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流蘇
中國是禮儀之邦,向來崇尚禮尚往來。過去送禮大多出於自願,很少功利色彩,「禮輕情意重」也。如今送禮基本出於無奈,很多別有用心、祈求投桃報李,「禮重情義輕」也。
「今年過節不收禮,不收禮啊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對這個曾經耳熟能詳的轟炸式廣告語,不論其惡俗與否,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過節就是送禮。曾幾何時,對過節,特別是對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人人期盼的是闔家團圓,嚮往的是一種傳統的寄託和傳承。而現如今,節日是越來越多,傳統卻是越來越少。一談到諸如什麼「情人節」、「教師節」,某類人群便會心有餘悸,談「節」色變,本該滿心歡喜的「節」,卻變成了噬人錢財的「劫」啦。
眼看著又一個教師節慢慢臨近,無論是辦公室裡,還是微信上的各類群內,人們議論的話題總是不自覺地便跑到「給老師送禮」的話題上。送什麼、送多少、怎麼送……類似的問題,攪擾得眾多家長一個個抓耳撓腮、坐立不安。
其實,造成教師節家長給老師送禮的普遍現象,既不是老師的錯,也不是家長的過,而是市井裡「一切向錢看、唯利是圖」誘因下的一種極不正常現象和必然結果!由於人們信奉「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所謂成功法則,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出現了「送禮」存在的攀比心理,有的家長總擔憂自己送的禮若比別人的少點和差點,會讓自家孩子在老師面前矮三分甚至吃虧。發生這種現象,說到底,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發生了信任危機,是社會缺少誠信的具體表現。人們相互之間缺乏起碼的相互信任和彼此的自尊與尊重,人人自危,個個不自信,從而導致社會公平正義的缺失,行賄受賄不正之風的盛行,每個人都自覺不自覺地被「識時務為俊傑」的「隨大流」的盲目從眾心理綁架著,像一輛剎車失靈衝到懸崖邊上的戰車,想停都停不下來。好像自己不這樣去做,就會讓自己的孩子真正的輸在「起跑線上」一樣,會受到老師的冷遇。這種狀況,一方面是家長心理有問題,以己推人,不相信他人。另一方面,也的確是由有些教師自身素質低下造成的局面,給一些家長帶來了很大的心理陰影和創傷——若不就範就會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坐冷板凳、受到老師的故意刁難和不公對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傳身教,對孩子有著極其重要的嚮導和啟蒙作用。老師,是太陽下最陽光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令人崇敬。因之,僅從上述意義上來說,為給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塑造一個光明正大積極向上的榜樣,建立一個文明平等公正和諧的社會秩序,教師節送禮之風當剎無疑,且刻不容緩,不能等閒視之。
從表面上,送禮似乎是小事一樁,但它折射出來的是人們靠不正當手段獲取預期效益的一種投機取巧的不光明手段的公開示範與教唆。是人性惡的一面明目張胆的以身試法。長此以往,厚黑學之風若蔚然成風,培養出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是信口雌黃、也必將為時不遠。
總之,教師節送禮之風盛行,折射出的是一個社會人與人之間誠信失卻的深層次大問題,也是整個社會道德滑坡的一個風向標。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壹點號流蘇隨筆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