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終於陸續開學了!
但是
在短暫的喜悅之後
父母們也重新迎來「雞飛狗跳」的日子
接送孩子
輔導作業
……
在廈門
有一所學校為父母承接「雞飛狗跳」的事
把更多母慈子孝的時間留給家長
它是——
廈門工學院附屬學校
它是一所高端民辦學校,是市直屬校,包括有幼兒園、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和國際高中,已經開辦4年。
先預告下
工學院附屬學校秋季招生已經全面啟動
文末有招生簡章和報名連結
學校不僅管學習,
還附帶改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功能?
對廈門工學院附屬學校(簡稱「工學院附校)的感性認識,可以從最近的復學說起。
前不久,小學復學後,C先生把兒子送回廈門工學院附校後,順便向學校預定學位:我們初中、高中都要在這裡讀。
對於C先生來說,工學院附校不僅管孩子學習,還附帶有改善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的功能——C夫妻事業有成,最大的心病是對讀小學的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學習成績差倒在其次,關鍵是忙碌的夫妻忽視了孩子學習習慣培養。可想而知,一到晚上,家裡就「雞飛狗跳」。
不過,這一切在孩子送去工學院附校後發生改變,C先生說,不是因為孩子寄宿,父母因此省心,也不是因為孩子學習成績趕上來了,而是因為孩子內心的改變: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孩子,有目標有追求,陽光外向。
再來說說另一個學生的故事。
工學院附校初中生W比C先生的兒子更早復學,她的奶奶也跟過來了,她是位退休老師,她告訴老師:整個家族都在為孩子能回到學校而歡呼,一方面是因為復學,另一方面是因為孫女又能回到這個讓她重新樹立信心的學校裡。她說,自己最近都在用孫女的改變,為學校招生當義務宣傳員。
W奶奶說,孫女上小學時,成績一般,初中到了工學院附校後,她被挖掘出在科創(創新與表達)方面的潛力,多次參加VEX機器人各等級賽事,均獲得獎項,成為校園裡的閃光人物,整個人變得自信、樂觀。
幫助孩子去尋找幸福人生,
工學院附校用啥辦法?
我們用幾個關鍵詞來為您解讀
1
從容
辦了四年,到底怎麼樣?有人說,最好的證明是:這所學校有好幾位老師,把自己的孩子從公辦學校轉學到附校,不只是為了附校的小班化,更多是奔著「從容教育」去的。
「從容教育」是廈門工學院附校總校長趙繼容,在廈門外國語學校擔任校長時率先提出並開展研究的。
趙繼容
順便插播下,工學院附校校長是廈門外國語學校原校長趙繼容。趙繼容在廈外呆了18年,其中當了10年的校長,在她任上,廈外的名聲上到新的高度。2017年,廈外語文特級教師黃亮生也加盟工學院附校,出任總副校長。
黃亮生
趙繼容當時所在的廈外,學生基本上都是精英,但是,這位因為整天面帶笑容而被學生稱為「笑長」的校長,心裡卻有個平民教育理想:希望優質的教育是面向大多數學生;她還希望教育是「慢」的——相信每個人都有他天賦的優勢和自覺成長的意願,關注他而不逼迫他,帶著清晰的自我認知、穩健的行動和愉悅的情緒去陪伴他,讓他按照屬於他的獨一無二的方式成長。
這就是趙繼容的「從容教育」。2016年,她把「從容教育」思想帶到工學院附校。
「從容教育」到底是啥樣?工學院附校認為:
「從」是善從,懂得尊重人和自然的發展規律,能從傳統文化的起源中去汲取養分、發掘優勢,讓自己有根源、有自信。
「容」是包容、是涵容、是允許。
工學院附校小學初中部周校長說,如果用大白話來說,「從容」是自信、淡定、大氣;「從容教育」就是著眼於孩子的心靈成長和未來競爭力發展,根據孩子年齡與性別開展教育,使得學生更加自信,從而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從容!
但是,「從容」並不是慢吞吞!趙繼容說,在小學低年級,我們並不要求孩子做很多的題、會多難的題,我們認為,小學側重對孩子天性與特質的保護,初中則把這種特質延長與夯實,因此,我們要求反反覆覆鞏固,我們的「慢」,是為了更穩——讓孩子積攢最大的底氣,擁抱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擁抱每一次的蛻變。
一個人能夠「從容」,說明他積累有「資本」。為了讓孩子擁有面對未來的「資本」,工學院附校有一些特別做法:例如,一方面,強調「童子功」,例如,寫一手好字,從小學到初中,每天要有15分鐘的練字時間,以及15分鐘的經典誦讀時間;另一方面,又很「洋」——英語在附校課程中所佔的比重較大,附校的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已經開始學習英語,中外教分別授課。此外,每周都有口語課,為的是不讓孩子學啞巴英語。
周校長說,亦洋亦中的背後,是工學院附校從容教育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立足傳統,面朝世界,培養有民族靈魂、世界視野的人。
02
溫度
這次疫情,給很多民辦學校帶去嚴峻考驗。趙繼容說,在廈門工學院附校,讓老師的生活無憂,是舉辦者帶給老師的溫度。
當然,工學院附校的溫度,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老師對學生的溫度——對學生、對教育的用心、細心,同時,也是一所性比價高的貼心學校。
趙繼容說,我們實行的是小班化教育,一個班30個以內的學生,但是,其實,人數只是表面現象,更重要的是,老師用心地陪伴孩子。
C先生的兒子剛來學校的一段時間,老師坐在他旁邊,盯著他寫作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還手把手教他整理宿舍,收拾自己,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趙繼容說,學校的用心還體現在課程設置上——精心設置的實踐與研學課程。
工學院附校的學生們幾乎每個月都要外出研學。不過,這不是春秋遊的走馬觀花,吃吃喝喝,他們是帶著問題出發,或是需要去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譬如說,他們曾經去澳頭漁村研學,學校搭建了研究這個歷史名村的框架,讓學生自選角度從細節入手,從僑鄉文化、漁村傳統、歷史建築等方面填充起立體而生動的研究報告。低齡孩子在那邊寫生,生物老師則當場教孩子認識當地的動植物,高齡學生則要尋找問題的答案:假如你是澳頭村村長,如何發展農村的旅遊業。
周校說,為此,學校還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中心。學校堅信,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接觸自然、感觸社會,並在過程中有所悟,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可能是課堂上無法學到的。
03
複眼
工學院附校對老師們有個奇怪要求:要用「複眼」看學生。
「複眼」是昆蟲的主要視覺器官,通常在昆蟲的頭部佔有突出的位置,複眼是由不定數量的小眼所組成。工學院附校老師被要求,要用「複眼」看學生,意思是,不要用一個標準去衡量學生,要從不同角度去看孩子,去發現孩子的潛能,讓孩子看到自己未來。
工學院附校的老師應該是有能力承擔這個重任,這所學校40%的老師是碩士研究生畢業。
W就是老師「複眼」看出來的「白天鵝」。在轉入工學院附校前,她成績平平,相當不自信,不過,來到附校後,她在學校開設的機器人拓展課程中,發現自己潛能,也找到自信。老師說,W現在學校是光芒四射。
這裡的背景是:工學院附校的課程,分為三大類:
一是國家課程,也就是說,上的課和其他學校是一樣的。
二是拓展性課程,對國家課程的延伸,分為八大類:童玩、科學、藝術、體育、閱讀、外語、智創、生活,圍繞八大類設立50多個興趣社團。
三是品牌性課程,例如文學教育課程。學校的嶼思文學社還被評為全國優秀校園文學社團。
工學院附校另一個品牌課程——勞動教育課程也有兩大亮點:
一是七星瓢蟲農學園。學校在廈門大學翔安校區對面的香境裡設立一個農耕教育基地,學生們要輪流去田地裡「學農」;通過系統的觀察,記錄和研究植物成長規律,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素養。
二是七巧板通用技術工坊。藉助工學院附校所在的大學的優質資源,學生們也要輪流去「學工」,讓孩子們體驗各種技術工種,如汽奧、3D列印、機械科學、木工等等。
周校長說,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讓孩子在勞動中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這也是從容教育的應有之意。
廈門工學院附校在哪?
周校長把自己的學校形容為:
大學懷抱中的少年學院
現代都市中的田園書院
的確,這是一所十五年一貫制學校,與廈門工學院毗鄰而居。廈門工學院是一所民辦本科高校,由德文教育集團創辦,這也是「廈門工學院附屬學校」校名的由來。
目前,德文教育旗下擁有15所學校,地跨福州、廈門、泉州三地,在校師生30000餘人。
招生信息來了!
心動就快來報名吧!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佘崢 圖片由學校提供
編輯:蔣含審核:蔡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