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陳芳
插畫:大餅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近些年,我國近視發生機率迅速攀升,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國民特別是青少年眼睛健康的重要「元兇」之一。
眼科專家表示:如今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不下,父母應該引起重視,從嬰幼兒時期抓起。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出生時:視力比較弱,基本只能感光,看不清外面甚至是眼前的東西;
1~3個月:逐漸能視物,從只能聚焦眼前30釐米內的東西到慢慢看清離自己較遠的物品,且還能追隨跟著物體的移動;
4~8個月:手眼配合運動,偶爾能用手去摸自己能看得見的物品,時間長了還能慢慢移動身體去拿自己周圍的東西,而且還可以慢慢看清家人的長相;
1~3歲:視力變得更加敏銳,手眼配合得更好,可以慢慢用手抓取食物,並且還能分清楚遠近;
4~6歲:視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自己看繪本上的插畫和文字,分清楚究竟代表著何物;
7~12歲:視力逐漸發育成熟,與成人視力相近,直到12歲之後趨於穩定。
由此可見,孩子三歲以前正是視力發育的關鍵期,此時要注意呵護其視力健康,下面幾樣影響孩子視力的物品,多數父母尚未察覺到。
1、 床鈴
現在的小孩子通常都會擁有至少一套床鈴。雖然很多媽媽自己通常不會購買,但是親戚朋友來看孩子確實一件不錯的禮物。
床鈴的功能很多,是一件名副其實的哄娃神器,不僅能放音樂還會轉動呈現出一定的畫面感,因此很多人在看望小孩的時候都會選用床鈴作為禮物。
很多媽媽喜歡把床鈴掛在床頭,有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位置掛的太低,孩子又一直盯著,眼睛就會處於疲憊的狀態中,從而影響孩子的視力。
並且如果床鈴靠近頭部又掛的太低的話,一旦鬆動也很容易徑直掉下來砸到寶寶。
2、 玩具燈光
很多玩具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會涉及色彩豔麗的外觀,並且還有一些酷炫的燈光。這樣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會因為好奇被吸引注意力,也就能停止哭聲,降低媽媽的帶娃難度。
但是其實這種燈光通常都會比較刺眼,而且還會一直閃爍,孩子受到這種光線的刺激也會頻繁的眨動雙眼,這樣不僅不會影響視力還會降低色彩敏感度。
3、夜燈
一些媽媽會給孩子準備小夜燈,一開始是因為害怕家中的大燈會傷害孩子的眼睛,但是孩子半夜哭鬧的時候,媽媽起床難免不便,因此就會一整晚開著小夜燈。
這種夜燈的燈光對眼睛確實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是房間一直保持光亮,寶寶的眼睛是能感受到的,長時期保持這種緊張的狀態,就容易導致視力受到影響。
4、電子產品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由於工作繁忙,在帶孩子上就比較隨意,只要寶寶不哭,做什麼都可以。
秉持著這種態度,在小孩鬧的時候就會放動畫片,孩子就能乖乖的在一邊看好久,這樣父母就可以安心加班或者休息。但是這樣一來,孩子的眼睛長期受到電子產品的輻射,視力自然而然會受到影響。
1、以「聽」代替「看」
嬰兒時期的視力保護主要在孩子娛樂玩耍的部分,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少接觸一些需要 「看」樂方式,比如看動畫片等,改用一些「聽」的方式,比如聽兒歌、講故事等方式,不要讓寶寶的眼睛過度勞累。
2、注意時間
無論是看書還是電子產品,都應該給孩子安排好時間,休息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四十分鐘,及時休息對孩子的視力保護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據一份調查顯示:
我國0—6歲的學前兒童近視率已經達到14.5%;小學階段為36%;初中學段為71.6%;高中學段為81%。
由此可見,年紀越高,近視率也越高,但是也不難發現,近視逐漸低齡化。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近視比例明顯偏高。
就拿日本來說,他們國家的小學生近視比例在10%,而我國在36%。經過對比不難發現,其實差別主要還是在於對眼部的保護。
我們都知道,導致近視的原因主要為環境和遺傳因素,遺傳無可避免,環境卻是人為因素。因為兒童的眼睛的功能並沒有發育成熟,一旦出現某些刺激孩子眼部的環境,就很容易導致孩子眼部發育不良,從而引起近視。
【幸孕說】
保護孩子的視力其實有時候就是注意細小的問題,從小保護。及時避除一些傷害孩子視力的行為和物品,自然能夠降低近視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