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評論類型(1):無可比擬的社論社評

2021-03-02 評論寫作公開課

公號創設之初,已經推出過幾起類型評論,主要是財經評論、理論評論、打油詩評論。幾篇推送,皆是由幾位大咖創作完成,專業性極強,彌補了斌老師在財經、理論、打油詩等專業領域的不足。有興趣的可以回看一下文末的推薦閱讀」—「類型評論」。

後續的評論類型,斌老師打算從社論社評、時評快評、記者手記、來論來信、思想論壇、散文隨筆、圖片評論、網絡微評等幾個方面進行詳細講解。

今天開講的是社論社評。社論社評是媒體自身立場、追求、見解的對外呈現,往往規格高且隆重,話題大且莊嚴,觀照國計民生,體察黨是國事,洞悉國內外形勢,響應特殊時間點需要。

社論社評多數情況下都是由各家媒體最資深的評論員來完成稿件主體,然後經由媒體主要領導親自編審定稿。所以,僅從寫作者而言,社論社評就顯示出無可比擬的權威性,也具有觸不可及的排他性,不允許任意發揮個人意見,不會輕易放開權限讓外部作者參與起草。

案例文章來自3年前,斌老師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參與起草元旦社論。黨報社論每年在15篇左右,數量極少。元旦、五一、七一、十一必寫,中央全會、全國兩會、經濟工作會也必寫,一些重大活動,比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也會配發社論。社論本身其實也可以分出許多類型,這裡就不再作具體闡釋。

註:兩個當開頭的短句,營造時序更新的意境。這句話從初稿開始就被保留下來,但細琢磨一下,鐘聲迴響夜空的表達,雖然迎合了跨年氣氛,但實際並不適合新聞評論的時間敘事。因為讀者看報是在白天,網絡讀報可以在任何時間。文學修飾的不足就在這裡,看上去很生動,實際上可能並不完全嚴謹準確。

註:本段用鏡頭掃描的方式回顧過去一年的成就,開頭和結尾進行了評價式總結。就表達而言,需要儘可能壓縮呈現各領域重要成就,所以成就梳理時,每個短句基本都是先小後大、先具體後領域。就段內邏輯而言,先是成就視角拉開聲勢,然後黨中央視角總攬全局,最後人民視角體現發展主旨。

註:與上一段的物質成就相呼應,本段梳理精神層面的進步,成為本文較之以往元旦社論的一個創新之處。從上一段的「播種決定收穫」到本段的「當下連接未來」,呈現出的都是奮鬥的價值,這也暗合了元旦之際回望過去、瞻望未來之意。

註:本段是轉折段,從成就盤點的喜悅轉入問題審視的憂患,進而引出下面三段方法論的呼籲和期盼。社論除了氣勢豪邁、文筆優美,還有個特點是內容豐富、邏輯厚重。本段是轉折段,字數並不多,但段內邏輯上也有著起承轉合的呈現。從沒有中場休息起筆寫到初心、自信、創新三個短句收筆,事實上已經為全文劃定了「中心思想」。

註:本段開始,以一個三段式平行結構,為新一年怎麼做敲黑板、劃重點。進取心打頭陣,是因為發展最關鍵、進取最重要。談進取不能空對空,國家的進取,必然要體現在國家的大方略、大事業中。所以,本段從2017年的工作主題切入,圍繞「四個全面」展開,體現出了國家的進取向度。

註:自信心是個老生常談的內容,但從「心」出發展望未來,又決少不了自信心。本段除了重申了許多已有的表述,也不失時機地提出了新的觀點:只有實事求是、客觀冷靜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從這個判斷出發放眼國內全局,審視國際形勢,「真正自信」的味道就出來了。

註:平常心這段平心而論,最難寫。平常心這個詞,生活中都用來形容個體,用在國家敘事中,算是一個陌生化表達。也正是因為陌生,所以需要寫出創新性,不能泛泛而談,也不能老生常談。所以本段進行戰略、戰術的切割,進行「過程自覺」與「落地效益」的辯證剖析,儘可能讓平常心不平庸、不平淡。

註:開頭似、如兩個比如,烘託當前形勢;提出號召之後,用今天明天的對比,顯示出任重道遠、奮鬥關鍵。

社論社評最重要的特點是權威性,這也是社論值得付諸注意力的原因所在。同其他評論文體比較,社論的論題是針對當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問題發言表態的。社論的獨特性和權威性,是由媒體的獨特性和權威性決定的。此處不得不省略一些字,還是擱在肚子裡吧。

工作8年,內心始終存在一個隱憂:願意讀正經時政新聞的人越來越少,能真正讀懂時政新聞意涵的人更少,能用大眾化語言解讀新聞意涵的人同樣很少。時政新聞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善於把握新聞內涵和價值,與其說是一個人信息分析能力的體現,毋寧說是一種理性精神的必需、現代生活的必備。這麼說可能讓人覺得是故意為沒落的紙媒找補存在理由,但這確實是鄙夷流量明星、鄙夷流量產業虛假繁榮的斌老師的最想表達的真實想法。

除了權威性,社論還有幾個方面無與倫比的特質:具有鮮明的情懷性,從渴望未來到尊重勞動,從不忘初心到愛國報國,從人民至上到深化改革,都會映射到文章中,成為媒體自身「價值正確」的寫照;具有清晰的導向性,無論談成就還是談問題都有一定指向,是其他個性化色彩強烈的評論文體所不能替代的;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把社會生活現象和重大時政問題提升到一定的思想理論高度加以分析闡述。

社論不僅年年寫,媒體各家都在寫,創新其實是非常難的。但實際上,創新可能就在不易察覺的細微間。比如本篇文章,雖然文辭不見得優美,但從表達到邏輯,都進行了一定的創新。文章直接冠以「不忘初心 逐夢前行」的題目,現在看可能感覺無甚新意,但在十九大之前的2017年元旦,初心還是在個別回信、講話中偶然出現的一個詞彙。2016年紀念建黨95周年紀念大會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成為貫穿講話的主基調。元旦社論把不忘初心做進題目裡,並且和夢想並列起來,把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國家發展結合起來,讓初心在媒體筆下獲得了更大範圍的延伸。也正因把握住了恰當的「點」,文章自寫作提綱確立後,無論後續怎麼改,都沒有打破既定的觀點和邏輯。

相關焦點

  • 社論造句和解釋_社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社論(shè lùn)。也叫社評。在自己的報刊上公開發表代表編輯部意見的指導性言論,內容大多是評述當前重大的社會問題或重要事件,表明報刊的立場和主張。社論參考例句:1、這篇社論文筆甚佳,美中不足的是立場不夠公正。2、今天各家報紙都刊載了有關選舉的社論,內容都相當精彩。3、這篇社論對問題的分析真是鞭辟入裡。
  • 啥叫評論以及財新周刊元旦社論
    評論,就是評事論理的文章,通過對客觀事物或問題的評價和論述,揭示其本質,評定其優劣,達到明辨是非、揚善去惡,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正確指導社會實踐的目的。它的內容既可以是重大社會問題,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或讚頌,或批評,或勸阻,或糾正,均以議論為主,屬於議論性文章的範疇。
  • 1.35米的床買什麼尺寸的四件套 床墊有什麼主要的類型
    大家可以看看1.35米的床買什麼尺寸的四件套,了解一些比較常見的材質類型,這樣使用的質量和效果都會更讓人滿意。同時也要關心床墊有什麼主要的類型,不要選擇劣質的產品。1.35米的床買什麼尺寸的四件套一米五通用標準:被套200*230床單245*250枕套0.47*0.74。
  • 大報社評!!!是否能喚起國人的驚醒?
    這兩天,有很多令人不安的新聞,但最最令人不安的,是《環球時報》的一個社評  該社評除了作出「新冠病毒很可能會對人類社會反覆衝擊,短時間裡無法消滅」的判斷外,更是「露骨」地指出,歐美國家不像中國這樣保護每一個公民的生命,他們進行的是「群體防疫」,「如果疫情長期流行,這一輪感染比例和死亡人數高的歐美社會就可能形成一定的適應性,那時的抗疫格局亦可能出現新變化」。  這一新變化是什麼呢?
  • 在新聞報導之外貢獻公共議題(少華評論課堂)
    長期以來,我在講到評論的選題時,總是將選題的類型分成「事件性選題」、「非事件性選題」和「周期性選題」來講的。這本來是借用新聞報導的選題分類,為圖取便,不假深思。但我過去也時常隱約感到,這樣的分類,不見得完全合理;而今天則更為清晰地意識到,與這些不同選題類型所標誌的外在特點相比,不同議題的產生過程、途徑,以及議題設置的主體,可能才是更為重要的。
  • 港媒評論:維護國家安全法草案是為「一國兩制」量身打造的典範性立法
    多間港媒於23日發表社評探討草案不同細節,認為草案已最大程度保障人權,是為「一國兩制」量身打造的典範性立法。香港《商報》當日兩篇評論,分別題為《國安法草案可釋疑慮》和《「一國兩制」的典範立法》。《「一國兩制」的典範立法》一文認為,草案從原則到框架具有顯著的民主性、科學性和進步性。
  • 新聞評論選題的價值判斷
    新聞評論的選題,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價值選擇。如同新聞報導要具有新聞價值一樣,新聞評論的選題同樣要具備評論價值。按照哲學學者的論述,價值既具有主體性,又具有客觀性。一方面,價值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需要和要求;另一方面,價值也離不開客體的某些性質,二者缺一不可[1]。就新聞評論的選題而言,其評論價值與論題的性質、結構和屬性密切相關。
  • 長期匿名為《壹周刊》寫社評 管中閔被監院彈劾
    作者:莊慧良歷經波折剛上任八天的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昨天被監察院以七比四表決認定他長期匿名為《壹周刊》撰寫社評
  • 《自然》社論對2020年的回顧
    學分:NIAID(CC BY 4.0)社論代表《自然》雜誌在本周新聞中的集體聲音,對從研究發現到涉及科學的重大世界事件等一系列主題進行評論。儘管2020年僅是一個主題,但我們的目標也是保持在其他重要發展之上。
  • 「背景提升」紐約時報評論寫作競賽
    學生可以針對任何類型的創意作品進行評論,過往參賽者寫過電視節目、演唱會、詩集、時裝秀等,沒有限制。選一個最近讀的一本書、看的電影或藝術展(下面有列出所有板塊)給出你的想法。社論寫作是21世紀最重要的軟技能,而社論是基於精確的事實,符合邏輯和有系統的新聞評論,是對當前社會重大事件和迫切問題發表立場、觀點、以及主張。基於證據的說服性寫作在現實社會中擁有廣泛的應用,學校希望學生們通過寫作來改變人們的世界觀,來影響公眾輿論,從而引導一些有價值的行為。
  • 社評:對印方的機會主義表現必須強硬回擊
    社評:對印方的機會主義表現必須強硬回擊 2020-08-31 2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技術評論》榜單:35位35歲以下的創新者
    編者按:從1999年開始,《技術評論》雜誌每年都會評選出35位創業者,他們的工作獲到了眾多久負盛名專家的認可,而且極有可能在未來深刻地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此次選出的這35位35歲以下的人物在初創界、技術領域和學術界有很大的影響力,優勝者的成色也極具說服力。他們都經過層層篩選,層層推薦,所選出的人物同時代表了技術的新潮流和創新的多樣性。
  • 社評:好鬥而脆弱的澳大利亞確像「紙貓」
    《環球時報》上周六發表題為「澳大利亞,圍繞南海猛竄的『紙貓』」的社評,在澳國引起強烈反響。澳主流媒體幾乎全都轉引了這篇社評內容,其中有些態度激烈,認為本報「威脅」澳大利亞,個別媒體甚至以訛傳訛,宣稱環時社評呼籲中國對澳大利亞「宣戰」。
  • 人民日報評論,來看看日本學者是怎麼讀的?
    人民日報評論,來看看日本學者是怎麼讀的?《黨報評論,該怎麼讀?》              經常有人說,「人民日報評論是晴雨表、風向標」。可是,怎麼讀出這些評論字裡行間的內容來呢?今天,黨報評論君向你介紹一位日本學者是如何讀人民日報評論的。他的方法,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村田忠禧,是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教授,著名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
  • 蔡英文應知道如何尊重評論自由
    這件社論與投書的往復畢竟只是一宗個案,我們更關切的是政治人物與媒體評論應當如何建立正常的互動關係。十年前,若無自由媒體嚴責李登輝政權,民進黨不可能在執政8年;過去二三年來,若無自由媒體操持正義,民進黨亦不可能從貪腐中自拔。
  • 臺媒社論:蔡英文連任,綁架臺灣未來駛向深淵
    來源:海外網由左至右依次為:蔡英文、宋楚瑜、韓國瑜海外網1月12日電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結果於11日晚間出爐,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對此,有臺媒評論選舉「不公平、不對稱、不道德」,痛斥「『臺獨』與『綠色恐怖』正雜糅成一具具可怕的怪胎,把臺灣推向一條不歸路」。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1日晚發布以「莫讓臺灣民主登上屍速列車」的社論文章。社論表示,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給了「楊蕙如們」一張通行證,從今往後,綠色網軍將如蟑螂般無所不在,並在綠色恐怖護航下更加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