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考生高考分數235分,卻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騙其父親,使父親在家花幾萬元大擺酒席慶祝兒子考上清華,後來得知真相後父親當場氣昏,送醫院搶救,一量血壓高達220,父戲言:考的還沒我血壓高呢!
事情雖說有點荒唐,但從這荒唐的事情中我們應該有所反思:孩子為什麼要造假欺騙父親?造假給人們造成了多大的傷害?造假與中國教育有什麼瓜葛?孩子的這個奇葩行為與目前的社會風氣有沒有關係?
社會上唯學至上和造假成性的社會風氣,使孩子上演了這麼一出鬧劇,這個造假鬧劇造成傷害最大的就是孩子的父親了,同時也說明了造假這種現象也汙染了教育這塊淨土。
十七八歲的孩子可以說是英姿勃發而又稚氣未脫,充滿天真爛漫的想像而又逃脫不了殘酷的現實。廣東省的這個高考生,僅考了235分就想像著讓清華大學錄取他,這未免有點太稚氣。考清華一定是這個學生夢寐以求的理想追求,他也一定為這個理想努力過奮鬥過,可殘酷的現實(關鍵是他的智力)讓他對自己的理想崩潰了,他可能不止一次地恨自己為什麼不能像那些學霸那樣學習優秀呢?在這樣的心力交瘁的情況下,這個孩子就想岀了這麼一岀鬧劇來滿足自己對清華大學的期待。
現在社會,孩子自上幼兒園就開始了嚮往好大學追求上好大學的願望,為了自己將來能上好大學,在校好好學習,取得優異成績,將來考重點高中上好大學,以此來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家長為了孩子能上好大學,全然不顧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時時處處為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在家庭社會的重壓之下,不管自己的智力怎樣都追求好成績,向清華這樣的好大學衝刺。
能上清華大學的學生,在我們中國那真是人中蛟龍,不僅需要具有超常的非智力因素,而智力因素也是必不可少,一般的智力很難達到那個高度。全國的高考生近千萬,哪一個不想被清華錄取?如果都上了清華,那麼清華畢業生還會那麼主貴嗎?現實中又有誰被清華錄取了呢?一般的智力上個一般的大學也就不錯了,何必都往清華擠呢?文中的鬧劇製作者就是一個智力一般的學生,以他的成績能上個一般的大學就該知足了,可他偏偏想上清華,所以才鬧了這麼一岀鬧劇。
造假,可以說是一種社會現象,特別是在中國,什麼假的都有,就連國務院的公章都能給你弄個假的岀來。最近在教育界也是造假的花樣百岀。山東省僅今年就查岀了242名冒名頂替的假大學生,這些假大學生不僅挑釁了教育的公平,還對那些真大學生是個極大的傷害。另外還有已經查岀和未查岀的假教師案件,這些都是對教育這片聖土的褻瀆。就連小學生考試也都學會了造假,弄個假成績,假試捲來糊弄老師糊弄家長,可見造假已經成了教育這片淨土上不乾淨的因素了。既然什麼都能造假,那我為什麼就不能造個假通知書來糊弄家長呢?這也可能就是那個廣東學生造假鬧劇的思想根源。
造假傷害最大的當然就是真了,為什麼要仿真造假,因為真的有價值,造個假就能夠取代真的價值,這叫以假亂真。比如教師的身份在我國雖不高貴,但教師的待遇和其他職業相比還算可以,於是就有人利用自己的職權便利讓不合教師身份的人去頂替真的教師,享受被頂替教師的各種待遇,把真教師用各種原因隱藏起來,這就是造假。當然本文中這個廣東學生的造假傷害最大的還是其父親,把父親氣得病了一大場。
造假與誠信是對立的,造假在教育上如此猖獗,看起來,學校的誠信教育在我國還真是任重道遠。我們知道,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底線,這個底線現在在我們中國已經不是底線了,它成了許多精明人眼中的傻,就是說一個人在生活中工作中誠實守信,那就會被許多人看成是傻子,這是一種是非觀上的顛倒黑白,我們要改變目前的這種現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廣東這個學生的行為也正是受到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所致。
如果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學校都在弘揚正能量正風氣,把人的誠實守信當成優秀的品質去發揚光大(這其實是應該的),樹立美好的誠信風氣,抑制和打擊不誠不信的歪風邪氣,使我們的社會變得風清日正,也就不會有像廣東學生欺騙父親的奇葩事情發生了。
因此廣東學生的奇葩行為,是目前社會上上好大學才有岀路以及造假成風的社會習氣下的畸形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