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4小時,一個月120小時。他每天下午和媽媽騎行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的大街小巷中,尋找著沿街工作的環衛工,為他們送去自費購買的礦泉水,感動了不少路人和環衛工人。
這位送水的小男孩名叫田瑞超,是縣三小二年級的學生,記者看到他時,他剛結束今天的送水任務。「我有一次下補習班,天氣很熱,看到環衛工人還在馬路上工作,我就想如果沒有他們的辛苦,就沒有乾淨的街道。」滿頭大汗的田瑞超告訴記者他送水的原因。
通過現場了解,原來田瑞超送水已有一段時間。7月25日,田瑞超在家裡提出這個想法,立即得到了母親的肯定「媽媽支持你,但是這買水的錢得你自己出。」本著對孩子的鼓勵教育,小瑞超的母親便提出用他的零花錢作為買水的資金,自己就負責當「司機」陪著他去送水。「平時他在家裡會做一些家務,表現好的話,我們也會適當給一些物質和精神的獎勵。這次他也是很樂意用自己攢下來的零花錢去做這件事。」於是,7月27日,送水行動正式展開。
田瑞超的媽媽告訴記者,第一天買水的時候,他伏在櫃檯前數錢的樣子又有趣又很有意義。小瑞超的媽媽邊說邊拿出手機,打開相冊給記者看到,很多時候買水、搬水和送水都是田瑞超一個人完成的,媽媽更多是站在他身後看著小瑞超一步步成長。
「有時候確實會很心疼他,這麼熱的天,做母親的,也不願意小孩子在外面曬太陽。」說著眼角有著些許淚花,「不過孩子願意,我也會一直陪在他身邊。」
「你有什麼收穫不?」聽到記者這個問題時,可愛的田瑞超略有羞澀地笑了,想了想認真地說:「收穫了祝福,很多很多的祝福。我記得一個姓代的奶奶,她還叫我『崽崽』,表揚我很棒,還說我以後肯定會很有出息的。」純真的眼神裡散發著當下的自豪和對未來的憧憬。一旁的環衛工人也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為什麼田瑞超能有此般優秀?記者帶著這個疑問,通過他的班主任了解到,田瑞超在班級擔任著班長,學習成績優異,經常走在老師前面,此外還團結同學,有著很強的集體榮譽感。他的媽媽在班上也很受大家歡迎。尤其在疫情期間,田瑞超的媽媽每個星期都會抽出時間來學校幫忙照看班上學生,大家都很親切地叫她「田媽」。
與旁人的讚美截然不同的是,田瑞超的母親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她始終很謙虛,表示自己文化程度並不高,但是想給孩子樹立好的價值觀,就經常教育讓他要熱愛學習、懂得感恩。然而事實也是如此,她做到了。
偉大的母愛,守護著孩子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田瑞超付出了時間、金錢和汗水,卻也收穫了那些課本之外的人情冷暖。在採訪結束時,他還不忘告訴我,要呼籲大家愛護環境,給環衛工人減輕工作負擔。也許,他送上的是一瓶水,而我看到的是一個如水一般純粹的少年。
來源:德安發布 融媒體記者 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