爺講,我們家族有偉大的理想。我的理想是:耕遍祖國大地。」
這樣的形象,再配上如此的「獨白」,難怪它們一經面世就引發強烈關注,人們紛紛感嘆被「萌翻了」。
除了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組成「全家福」的其他幾個成員還有——東方紅40輪式拖拉機、東方紅150小四輪、東方紅1302履帶拖拉機、東方紅LF80-904WD拖拉機、東方紅LX1204大輪拖、東方紅動力換擋拖拉機,以及東方紅665越野載重汽車、五九式坦克等。
經過近60年的發展,中國一拖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拖拉機覆蓋件製造基地,產品多達上千種。但另一個現狀是,很多城市的孩子已經不知道「拖拉機長什麼樣了」。
宣傳拖拉機,就等於宣傳了一拖,就能夠帶火「東方紅工業遊」。循著這個思路,張智磊覺得,這個拖拉機必須是可親、可近、可感知的。機緣巧合,他結識了我市知名動漫畫家張凱。張凱是第十屆金龍獎最佳漫畫畫技獎獲得者。倆人交流了想法,一拍即合。張凱提出,用卡通的形式為拖拉機「家族」量身定製新形象,以手繪的方法實現「藝術+大眾」的效果,讓卡通拖拉機站出來自己「講故事」,以此吸引更多的遊客。
從今年8月底開始,張凱一趟趟地跑到農耕博物館實地採風。他手中的畫筆精準地抓住了每一款機型的特徵,將一個個鋼鐵製品,變成了畫紙上妙趣橫生的卡通形象。到11月初,9個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完美「下線」。農耕博物館為這套明信片設計的封套文字也已寫成,主標題分外醒目——土地上的世代「鋼鐵俠」。
2、每一個「鋼鐵俠」都有故事
為什麼從上千種東方紅產品中獨獨精選出這9個成員?其實,這9個卡通「鋼鐵俠」,每個「身世」都不凡。
先說說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它可是中國農機工業的第一代產品。卡通形象的原型,那臺如今安放在農耕博物館的「老54」曾在黑龍江北安二龍山農場服役,創造了31年無大修的記錄,被當地農墾局譽為「北大荒精神」的象徵。可以說,正是東方紅拖拉機開墾了北大荒。如今,在嫩江市的江畔廣場上就有一臺「老54」拖拉機。它被放置在高大的金屬底座上,底座上寫著5個大字——「北大荒精神」。
接下來,咱再講講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的東方紅小四輪拖拉機。
1981年,我國農村開始大規模地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變成了一塊塊「麵條田」,大型履帶拖拉機失去了用武之地。同時,國家也不再對企業下達指令性計劃,全國農機行業陷入低谷。當時有句打油詩:「拖拉機離職休養,老黃牛趾高氣揚。」
以一拖為例,1980年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產量已達到2.4萬臺,而到1981年跌至8000多臺。
分田到戶的農民真的不需要拖拉機了嗎?帶著這樣的疑問,一拖組織相關人員分赴全國各地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是,農民說:「你們能不能生產一些小型號的拖拉機,最好是『一頭牛的價錢,八頭牛的力氣』。」
按照這一思路,1982年,東方紅150小四輪拖拉機批量進入市場,立刻受到廣大用戶極大的歡迎。
農忙時耕地,農閒時跑運輸,小四輪讓無數農民實現了致富夢想。
那臺1984年出廠、在洛寧作業了25年的東方紅150小四輪如今也進了農耕博物館。
最後再說說東方紅動力換擋拖拉機。這個卡通形象「自我介紹」:「我是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拖拉機,告訴你個小秘密,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參與研發的不僅有中國技術人員,還有美國、奧地利、法國等國的專家。」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農機工業落後世界近100年。20世紀50年代一拖誕生後,中國農機工業與世界的差距縮小了一半。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拖引進義大利菲亞特輪式拖拉機技術,使中國農機工業與世界的差距再次縮小一半。如今,東方紅動力換擋拖拉機誕生,標誌著我國農機工業的技術水平開始與世界同步。
3、給洛陽工業遊帶來新的啟示
正當國內其他知名企業大力發展工業遊的時候,起步並不晚的洛陽工業遊卻仍是一副不溫不火的狀態。
都說工業旅遊是個新興領域,效益好、前景廣,是個待開發的「寶藏」,但我們為何無意「尋寶」呢?
長期從事「東方紅工業遊」項目推廣的張智磊對此體會多多。他說,就以農耕博物館為例,這是我國第一座以現代農耕為主題的博物館,走進館內,新中國第一代拖拉機、世界拖拉機模型牆等都讓人耳目一新。但是,怎樣讓工業遊真正呈現出「高開高走」的態勢,探索出一條獨特且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盈利模式,依然是當務之急。
目前我市的工業遊景點,除了門票收入,沒有其他收入。而且,大部分推出工業遊的企業並沒有把工業遊作為一個經營項目來運作,也導致一些工業遊項目「無疾而終」。
東方紅拖拉機變身卡通「鋼鐵俠」並登上明信片,不僅使「東方紅工業遊」有了形象十分可愛的「代言人」,它更多的是給洛陽工業遊帶來了全新的啟示。
正如我市一位旅遊專家所言,工業遊既要考慮參與性,也要考慮趣味性,要深度挖掘,對產品進行設計和包裝,找到、找準宣傳推廣、提升品牌的抓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登上明信片的卡通拖拉機,以其可愛的萌態,改變了人們對工業遊生硬冰冷的印象;而明信片言簡意賅、濃縮精華的特點和易於傳遞的特性,也起到了讓遊客可以將工業遊「帶回家」、讓一個城市的美譽度遠播的效果。(首席記者 趙志偉)
(本版圖片均為趙志偉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