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嘟嘟已經三歲兩個月了,40天以後就要上幼兒園。
跟全家商量過後,我把他送去了託班,先託半天,早上八點半送到,等他吃好午飯再接回來。
送去託班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9月就要上幼兒園了,讓他有個過渡。之前嘟嘟上的都是親子課,媽媽會跟他一起進課堂,課程都不超過一小時。上幼兒園他就要獨立面對新環境和新朋友,吃睡玩都是一個人完成,還要面臨跟老師、小朋友之間的社交問題。這對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跨越。所以託班先託半天,做個過渡。
二是鍛鍊自理能力。三歲多了,我相信他是可以自己吃飯、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小便好提褲子。但是,日常跟爺爺奶奶一起,隔輩親,老人家替他把事情都做好了,吃飯靠餵、玩具想玩什麼擺一地、要小便了有人會把小馬桶拿到他身邊……我想他需要空間來展現自己的能力。
愉快地出發
昨天是送去託班第一天。中午我收到老師的消息,說奶奶已經把嘟嘟接走了,嘟嘟今天表現不錯,讓我回家後給他些鼓勵。
老母親甚是欣慰。
這是嘟嘟第一次離開熟悉的親人、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他第一天的表現比較平靜,我並不意外。因為我已經提前做好了我能做的一切,做好了鋪墊。
老師的反饋
給孩子陪伴。我們一直很重視對他的陪伴,特別是爸爸媽媽的陪伴,在家做遊戲、做手工、講故事、讀繪本,一起去戶外玩耍、去上早教課……陪伴時間充足,而且形式多樣。不敢說每一次都是高效陪伴,但絕不敷衍,三年多來給他營造了一個輕鬆、快樂的成長環境。
引導孩子表達。曾經他也有通過地上打滾、哭鬧來達成目的的經歷,我一直引導、鼓勵他,想要什麼東西、有什麼想法要說出來,說出來爸爸媽媽才會考慮滿足他。加上日常生活中頻繁的語言交流,嘟嘟善於表達、敢於表達。現在他不僅可以完整清晰地說句子,還會表達感情「嘟嘟今天玩得很高興」「嘟嘟不希望媽媽去上班,看不到媽媽嘟嘟會傷心」。
正視孩子需求。對於三歲甚至更小的孩子,他的需求大多是陪吃陪玩,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一般都會滿足他。但也碰到過玩電器、動手打人這樣的行為,我也會嚴厲禁止並告訴他原因。但無論是否滿足孩子的需求,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
提前一年,我就閱讀了關於孩子入園方面的書籍。隨後就有意無意地給他介紹幼兒園的好處,比如有好玩的玩具、有很多小朋友,有老師帶著做遊戲等,引起他對幼兒園的好奇和嚮往。路過幼兒園,也會跟他講他會到這裡來上學,還會給他聽兒歌,比如「爸爸媽媽去上班,嘟嘟去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叫聲老師早」,強化上幼兒園的概念。
我本著三個原則給他選了幼託機構:首先是機構和老師資質健全、場所安全衛生;其次是離家近,便於接送;還有一個加分的條件,就是要選的機構裡最好有孩子熟悉的小朋友。
所以,我選了離小區門口只有二三百米、嘟嘟認識的兩個小朋友也報名了的一家教育機構。並且在正式給他報名前,先帶他去進行了參觀。
我們去參觀的時候,教室裡小朋友們正在玩雪花片,教室一角還堆著一些其他的玩具。雪花片和其他幾種嘟嘟沒有玩過的玩具引起了他強烈的興趣。
有的孩子進入新環境可能因為新鮮感、前幾天表現好,新鮮感過了之後會產生抗拒情緒。所以,接下來我還要繼續努力,穩定住他的表現。
加強跟老師的聯繫。由於託班老師的工作時間跟我工作時間基本一致,我較少有機會當面溝通。今天我通過微信,建議老師每天抽空把嘟嘟當天的表現給我一個反饋,包括遊戲、運動、吃飯、跟小朋友交往等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欠缺,需要家長一起配合做些什麼。通過老師的反饋和跟老師的配合,一起守護孩子心中嚮往幼兒園生活的小苗苗。
鼓勵、引導他分享託班感受。每天都問問他在託班的經歷和感受,比如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吃了什麼好吃的飯菜水果、班上的同學叫什麼名字等,一方面從孩子的角度了解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引導強化他的積極感受,讓他覺得去託班是一件開心的事。
讀繪本,強化行為。孩子第一次參與集體生活,很多方面爸媽不一定全都能想到。我準備再入手一些入園準備方面的繪本,幫他更加了解幼兒園生活、更加適應幼兒園、愛上幼兒園。還有很重要的方面是陪他一起了解在幼兒園可能碰到的問題,比如被別的小朋友搶玩具這樣的問題,連我自己都沒有很好的建議給他,需要藉助繪本、一起學習。
作息時間調整。目前託班暫時只託半天,早上時間就已經很緊張了。以後入園午睡環節也是一個大問題。要有意識地調整一下作息,爭取做到十點前睡、七點起床。
很多家長不放心孩子,怕孩子去託班、去幼兒園不適應、會哭鬧。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我們家長應該做的是充分信任老師並放手讓孩子成長,相信孩子會帶給我們驚喜!
❥ 我是北方妞,一個熱愛生活的職場寶媽,你願意跟我一起感受更好的生活、遇見更好的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