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厭氧序批式反應器ASBR的基本原理

2020-12-2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序批式反應器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Iowa州立大學RidRDague教授提出並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它能使汙泥在反應器內的停留時間SRT大大延長,增加反應的汙泥濃度,並能夠進行充分的泥水混合,從而提高了厭氧汙泥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受到各國學者的關注。

ASBR的基本操作

厭氧序批式反應器的操作過程包括進水、反應、沉澱、排水4個階段。也有設置空轉階段,係指本周起出水結束到下一周期進水開始質檢的時間間隔,可根據具體水質及處理要去進行取捨。

進水階段:廢水進入ASBR反應器,同時由生物氣、液體再循環攪拌或機械進行攪拌,基質濃度迅速增加,根據Monod動力學方程,微生物代謝速率也相應增大,直到進水完畢達到最大值。進水體積由下列因素決定:設計的HRT、有機負荷OLR及預料的汙泥床沉降特性等。

反應階段:該階段是有機物轉化為生物氣的關鍵步驟,所需時間由下列參數決定:基質特徵及濃度,要求的出水質量、汙泥的濃度,反應的環境溫度等,其中攪拌對COD去除率及甲烷產量的影響,在顆粒成長過程中的有重要作用。

沉澱階段:停止攪拌,讓生物團在禁止的條件下沉降,形成低懸浮固體的上清液。反應器此時變成澄清器,沉降時間可根據生物團的沉降特性確定,典型時間在10~30min間變化,沉降時間不能過長,否則因生物氣繼續產出會造成沉降顆粒重新懸浮。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進料量與生物團量之比(F/M)是影響生物團沉降速率及排除液清澈程度的重要可變因素。

排水階段:充分的液固分離完成後,將上清液排出,排水體積等於進水體積。排水時間由每次循環排水的總體積和排水速率決定。排水結束後,反應器將進入下一個循環,對於的生物團定期排出。

ASBR的基本特徵

ASBR相對於其他厭氧反應器來說有如下優點:

(1)工藝簡單,佔地面積少,建設費用低

ASBR法的主題工藝設備,只有一個或幾個間歇反應器,同傳統的厭氧工藝相比,此反應器集混合、反應、沉降等功能於一體,不需額外的澄清沉澱池,不需要液體或汙泥回流裝置,同UASB和AF相比,該反應器的地步不需要昂貴的進水系統,具有工藝簡單、結構緊湊,佔地面積少,建設費用低等優點。

(2)耐衝擊、適應性強

完全混合式反應器比推流式反應器具有較強耐衝擊負荷及處理有毒或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能力。ASBR反應器在反應期內本身的混合狀態屬典型的完全混合式,加之反應器內有較高MLSS濃度,進而使F/M值降低,因此具有反應推動力大、耐衝擊負荷及適應性強的優點。

(3)布局簡單、易於設計、運行

在UASB、AF等工藝中,布水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厭氧工藝的成功與否,因為設計難度大,而ASBR工藝中水是批式進水,無需複雜的布水系統,也就不會產生斷流、短流的問題,降低了設計難度,保證了處理的效果。

(4)運行操作靈活

ASBR反應器在運行操作過程中,可根據廢水水量、水質的變化,通過調整一個運行周期中各個工序的運行時間及HRT、SRT而滿足出水水質的要求,具有很強的操作靈活性。

(5)固液分離效果好,出水澄清

固液分離在反應器內部進行,是ASBR工藝不同於其他厭氧工藝的一個顯著特徵。首先,厭氧生物團絮凝同好氧活性汙泥法的模式類似,是由細菌對基質的有限濃度引起,F/M值對其有重要影響。低F/M值,有利於生物絮凝,沉降快,出水懸浮固體低。一個連續進料完全混合的厭氧反應器穩態操作時,F/M是一定值,而間歇操作的ASBR反應器進水後為高F/M,隨著反應的進行,F/M逐漸降低,反應結束排水時,F/M最低,且產氣量最小,易於固液分離。因此,從固液分離效果講,ASBR法的間歇操作模式要優於其他厭氧法的連續操作模式。

(6)汙泥性能好,處理能力強

由於ASBR出水時容易將沉澱性能不好的汙泥隨水排出,而將沉澱性能較好的汙泥保留下來,所以系統中的汙泥整體沉降性能較好。同時,顆粒化過程較短,大大提高了處理廢水的能力。

前言

在高效的廢水處理工藝方面,各國學者相繼開發了各種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如厭氧生物濾池(AF)上流式厭氧汙泥床(UASB)和厭氧流化床(AFB)等。美國教授Dague等人把好氧生物處理的序批式反應器(SBR)運用於厭氧處理,開發了厭氧序批式反應器(AnaerobicSequencingBatchReactor),簡稱為ASBR。Dague等人發現在ASBR中可以形成顆粒汙泥,汙泥沉降快且易於保留在反應器內,具有高SRT,低HRT。雖然ASBR運行上類似於厭氧接觸法,但ASBR的固液分離在反應器內部進行,不需另設澄清池,不需真空脫氣設備。出水時反應器內部生物氣的分壓使沉澱汙泥不易上浮,沉降性能良好。另外,ASBR中不需UASB中的複雜的三相分離器。ASBR具有工藝簡單、運行方式靈活、生化反應推動力大並耐衝擊負荷等優點。本文將介紹ASBR的特點,運行條件及ASBR運行中各階段所需時間的確定。

1 形成顆粒汙泥是ASBR的基本特徵

顆粒汙泥中厭氧微生物鄰近程度遠小於絮狀體汙泥。厭氧消化成功的關鍵在於反應器中保持多種微生物之間的平衡,特別是能夠保持低氫分壓。從熱力學上考慮,產乙酸菌把長鏈揮發酸轉化為乙酸的反應只有在氫分壓-5低於101.325×10kPa情況下才能發生,這說明利用CO2和H2的產甲烷菌對產乙酸菌關係重大。厭氧顆粒汙泥中不同菌種之間鄰近的共生關係有利於厭氧消化過程的順利進行,中間產物及H2及時被不同菌種消耗掉可以使反應繼續進行,這是顆粒汙泥在機理上的優勢。絮狀體汙泥儘管也發生H2及中間產物的轉化,但顆粒汙泥中的微生物固定在顆粒上,使中間產物所需傳送的距離遠遠要近於離散的絮狀汙泥。Mecart和Smith發現顆粒汙泥與分散的絮狀體汙泥相比較,前者的氫分壓低對。利用速率快,Thide等人對比研究了顆粒汙泥與懸浮汙泥運行的情況,結果發現以乙醇為基質時,顆粒汙泥較懸浮汙泥的基質轉化率高75%,以甲酸為基質時,在顆粒汙泥中基質轉化速率為0.275/min。這充分證明顆粒汙泥中厭氧微生物鄰近度近於絮狀體汙泥,可以提高汙泥活性。由於在ASBR中形成了顆粒汙泥,使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能夠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

在接種成熟的顆粒汙泥時,ASBR啟動所需時間可以大大縮短,這就克服了普通厭氧法啟動慢的缺點。

2 ASBR能在常溫下處理低濃度廢水

大多數高效厭氧反應器主要為中溫消化。ASBR能夠在常溫時處理廢水,溫度低時基質去除率低,但ASBR出水中微生物流失量少,使反應器內可保持高的生物量,這可以抵消由於低溫造成的基質去除率低的影響。

低濃度有機廢水在總汙水排放量中佔很大的比重,甲烷化能力低,採用常規的厭氧消化處理技術難於奏效,好氧生物處理成本昂貴,ASBR能有效地處理低濃度有機廢水。Ndon和Dague[3]1997年研究了ASBR處理CODCr為1000、800、600和400mg/L的人工合成廢水,當溫度為35-15℃、HRT為48h和24h時,各種進水濃度CODcr去除率超過了90%,在15℃低溫下進水CODcr為600和400mg/L時,ASBR對CODcr的去除率仍然超過了85%。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汙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3  影響ASBR運行的因素

3.1進水時間(tf)與反應時間(tr)之比

ASBR藝過程是一個非穩定過程,反應器中有機物濃度是時間的函數。進水結束時達最高值,這說明充水時間影響著ASBR的工藝的處理效果。AS-BR工藝運行分為進水、反應、沉澱和排水4個階段。沉澱和排水時間在同一反應中一般固定且時間短,而進水時間與反應時間是工藝運行的主要參數,其比值影響ASBR藝的處理效率。過去曾有人認為快速進水可使相應的反應時間加長,且可提高反應速率。但是當基質濃度超過半飽和常數時,反應速率成零級反應,且在ASBR中不能以CODcr去除率作為唯一指標。快速進水由於產酸菌產生揮發性脂肪酸(VFA)速率高於產甲烷菌消耗有機酸的速率,使反應器中大量積累VFA,當負荷大於某一值時,甲烷化能力急劇下降。進水時間長,儘管反應速度慢,但中間產物VFA的及時消耗有利於ASBR順利進行。在低負荷時tf/tr值對反應影響較小,高負荷情況下tf/tr造成的影響大。處理有毒有害廢水時應適當控制tf/tr值。

3.2鹼度

ASBR運行時要求混合液具有一定的pH緩衝能力,啟動初期顆粒汙泥沒有形成時,對pH值極為敏感,一旦pH值低於7.0產氣不活躍。把pH值調為7.0-7.5時,產氣明顯增加,說明進水鹼度對形成的顆粒汙泥作用很關鍵,特別在低溫時,混合液粘滯性大,使生物氣泡附著於汙泥上不容易釋放,當附著的生物氣泡越集越多時,容易造成汙泥上浮使汙泥大量流失。出現這種情況時不應增加汙泥負荷,而應加人適當鹼度使生物氣泡釋放出來,使沉降性能變好。操作穩定時,適於增大負荷,此時顆粒汙泥生長加快,當顆粒汙泥形成並穩定一段時間後,操作適當時不易解體。此時鹼度可比啟動階段有所降低,但要保持足夠的鹼度,處理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廢水時,進水鹼度與CODcr之比應大於3。

3.3溫度

ASBR能在5~65℃範圍內處理多種廢水,為在低溫和常溫下廉價處理廢水提供了可能性。但恆溫對ASBR保持系統的穩定性有重要作用,不同種群產甲烷菌對生長的溫度範圍均有嚴格要求,從而需要保持恆溫。不論何種原因導致溫度的短期突變,均會對厭氧發酵過程產生明顯的影響,高溫發酵時最為敏感。

4  ASBR各階段所需時間的確定

ASBR運行時每周期包括4個階段,依次為進水、反應、沉澱和排水階段。各個階段的停留時間由操作條件和所需出水水質來決定。一個周期所需最短時間tmin是進水時間扒反應時間tr、沉澱時間ts和出水時間td的和,即

tmin=tf+tr+ts+td(1)

4.1進水時間

進水時間由進水體積和進水速度決定,同時須考慮有毒有害物質的抑制影響進水速度視進水水質而定。進水體積由設計的HRT有機負荷及預定的沉澱特徵確定。進水時間由下式求出:

tf=Vf/Qf(2)

式中:Vf--進水體積,L;

Qf--進水速度,L/h。

4.2反應時間

反應所需時間由廢水水質和濃度、汙染物的降解速率、所需出水水質、生物固體濃度和水溫等因素決定。反應器中混合液體積從進水開始不斷增加,直到進水結束達最大值門預定反應器總有效體積人進水時反應器中基質濃度不斷增加,而反應階段反應器中基質濃度不斷減少,這表明ASBR是間歇進行的非穩態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人SBR反應器在時間上為推流式反應器,在空間上為完全混合式反應器。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可以認為進水階段為完全混合反應,反應階段為推流式反應。

採用莫諾德動力學方程來描述反應器中基質濃度的變化情況時,基質去除率是按一級反應進行的:

dS/dt=-KXS/Ks+S(3)

式中:

S--基質濃度,mg/L;

X--汙泥濃度,mg/L;

K--最大比基質利用速率,l/d;

Ks--半飽和常數,mg/L。

由於在厭氧反應器ASBR中汙泥產率很低,同時反應器中保持有高汙泥濃度,從而可以認為在進水階段和反應階段汙泥量的變化可忽略不計,進水階段完全混合時的物料平衡為下式:

dS/dt=Q/[(Vmin+Vf)](S0-S)-KXS/Ks+S(4)

式中:Vf為某時打共進水體積,為時間的函數。

聯合(4)式和(5)式可得出進水結束時的基質濃度,通常採用迭代法可解出,開始進水時間為t時的基質濃度由下式給出:

S=(反應器中基質量)t/(反應器中混合液總體積)t(6)

在時間為t+△t時基質濃度為:

式中:

St---時間為t時的基質濃度,mg/L;

Vt----時間為t時的反應器中總體積,L;

△t---計算時取得時間間隔;

Vmin--進水開始時反應器中混合液體積,L。

在△t足夠小時,t+△t時的基質濃度可認為與時間為t時基質濃度幾乎相等把St代人(7)式可預測在進水結束時的基質濃度Sf,結合式(3)可取出反應所需時間如下:

tr=Ks/KX[ln(Sf/Se+(Sf-Se)/Ks](8)

式中:Se---設計的出水基質濃度,mg/L。

4.3沉澱時間

沉澱階段停止攪拌,為理想的靜止沉澱。沉澱所需時間是汙泥沉澱速度出所需排水體積Vd及反應器橫截面積(A)的函數,即

ts=Vd/vA(9)

但沉澱時間不宜過長,通常為10-30min。沉澱時間過長時繼續產出的生物氣使已沉降的汙泥重新懸浮起來。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進料量與汙泥量之比(F/M)是影響汙泥沉澱速率及出水濃度的重要因素。

4.4節水時間

排水所需時間由所排放水的體積及出水流量Qd決定,通常為了保持反應器中混合液恆定體積,排水體積等於該周期進水體積,排水時間可由下式得出:

td=Vd/Qd(10)

5  結語

ASBR同其它厭氧反應器比較有如下特點:

①ASBR能形成顆粒汙泥,同UASB和AF相比,在反應器底部不需要複雜且昂貴的配水系統,也不需要複雜的三組分離器。

②ASBR在動力學上有顯著的優越性,F/M值高低交替變化,既保證了反應階段的高去除率,又保證了沉澱階段的良好沉澱效果。

③ASBR能夠在較大的溫度範圍內(5~65℃)運行,可在低溫和常溫下處理各種高濃度、低濃度和特種有機廢水。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反應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解析
    在要求轉化率高或有串聯副反應的場合,釜式反應器中的返混現象是不利因素。此時可採用多釜串聯反應器,以減小返混的不利影響,並可分釜控制反應條件。大規模生產應儘可能採用連續反應器。連續反應器的優點是產品質量穩定,易於操作控制。其缺點是連續反應器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返混,這對大多數反應皆為不利因素,應通過反應器合理選型和結構設計加以抑制。
  • 多種反應器的結構及原理(圖文並茂),是你想要的!
    釜式反應器也稱槽式、鍋式反應器,它是各類反應器中結構較為簡單且應用較廣的一種反應器。它可用來進行均相反應,也可用於以液相為主的非均相反應。如非均相液相、液固相、氣液相、氣液固相等等。釜式反應器的結構,主要由殼體、攪拌裝置、軸封和換熱裝置四大部分組成。▷  換熱裝置:
  • 13種厭氧生物反應器原理與結構圖!
    13種厭氧生物反應器原理與結構圖!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微生物處理是目前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工藝中不可或缺的處理工段,它較好氧微生物處理不僅能耗低,同時還可以產生沼氣作為能源二次利用。厭氧反應容積負荷高較好氧反應高出很多,對於處理同等量的COD厭氧反應投資更低。
  • UASB厭氧反應器的結構和原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厭氧反應器-IC的結構,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UASB的結構和原理。1. UASB厭氧反應器的原理在UASB反應器中,廢水被儘可能均勻的引入反應器的底部,汙水向上通過包含顆粒汙泥或絮狀汙泥的汙泥床。厭氧反應發生在廢水和汙泥顆粒接觸的過程中。
  • 反應器(反應釜)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在要求轉化率高或有串聯副反應的場合,釜式反應器中的返混現象是不利因素。此時可採用多釜串聯反應器,以減小返混的不利影響,並可分釜控制反應條件。大規模生產應儘可能採用連續反應器。連續反應器的優點是產品質量穩定,易於操作控制。其缺點是連續反應器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返混,這對大多數反應皆為不利因素,應通過反應器合理選型和結構設計加以抑制。
  • 電容感應的基本原理解析
    打開APP 電容感應的基本原理解析 發表於 2019-08-13 14:28:08 本文中將介紹電容感應基本原理以及電容感應技術在汽車應用中的改進。在介紹了多點觸控螢幕/軌跡板的結構和內部操作之後將會探討多點觸摸感應給人機界面(HMI)所帶來的改變。 多點觸摸感應 多點觸摸系統的核心是一對相鄰電極組成的電容感應。當一個導體如手指接近這些電極時,兩個電極之間的電容就會增加(見圖1),可以通過微控制器檢測到。
  • 穿戴式生物反應器讓成年非洲爪蟾部分殘肢再生
    一項來自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 的最新突破性研究成果,通過穿戴式生物反應器讓成年的非洲爪蟾的部分殘肢實現再生,而這種能力在自然條件下只在非洲爪蟾幼體時期才具備。這進一步提升了最終實現人類截肢再生的希望。
  • UASB和IC反應器異同比較及應用
    UASB和IC反應器異同比較及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UASB和IC反應器工藝原理1.1 UASB反應器1.1.1 UASB簡介上流式厭氧汙泥床反應器是一種處理汙水的厭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厭氧汙泥床,英文縮寫
  • IC厭氧反應器結構及其優缺點!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 1、IC反應器的內部圖解厭氧內循環反應器簡稱IC反應器,是基於UASB反應器顆粒化和三相分離器的概念而改進的新型反應器,可看成是由兩個UASB反應器的單元相互重疊而成。它的特點是在一個高的反應器內將沼氣的分離分成兩個階段。底部一個處於極端的高負荷,上部一個處於低負荷。其基本構造如圖所示。
  • 關於厭氧反應器常用計算公式的匯總!
    式中:u – 上升流速,單位米/小時Q - 反應器的進水流量,單位立方米/小時A - 反應器的橫截面面積,單位平方米2.式中:HRT – 水力停留時間V – 反應器容積,單位立方米Q - 反應器的進水流量,單位立方米/小時如果反應器高為H(m),則:因為Q=uA,V=HA
  • UASB、EGSB和IC三種厭氧反應器比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厭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厭氧生物處理,就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將廢水中有機物進行還原,同時產生甲烷氣體的一種經濟而有效的處理技術二、三種厭氧反應器比較(1) UASB反應器UASB反應器是第二代厭氧反應器,它的優缺點如下:優點:1、有機負荷居第二代反應器之首
  • 厭氧|ABR厭氧折流板反應器?
    其特點是:反應器內置豎嚮導流板,將反應器分隔成幾個串聯的反應室,每個反應室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上流式汙泥床系統,其中的汙泥以顆粒化形式或絮狀形式存在。水流由導流板引導上下折流前進,逐個通過反應室內的汙泥床層,進水中的底物與微生物充分接觸而得以降解去除。ABR因其特殊的結構,與其它厭氧生物處理工藝相比,具有許多優點,見表1。
  • 渤化課堂丨帶你認識化工反應器
    相對而言,化工生產流程中的單元操作如熱交換、蒸餾、吸收和乾燥等,只涉及物理變化,其設計計算理論較為成熟,實踐經驗較為豐富;而在反應器中,傳熱、傳質等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同時發生,反應結果也是這些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反應器的設計也需要將化學反應和傳遞過程相結合。反應器設計所依據的是化學反應工程理論,是化學反應工程理論的實際應用。由於化學反應的多樣性,反應器設計往往較多地倚重研究試驗工作。
  • MBR生物反應器的運行管理(中)
    公眾號內相關文章閱讀:MBR生物反應器的運行管理(上)MBR作為取代二沉池的膜生物反應器
  • 反應器的模擬與衡算
    原料經預處理後通過反應器得到我們想要的產品,又根據反應器的出料組成來進行後續分離系統的設計。因此,反應器的模擬與設計是化工設計過程的關鍵。                            化學反應器的類型很多,常見的反應器有管式反應器、釜式反應器、塔式反應器、固定床反應器和流化床反應器等,根據各種化學反應的不同特性,反應器的形式和操作方式有著很大差異。而從本質上來講,反應器的形式並不會影響化學反應動力學特性。
  • 微電解反應器的處理原理及工藝特點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微電解反應器的處理原理是:鑄鐵屑是純鐵和碳化鐵的合金,浸沒在廢水溶液時,構成一個完整的微電池迴路,形成無數個腐蝕微電池;在鑄鐵屑中再加入碳顆粒時,鐵屑與碳顆粒接觸可形成大原電池,加速鑄鐵屑的腐蝕。
  • 南非推出海藻類生物質反應器
    南非尼爾森曼德拉城市大學(NMMU)化學技術研究所(InnoVenton)與開普敦大學化工系合作設計和生產的海藻生物質液化反應器近日面世,該反應器可以將海藻類生物質轉化成生物油和其他產品。曼德拉大學希望在今年就能將這項綠色技術推廣到工業應用領域。
  • UASB反應器的工藝特點與流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 由於厭氧消化過程微生物的不斷增長,或進水不可降解懸浮固體的積累,隨著反應器內汙泥濃度的增加,出水水質會得到改善,但汙泥超過一定高度,汙泥將隨出水一起衝出反應器。因此,當反應器內的汙泥達到某一預定最大高度智慧需要排泥。UASB反應器排汙泥系統必須同時考慮上、中、下不同位置設排泥設備,應根據生產運行中的具體情況考慮實際排泥的要求而確定在什麼位置排泥。
  • 81 質譜原理和ESI-MS結構解析
    81 質譜原理和ESI-MS結構解析
  • 解析車載空壓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有關的技術換代
    下面對汽車總成件耗能比較大的車載空壓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有關技術換代予以介紹,供同行參考。一、商業車(運營客車)對空壓機的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2017年3月7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貫徹落實交通運輸行業標準《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JT/T 1094-2016)(簡稱JT/T 1094標準)的通知」,明確了該標準將於今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