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不要迷戀快樂,快樂只是一個傳說!

2021-03-02 胡老師語文教室

昨晚,一位在語文教學一線奮戰了十三年的教師打來電話,傾訴作文教學之苦,壓力之大。

苦在什麼地方呢?苦在投入大收穫小,甚至是毫無所獲。

壓力大在什麼地方?學生寫作文還是痛苦不堪,家長總認為孩子作文沒進步,自己也感到學生作文確實寫得不好。

「我確實不知道現在作文該怎麼教了,太痛苦了!」這位老師最後說。

我呵呵一笑,很輕描淡寫地安慰他說:「痛苦是真實而正確的感覺,作文教學和寫作文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不要迷戀快樂,快樂只是一個傳說!」



傳統的作文教學是形而上的,很多老師講作文就是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過渡,如何用修辭、如何用倒敘和插敘等等,一句話,總想做一個「文範」交給學生,只要學生拿著這個「文範」,把內容往裡面一倒,就是一篇好文章。

在他們的心裡有一個美好的願望:「文範就如數學公式一樣,只要學生死死記住了,寫作文一套就可以了,那該多好啊!」會用這個「文範」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無論是思想和情感都大同小異,毫無個性和懸念而言,讀這樣的作文如同看一部很爛的電視劇,看了前面的情節就知道後面的情節如何發展了。

這是一種教學效果比較好的作文教學模式,起碼可以應付考試——不會出太大問題,起碼可以拿到基本分;可以應付家長——短時間內孩子的作文寫成這樣還是不錯的啊。不會用這個「文範」的學生就只有大腦一片空白,兩眼望天花板了,因為老師交給他的這個「文範」根本就不記得,或者記得卻根本不知怎麼用,所以也就無從下筆了。

痛苦的是,會用這個「文範」的學生總是只有少數,不會用的總佔絕大多數。

更痛苦的是,學生已上初中高中了,考試中作文的得分卻越來越低了。家長不滿地說:孩子寫的作文怎麼還像小學時寫的一樣;老師無奈地說:哎,難得看到眼睛一亮的作文啊,都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學生委屈地說:我明明是按照老師教的來寫的呀!

更讓我震驚的是,聽說很多老師在考試前乾脆就推薦學生背同樣的作文。我很奇怪,老師怎麼就能在考試前這麼準確地知道考試作文的題目?閱卷老師面對一篇又一篇幾乎一模一樣的作文,怎麼就能都給高分呢?

是啊!孩子、家長這一瞬間是快樂了!

可是,親愛的老師,您能將每一次考試的作文都壓對嗎?中考、高考中,您能保證抄襲雷同的作文能拿高分嗎?那是會得零分的哦!

作文不同於說話,或者說書面語言不同於口頭語言,一件事很容易用口頭語言表述清楚,而且可以表述的繪聲繪色,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很容易通過表情、動作、聲調等共同作用,達到讓聽者同悲同樂的效果。

但用書面語言表達就不一定了,因為講述時的動作、表情、聲調等的功用都需要你用文字表現出來,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更何況你要讓讀者能透過你的文字有心動的感覺,就更不容易了。

以下是某地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

滿分50分,分五個等級評分

寫作範圍符合題目要求,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內容充實,中心明確,能恰當地運用表達方式,有較強的感染力或說服力,語言流暢,條理清楚,結構嚴謹,書寫工整,卷面整潔,可評45分至50分。

寫作範圍符合題目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中心明確,語言流暢,條理清楚,結構嚴謹,書寫工整,卷面較整潔,可評38分至44分。

寫作範圍基本符合題目要求,文章有中心,材料較具體,語言基本通順,條理較清楚,結構嚴謹,書寫較工整,卷面較整潔,可評30分至37分。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評20分至29分:

1.語句不通,明顯的語病在五句以上;

2.內容空泛,中心不明確;

3.層次不分明,條理不清楚;

4.不足400字。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評20分以下:

1.寫作範圍不符合題目要求,文不對題;

2.有明顯的觀點錯誤;

3.文理不通;

4.結構雜亂。

1.三個錯別字扣一分,重現的不計,扣到2分為止。
2.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酌情扣1~2分。
3.有文採、有創意的文章可酌情加2~5分。

可以看出,考試中,一篇好作文至少要滿足以上規定的十到十五個要求,事實上,這些要求還只是一個表象上的,真正的高分的作文是不可能僅僅達到這些表項要求的。

比如「思想健康」的要求,並不是你的作文裡的思想是健康的,就可以拿高分,這裡面暗含的是思想的「新」和「深」的要求,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作文裡表現出的思想很平常,也不能得高分,只有當你的作文裡的思想讓讀者看了後覺得很獨特很新穎,能夠觸及到讀者的內心深處,才可能得高分。

又比如「內容充實」的要求,不僅僅是你的材料很具體就行了,而是要「典型」。至於「感情真摯」、「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等就更難做到了。

一篇作文就是一項工程,中考對作文的十幾個要求都是這項工程中的環節之一,就如裝修房子一樣,可以簡裝,但不能拿高分,人人都喜歡精裝的房子,特別是有個性有特色有魅力的精裝,這樣肯定能拿高分,但精裝的房子無疑要多費很多人力和財力的,更主要的是要費很多腦力的,要同時具備這三個要素的人畢竟是少之又少的,簡單地說就是有這種品味的人不多,能創造這種品味的人就更少了,因為品位也是要培養的,也是要薰陶、積累、感悟、沉澱、內化,最後才生發出來的,這個過程既要假以時日,更要見多識廣、廣聞博採。

不說別的,一篇作文幾百字,一筆一畫地寫出來都是不容易的,何況還要滿足那麼多要求呢?

所以說,寫作文過程複雜,程序繁多,費心傷神。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寫作文,怎能不痛苦呢?

老師的作文教學也好,學生寫作文也好,萬萬不要走入一味尋找所謂的作文「捷徑」和「快樂」的誤區,重要的是要對作文教學和作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端正作文的態度:作文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能力,是一個人關注自然、社會、人生的責任和程度,是鮮活生命的個性表達,是自然情感的願意宣洩,是道德情操的真實再現,是語文素養的集中體現。

修正作文的認識:作文沒有通用的模式和技巧,也不存在什麼「秘笈」、「速成」、「寶典」,學會寫作文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就是薰陶、積累、感悟、沉澱、內化、生發。

形成良好的習慣:「學會思想,發展情感,健康做人,自然作文」,這是作文的良好習慣,更是作文的最大規律。

樹立正確的方法:多讀、多思、多背、多悟、多寫。

不要迷戀快樂,快樂只是一個傳說。

但是,我們必須堅信「吃得苦中苦,必得文上文!」

相關焦點

  • 抖音每一個傳說都會隨時間褪色是什麼歌 哥只是個傳說原唱是誰
    《哥只是個傳說》歌詞介紹:  請你不要再迷戀哥 哥只是一個傳說  雖然我 捨不得 可是我 還是要說  你不要再迷戀我 我只是一個傳說  我 不曾寂寞 因為有你曾陪著我  Rap:When everybody says someone is a hero  當大家說某些人是英雄時  No
  • 中秋節搞笑祝福語,祝您中秋快樂,開心每一天!
    中秋節快樂!五、誰說長得胖不好月餅那麼圓照樣都去買!誰說長得黑不好月亮離得遠,照樣都去賞!誰說花大錢才能辦成事五毛錢賀卡祝福照樣把祝福帶到:中秋節快樂哦!六、中秋節至,凡在本人心中有一定地位的,幹工作不勞累的,點鈔票不打瞌睡的,天天歡笑不皺眉的,本人都將提前送上價值人民幣一毛錢的簡訊以表祝賀。
  • 陳旭:哥只是個傳說?哥真的是傳說
    對於〈哥只是個傳說〉這首歌,當年是紅遍大江南北。那個MV小編現在還記得,有故事有情節,全程就像部電影一樣。第一次聽這首歌的時候,小編還在念初中,當年同桌搖晃著腦袋哼著「請你不要再迷戀哥,哥只是一個傳說。」一臉認真的看著我,叫我不要迷戀他。我當時表情一臉嫌棄,「誰迷戀你?!」
  • 可以讓自己很快樂很快樂,可是卻找不到快樂的源頭,只是傻笑
    3.其實,每個人都會累,只是習慣假裝堅強,習慣了一個人面對所有,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怎麼樣。 有時候可以很開心的和每個人說話,可以很放肆的,可是卻沒有人知道,那不過是偽裝,很刻意的偽裝;可以讓自己很快樂很快樂,可是卻找不到快樂的源頭,只是傻笑。4.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難受也是自己的,所以不要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 我是馬總統,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我承認我是靠女人上位的,很多女人都扶過男人,很多成了阿鬥,而我被扶正了,證明我還是可以的嘛!」。 「但沒白吃的午餐,什麼都要付出代價,表面不代表內心,我也一樣,打著愛情招牌,忽悠政治資源,在我們這裡見怪不怪,只要有機會,誰都會上。你們那裡也不是有個叫祁同偉的嘛,我佩服他,不過他的愛情戲沒演好!」。
  • 「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有戀母情結的血型星座男,很幸福
    「不要瘋狂地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被社會賦予了堅強,勇敢等角度設定品質的男人們,真是傳說中無所不能的英雄嗎?男人們,和有過生活經歷的女人對這一點,心裡最明白不過。但無可厚非,男人本來就是凡胎肉體,是跟女人一樣的人。
  • 想做一個快樂的養龜人,有些「煩惱」不得不摒棄
    想做一個快樂的養龜人,就得「摒棄」幾點養龜大忌才行,畢竟活著,快樂是真真切切不受你排斥的吧。一、忌諱養龜數量太多。這應該是老生常談了吧。但是雖然一直在說這個問題,意識上也是有的,只是身體卻很是誠實的不停地入。有些時候你會因為迷戀上某個品種,而失控的大肆買入這一品種,熱情高漲。但是一時衝動誰都會有的,冷靜下來後發現自己錯了的龜友還是佔大多數,於是你失去了較多的快樂。自己多大頭就戴多大的帽子,每個人情況不同,或許你的數量在別人看來只是九牛一毛,但是你已經不堪重負了,這就是區別。沒什麼好比較的,只要自己合適就好。
  • 不要誤解了快樂教育,聊聊我對快樂教育的理解
    「快樂教育」最早是由斯賓塞(Herbert Spencer)提倡。他的教育核心理念主要包括:1. 提倡科學教育,反對古典主義教育;2. 提倡自主教育,反對灌輸式教育;3. 提倡快樂和興趣教育,反對無視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
  • 端午節快樂!
    而紀念屈原等傳說是後來與這個傳統結合起來的,所以追根溯源,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祈求幸福生活而產生的節日,在端午節說「快樂」並沒有錯。憋吹毛求疵    民俗專家饒原生認為,端午節說安康、說快樂都沒錯,節日說什麼樣的祝福語,主要取決於對這個節日的需求,沒有必要一刀切,一定要去說安康而不說快樂顯得過於吹毛求疵。
  • 保持快樂的秘訣:寫日記
    寫給自己:保持幸福的訣竅就是記日記,記下那些讓你快樂的事。作者史蒂芬·克萊因博士發現保持快樂是一門技巧,它可以像學習外語一樣通過學習來掌握,訓練我們自己快樂的方法之一就是記下每天讓我們高興的事,這門技巧他自己也在研習。
  • 「快樂教育」就是一個謊言
    ②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學生熱烈討論,暢所欲言,沒有對錯、一節課愉快結束。 這是典型的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我給它們取名「嚴謹教育」和「快樂教育」。現在還有不少人崇尚「快樂教育」,網上也有不少帖子,對比中美教育,說美國的教育如何先進。特別是有些所謂學者專家去美國轉了一圈之後,便對國內教學方式不滿了,認為中國的是應試教育,學生沒有創造性思維,要學習美國。
  • 流水線人生的快樂,最好不要去想像
    如果有這麼一個世界,沒有戰爭,生活富足,科技高度發達,人們擁有健康和青春,並且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所處的生活狀態,從未感到痛苦,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理想世界呢?社會將最原始本能的滿足視為快樂,將原本的道德觀念完全推翻:濫交是美德,父親、母親是羞恥的詞彙……親情、愛情蕩然無存,甚至被打上羞恥的標籤,被新人類們厭惡。嗦麻是社會上被認可的、最受歡迎的休閒方式,人們付出勞動,獲得一定量的嗦麻,在這種致幻劑的作用下,享受一個飄飄欲仙的假期。
  • 趙名輝塔羅測試:他迷戀你的程度
    想知道你喜歡的那個他迷戀你麼,究竟迷戀你到了什麼程度嗎?那來測測看吧。A、聖杯九聖杯九表明他是非常迷戀你的,他對你們的這段感情非常的滿意,覺得你們彼此之間你能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係,相處也很愉快,也能感到快樂,他也經常會向別人炫耀你們的這段感情。
  • 不要瘋狂的迷戀我,我們公司的餐費補助只是個傳說
    千萬不要以為我吃的多好,或者吃的多麼繁多,這是一線城市的一般價格哦。就這些我也只能去快餐店吃一下,或者點一個小份的砂鍋米線,講真我經常還吃不飽。如果公司把我養成一個胖子多好其實對於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工作餐是很難有太多講究的。不過適當地注意營養問題,從長期來看,對身體大有好處。
  • 《美麗人生》:父親的謊言,快樂的傳說
    但這些不會發生在小男孩約書亞身上,他的父親圭多用自己的生命為他換回了「美麗人生」——這個故事來自近期在中國上映的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其實它還有個譯名:《一個快樂的傳說》。片中的約書亞,大概是唯一一個笑著走出集中營的孩子。1997年,羅伯託·貝尼尼執導並主演的《美麗人生》反映了二戰時期猶太人在集中營裡的苦難生活。
  • 你所謂的快樂教育,不過是父母偷懶的託詞,董卿說的最直接
    而實際上,家長,是經不起這樣的推卸的,孩子說到底是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的學生!教書確實是老師的責任,但是,很多家長不懂,學習成績並非全部由智力因素決定的,很大程度上,跟孩子的學習習慣正相關,成績優異的孩子,都是有良好學習習慣,從來沒有例外。而習慣,主要取決於家長,因為孩子在家的時間,永遠多於在學校的時間。
  • 我們只是選擇快樂的方式不一樣
    >會說話的啞巴遺憾開口說:假如……可是竊聽了他的眼神在傾訴你最好藏在無奈的淚滴裡做一個這便是我的樂趣,是我覺得快樂的事情。我們只是選擇快樂的方式不一樣我喜歡星星零星的微弱的光是我仰望的方向那每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我探索著那未知的秘密
  • 如何做一個無憂無慮開心快樂的人
    開心快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有時候只是我們想不通而己,沒有幾個人能做到無憂無慮的活著,總有太多的想法與報怨,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何不開心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呢。下面,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所得吧,如何無憂無慮開心快樂。首要的是不要與人攀比。
  • 快樂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我們到底要不要快樂教育?
    兩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就提出了一個大家或多或少都懂的道理:人們最想要的是「快樂」。沒有生孩子之前,看到聽到的都是要給孩子減負,那時候我就想孩子們有多累啊,孩子就應該擁有天真快樂的童年呀,想想自己從小學開始就被媽媽要求做一本本厚厚的習題集就心酸,於是心裡暗暗發誓,以後我有孩子了一定要快樂教育,不要給她太大壓力。
  • 快樂是一個能讓人幸福的詞語,活的快樂也要獲得快樂
    我們身邊那些點點滴滴的小事都可以成就一個又一個的善舉,而這些小小的善舉不僅可以幫助他人也快樂了自己。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充滿正人量的好人,這些好人他們往往會默默的奉獻不圖如何回報這就是一種無私的正能量。今天我在看書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寫的在非洲大陸的一種甜瓜,是當地土豚最喜歡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