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位在語文教學一線奮戰了十三年的教師打來電話,傾訴作文教學之苦,壓力之大。
苦在什麼地方呢?苦在投入大收穫小,甚至是毫無所獲。
壓力大在什麼地方?學生寫作文還是痛苦不堪,家長總認為孩子作文沒進步,自己也感到學生作文確實寫得不好。
「我確實不知道現在作文該怎麼教了,太痛苦了!」這位老師最後說。
我呵呵一笑,很輕描淡寫地安慰他說:「痛苦是真實而正確的感覺,作文教學和寫作文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不要迷戀快樂,快樂只是一個傳說!」
傳統的作文教學是形而上的,很多老師講作文就是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過渡,如何用修辭、如何用倒敘和插敘等等,一句話,總想做一個「文範」交給學生,只要學生拿著這個「文範」,把內容往裡面一倒,就是一篇好文章。
在他們的心裡有一個美好的願望:「文範就如數學公式一樣,只要學生死死記住了,寫作文一套就可以了,那該多好啊!」會用這個「文範」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無論是思想和情感都大同小異,毫無個性和懸念而言,讀這樣的作文如同看一部很爛的電視劇,看了前面的情節就知道後面的情節如何發展了。
這是一種教學效果比較好的作文教學模式,起碼可以應付考試——不會出太大問題,起碼可以拿到基本分;可以應付家長——短時間內孩子的作文寫成這樣還是不錯的啊。不會用這個「文範」的學生就只有大腦一片空白,兩眼望天花板了,因為老師交給他的這個「文範」根本就不記得,或者記得卻根本不知怎麼用,所以也就無從下筆了。
痛苦的是,會用這個「文範」的學生總是只有少數,不會用的總佔絕大多數。
更痛苦的是,學生已上初中高中了,考試中作文的得分卻越來越低了。家長不滿地說:孩子寫的作文怎麼還像小學時寫的一樣;老師無奈地說:哎,難得看到眼睛一亮的作文啊,都好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學生委屈地說:我明明是按照老師教的來寫的呀!
更讓我震驚的是,聽說很多老師在考試前乾脆就推薦學生背同樣的作文。我很奇怪,老師怎麼就能在考試前這麼準確地知道考試作文的題目?閱卷老師面對一篇又一篇幾乎一模一樣的作文,怎麼就能都給高分呢?
是啊!孩子、家長這一瞬間是快樂了!
可是,親愛的老師,您能將每一次考試的作文都壓對嗎?中考、高考中,您能保證抄襲雷同的作文能拿高分嗎?那是會得零分的哦!
作文不同於說話,或者說書面語言不同於口頭語言,一件事很容易用口頭語言表述清楚,而且可以表述的繪聲繪色,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很容易通過表情、動作、聲調等共同作用,達到讓聽者同悲同樂的效果。
但用書面語言表達就不一定了,因為講述時的動作、表情、聲調等的功用都需要你用文字表現出來,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更何況你要讓讀者能透過你的文字有心動的感覺,就更不容易了。
以下是某地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
滿分50分,分五個等級評分
▼
寫作範圍符合題目要求,感情真摯,思想健康,內容充實,中心明確,能恰當地運用表達方式,有較強的感染力或說服力,語言流暢,條理清楚,結構嚴謹,書寫工整,卷面整潔,可評45分至50分。
寫作範圍符合題目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中心明確,語言流暢,條理清楚,結構嚴謹,書寫工整,卷面較整潔,可評38分至44分。
寫作範圍基本符合題目要求,文章有中心,材料較具體,語言基本通順,條理較清楚,結構嚴謹,書寫較工整,卷面較整潔,可評30分至37分。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評20分至29分:
1.語句不通,明顯的語病在五句以上;
2.內容空泛,中心不明確;
3.層次不分明,條理不清楚;
4.不足400字。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評20分以下:
1.寫作範圍不符合題目要求,文不對題;
2.有明顯的觀點錯誤;
3.文理不通;
4.結構雜亂。
1.三個錯別字扣一分,重現的不計,扣到2分為止。
2.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酌情扣1~2分。
3.有文採、有創意的文章可酌情加2~5分。
可以看出,考試中,一篇好作文至少要滿足以上規定的十到十五個要求,事實上,這些要求還只是一個表象上的,真正的高分的作文是不可能僅僅達到這些表項要求的。
比如「思想健康」的要求,並不是你的作文裡的思想是健康的,就可以拿高分,這裡面暗含的是思想的「新」和「深」的要求,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作文裡表現出的思想很平常,也不能得高分,只有當你的作文裡的思想讓讀者看了後覺得很獨特很新穎,能夠觸及到讀者的內心深處,才可能得高分。
又比如「內容充實」的要求,不僅僅是你的材料很具體就行了,而是要「典型」。至於「感情真摯」、「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等就更難做到了。
一篇作文就是一項工程,中考對作文的十幾個要求都是這項工程中的環節之一,就如裝修房子一樣,可以簡裝,但不能拿高分,人人都喜歡精裝的房子,特別是有個性有特色有魅力的精裝,這樣肯定能拿高分,但精裝的房子無疑要多費很多人力和財力的,更主要的是要費很多腦力的,要同時具備這三個要素的人畢竟是少之又少的,簡單地說就是有這種品味的人不多,能創造這種品味的人就更少了,因為品位也是要培養的,也是要薰陶、積累、感悟、沉澱、內化,最後才生發出來的,這個過程既要假以時日,更要見多識廣、廣聞博採。
不說別的,一篇作文幾百字,一筆一畫地寫出來都是不容易的,何況還要滿足那麼多要求呢?
所以說,寫作文過程複雜,程序繁多,費心傷神。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寫作文,怎能不痛苦呢?
老師的作文教學也好,學生寫作文也好,萬萬不要走入一味尋找所謂的作文「捷徑」和「快樂」的誤區,重要的是要對作文教學和作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要端正作文的態度:作文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能力,是一個人關注自然、社會、人生的責任和程度,是鮮活生命的個性表達,是自然情感的願意宣洩,是道德情操的真實再現,是語文素養的集中體現。
要修正作文的認識:作文沒有通用的模式和技巧,也不存在什麼「秘笈」、「速成」、「寶典」,學會寫作文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就是薰陶、積累、感悟、沉澱、內化、生發。
要形成良好的習慣:「學會思想,發展情感,健康做人,自然作文」,這是作文的良好習慣,更是作文的最大規律。
要樹立正確的方法:多讀、多思、多背、多悟、多寫。
不要迷戀快樂,快樂只是一個傳說。
但是,我們必須堅信「吃得苦中苦,必得文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