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是一種產量高、價格優的經濟作物,一般每畝產量在7000—10000斤左右,價格也都在4—6元,一畝地的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不過,想要生薑有良好的收成還需要做好園區的管理,尤其是後期管理是重中之重,綠之洲植保老師建議要從水肥做起,提升生薑長勢,增加生薑產量。
生薑的生長特性
生薑屬於肉質根的經濟作物,其生長對於品種、土壤、水肥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滿足了這些需求才能有一個良好的收成。
對於土壤,生薑種植要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土壤進行種植,同時要適合灌溉和排水,避免夏季大量降雨後出現澇根線下。
生薑對於肥料的需求相對來說比較大,首先要保證充足的基肥,如果使用有機肥的話每畝要施入2500-3000公斤,同時搭配微生物菌劑和水溶肥,效果更佳。
生薑的播種時間集中在4到5月,播種時可採取條播方法,控制株行距在40×30釐米,溝深10-20釐米,一般每畝用種量為400-500公斤,在播種時可施用適量的肥料做種肥,促使生薑快速出芽。
後期管理很重要
大部分作物的管理關鍵期都在後期,生薑也不例外,這個時期直接關係到生薑的產量,所以要在澆水、施肥、防害、採摘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澆水方面:綠之洲植保老師建議是「小水多次」,也就是說生薑生長要勤澆水,但是每次澆水的量不宜過大,最好7-10天一次,避開中午、雨水天氣。
施肥方面:生薑施肥要講究一個平衡,尤其是到了中後期生薑需肥量不斷加大,這個時候很多種植戶習慣施氮肥,這容易導致葉片旺長,影響生薑的產量,正確的做法是平衡氮磷鉀配比進行施肥,同時可追施微生物菌劑以促進根系生長。
防害方面:生薑最怕出現姜瘟病,一旦發生對於產量的影響極大,所以要做好提前防治工作,防水排澇、噴施藥劑以及灌根都是常用手段。另外,生薑還容易出現薊馬、甜菜夜蛾等蟲害,發現後及時使用相關藥劑進行噴施即可。
採摘方面:生薑的適宜收穫期是在10月20日-25日左右,南部地區可適當延遲3-5天的時間,冀東產區可適當提早7天收穫,此時收穫可減少凍害,又可充分利用生薑後期增產這一黃金時期。
生薑用什麼水溶肥好
在生薑的重點管理項目當中,施肥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點,之前我們也提到了生薑施肥要注重營養均衡,氮磷鉀各方面都要補充。
所以,生薑一般使用平衡型水溶肥比較合適,比如綠之洲平衡水溶肥的氮磷鉀配比是20-20-20,是一種營養均衡的水溶肥,補充生薑生長所需的養分,且不會引起葉片旺長,對於生薑的產量有提升效果。
另外,生薑的食用部分是根系,所以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根系的保護和促進生長,多追施綠之洲根頌微生物菌劑,能夠改善土壤環境、提升根系生長和發育效率,提升生薑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