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裡約10%學生都報名了學校附近的志願填報機構。」
來源|多知網
文|王敏
圖片來源|Unsplash
頗具戲劇性的高考結束後,志願填報成為了進入大學前的最後一關。然而,今年一些地方的志願填報,也因為新高考改革的落地,變得與眾不同。
新高考地區文理不分科,填報志願時沒有歷年全省高考錄取位次數據作為參考;志願填報規則也發生了變化,比如山東今年普通本科批要填報96個志願,相較往年增多。一些非新高考地區也因為新高考即將落地而有所擔憂。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學生和家長對於志願填報感到迷茫和焦灼,甚至有人調侃稱,「今年的志願填報,玩的就是心跳」。
我們和4位經歷了 2020年志願填報的朋友聊了聊。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談到志願填報時的焦灼,他們似乎都有很多話要說。
01 班裡約10%學生都報名了學校附近的志願填報機構
@河北 李星南
「選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離高考還有幾個月時,李星南媽媽走進了學校對面這家志願填報機構,二樓牆上貼的宣傳語一下子擊中了李星南媽媽的內心。
接下來的宣講中,臺上老師「不浪費1分,不浪費未來」、「讓每1分都發揮價值」等類似的演講更是促使李星南媽媽下定決心,花1980塊錢給女兒購買了志願填報指導服務。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一直發愁如何給孩子填報志願的李星南媽媽,就被有同樣困擾的家長拉到了這個高考志願填報培訓機構的微信社群,社群現在已經有200多名家長。在高考前,社群就舉行了語音直播課程,強調志願填報重要性,並簡單普及報考的注意事項。疫情好轉後,該培訓機構還舉行了相關講座。
在長時間焦慮下,即使河北當地的經濟水平並不算高,李星南的家境一般,但李星南媽媽為了志願填報還是花了1980元。
在當地,李星南媽媽這樣的人不是個例。「尤其河北今年本科一批、二批錄取批次合併,與往年不同,這讓我們更感到報考難度之大。」李星南媽媽嘆氣。
河北是典型的高考大省,家長和學生的教育焦慮不言自明,在這個因素之外,今年還有一個因素加劇了他們的焦慮。那便是2021年河北將落地新高考,2020屆高考生是河北最後一屆老高考學生。如果今年因為志願填報不當,沒有被錄取,復讀之後要重新適應選科以及等級賦分制度等,不確定性可能會更大。
「我們是最後一屆老高考了,剛上高三老師就告訴我們下一屆新高考會有很多規則上的不同,所以大家也都想著只要能上大學,就儘量不去復讀。」李星南告訴多知網。
李星南所處的河北某縣城,屬於農村貧困地區,消除大班額仍在進展之中,前十年每個班都在90人左右,現在每個班都70-80人。李星南班80人,大概有10%找了學校周邊的高考志願填報機構,這些機構一般都有日常運營的學科培訓和高考前後高並發的志願填報兩項業務,而每年高考前後都會在學校附近發志願填報的宣傳單。
除了這10%的學生,絕大部分學生都是靠自己和親戚來填報志願,還有5%的學生付費採用了一些志願填報APP來進行輔助填報,花費要比一對一線下諮詢便宜,大概在60-600元不等。
高考後,志願填報機構很快聯繫李星南,約好了溝通時間。
在綜合李星南的興趣和喜愛城市的基礎上, 很快,規劃師利用志願填報系統形成了一份方案。李星南讓家裡親戚看,她們提出了一些問題:一是當時一些城市李星南並不喜歡,比如山西和河北的一些三四線城市,沒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二是大多學校是比較保守的志願。
「表妹560多的分數,規劃師給的方案中,大多都是一些學院類的比較保險的學校,可能會失去一些去更好學校的機會。」李星南表姐說道。
李星南根據這些建議又去和規劃師溝通進行調整。接下來,規劃師和李星南利用機構的志願填報系統進行了幾次模擬填報,系統不斷提出新的建議,填報方案也一直在修改。直到最終填報的時候,規劃師還針對某一學校專業的位次和錄取概率做了相關專業的調整。
另李星南慶幸的是,機構針對國家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的填報也進行了指導。李星南所在縣屬於農村貧困地區,符合國家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可以享受一定的降分優惠政策,李星南說:「聽說國家專項計劃的降分沒有明確下限,運氣好的話,甚至可以降20-60分。」
雖然在高考填報的時候,學校老師已經叮囑學生要勾選國家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但是志願填報時,學生基本都是在家裡自行填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填,而李星南在機構的指導下順利完成,「有的問題培訓師也不太清楚,比如報考指南書籍中有一個位次圖,但有的學校畫了兩個,而且排位差異極大,我們看不懂,問培訓師他也不懂,他們對自己的報考系統更懂一些,不過能感受到他們也在不斷學習與調整。」
「總體來說,填報方案是『有衝有穩有保底』,對志願填報機構的服務也還算比較滿意。」李星南媽媽說道。志願填報方案提交後,李星南媽媽稍微鬆了一口,接下來就等錄取結果了。
02 考砸了,但志願填報這一仗必須要好好打
@海南 程然
查到高考成績的那一刻,程然頓時懵在了原地:有一門的成績和平時測試相距甚遠。
海南高考滿分900分,是由原始分750分按照一定的公式轉換而來。程然高考轉換分573分,在全省5萬多人中排名1萬3千多名。如果那門成績正常發揮,位次一定能往前提不少。
經過一晚上的冷靜之後,程然回過神來:一切都還沒有結束,志願填報這一仗才剛剛開始。
「今年的志願填報要難得多。」不止程然這麼想,程然那些送走過很多批高考生的老師們也有類似的想法。
2020年是海南實施新高考後的第一年。與往年的文理分科單獨排名相比,今年全省學生一起排名,意味著競爭更大,更意味著往年的排名以及錄取數據的價值大大降低。老師們也在和學生們一起摸索學習,往年的經驗也很難作為依據給學生提供。
高考後,學校陸續發了三本志願填報資料書。如今,三本資料書上,程然已經密密麻麻的做滿了標記,但是資料書也只是提供了理論基礎。
在程然所在的海南四線小城市,線下志願填報機構幾乎沒有,高考生付費做志願填報的習慣還沒有養成。平時靠打零工為生的父母,能給程然提供的幫助也十分有限。
在資料書之外,程然的信息渠道除了網頁搜索、學校官網信息查詢外,便是諮詢學校老師及學長學姐,志願填報APP也是在和周圍人的交流中被推薦然後開始嘗試使用。
志願填報,所有的一切,都要程然自己來拿主意。
新的戰場上,焦慮並未減少絲毫。城市、學校、專業,這三大維度到底應該先考慮哪個?去哪個城市學哪個專業才能為以後做好準備?
思前想後,程然將學校排在了首位,覺得可能會對未來找工作有利,但能去那個學校,程然心裡完全沒底。「573分,這個不上不下的成績,自己到底能上個什麼樣的學校?」 程然一直在反問自己。
教師、醫生、法律、小語種、市場營銷、會展管理……這些都在程然的考慮範圍之內。當初,新高考6選3選科時,程然專門選了物理、生物和政治,就是考慮到了以後可能從事的職業,哪怕這幾科略有難度,她還是希望能夠留給未來的自己多一些選擇。
但更多的選擇,其實也帶來了另一種焦慮。
志願填報指導書上說要遵循「衝保穩墊」的原則,在參考數據不精準的情況下,應該「衝」那幾所,又用哪幾所來「保」,程然越想越覺得難。
綜合自己的興趣,經過反覆的比對之後,程然限定了自己想去的幾個省市:重慶、江蘇和福建。這在一定程度上,幫自己限定了範圍。
8月4號海南普通本科批開始填報志願。靠自己單打獨鬥的程然,遲遲還沒有將方案確定下來。
志願填報,於她而言,是個不到最後提交的那一刻,就永遠不會結束的挑戰。
03
難上加難,當藝考生遇上新高考
@山東藝考生 李藝瑤
「藝術生報考規則太複雜了。」山東省美術生李藝瑤和姐姐紛紛感嘆道,「沒想到考試難,報志願也這麼難。」
針對藝考生,各大院校往年會單獨組織校考,但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單獨組織專業校考的學校並不多,大多數學校會選擇根據山東美術統考的分數作為學生的專業科目的分數。
因此,在年前拿到近260分、全省排名前10%的專業成績後,李星南選擇高三下半年把精力集中到文化課的學習上。
時間一晃而過,7月26日下午,他查到了自己的文化課分數,不到400分。
在繃緊半年之後,李藝瑤總算感覺到了一絲輕鬆。不過,對於這一分數,他表示略有失望。「和目標差距還挺大的,本來我計劃是考到450分左右。」
在藝術生的錄取規則中,山東美術類平行志願的核算公式為綜合分=專業成績×750÷300×70%+文化成績×30%。經過統一核算,李藝瑤的成績在565分上下,在山東藝考生中排到了15%。
在查了往年的位次後,李藝瑤姐姐發現,轉換分565分,對於原本想要衝刺985、211的李藝瑤而言,這個分數遠遠不夠。
「從今年公布的本科分數線來看,美術類、音樂類、書法類本科文化控制線314分。本科沒問題,只能衝一些普本的重點院校。」李藝瑤姐姐說道。
更讓他們為難的是,2020年是山東新高考的第一年,在文理不分科之後,往年分數線的參考價值要大打折扣。
「我們也想過是不是要付費做諮詢。」李藝瑤姐姐說道,但是在多方了解之後,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
「周圍的人反饋大多都是,志願填報機構更多是保證學生不滑檔,如果只是這個層面尋求付費服務,其實沒意義,這個層面,我們自己也可以做到。」
李藝瑤的姐姐在網上找了一些志願填報APP作為輔助。不過,她表示,因為每個學生對志願的要求極為複雜,需要考慮城市、專業、個人愛好等多個因素,很難能通過一些報志願的軟體解決需求。
「可以參考,但是肯定還是要自己過一遍。」
在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之後,根據往年最低投檔分數,李藝瑤和姐姐篩選了出了分數差上下各在20分區間內一些學校,據他們統計,大概有100個左右。
接下來是專業的確定,「美術生能選的專業不算多,我個人是傾向於動畫專業。」不過,根據招生簡章來看,如果只選動畫專業,學校的選擇將會極為受限。
最後,李藝瑤將專業的範圍擴大到了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動畫這三個。
「前期還算順利,根據專業的要求篩選下來有70個左右的志願。」李藝瑤的姐姐表示。山東省藝術提前批在8月4日開始填寫,留下的時間相當緊張。
目前,李藝瑤和姐姐已經將提前批和第一批的志願篩選完畢,李藝瑤的姐姐告訴多知網,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排序,還在想如何進一步優化。
04 「過去5天指導的學生數量,和去年比翻了一倍」
@北京 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執行院長趙志平
7月31日是北京志願填報的最後一天,志願填報線上線下的諮詢熱度降了下來,從高考出分就開始忙碌的趙志平,總算鬆了口氣。
作為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執行院長,趙志平對外做志願填報指導服務已經有四五年了,但今年無疑是最與眾不同的一年。
怎麼樣才能實現分數「效益最大化」?保專業,還是保大學?分數壓線究竟是留北京二本,還是拼外地一本?這些是往年北京很多家長和學生的糾結點所在。今年,在此基礎上,家長和孩子們面臨的難題更多。
家長和考生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是沒辦法定位。「今年是第一年文理不分科,沒有往年的位次數據做參考,家長和孩子就比較難進行自我定位。」趙志平分析道。
其次,北京志願填報的方式改為了院校專業組的形式。專業組還有限制,比如有的專業組必須要選考物理才能報考。對考生和家長而言,新高考志願填報是一個工作量非常繁雜的事情。
事實上,不僅是家長和學生面臨定位難的問題。作為志願填報指導老師,一開始,趙志平同樣也面臨參考數據價值降低的問題。他所使用的精華學校志願填報系統,也是在今年上半年,用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才逐步更新為適應北京新的志願填報規則的新系統,能夠根據學生的選科,用大數據技術換算學生今年的位次放在往年的大致水平。
6月份北京二模結束之後,前來向趙志平諮詢志願填報的家長和學生就開始增加,並且越來越多。
高考出分後到志願填報前的這5天裡,趙志平每天都要為10個孩子做志願填報輔導。相比去年同一時間段,今年他個人服務的學生數量翻了一番。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在白天12個小時安排滿諮詢之後,晚上回家後還要線上回復家長和學生的大量問題。
「很多家長基本對今年的志願填報規則一無所知,甚至需要我們從零開始去指導,而且這樣的家長不是少數。」趙志平說。落地新高考第一年,一片未知,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非常迷茫和焦慮。
好在趙志平二模結束後就對部分報名的學生進行了解,根據二模成績做了一個預案出來。如果高考志願填報後,再從零開始了解學生,很可能服務不了這麼多學生。
同時趙志平認為,志願填報不能只看分數與位次,因為這不僅僅決定著考生在哪所大學深造,更決定著考生的未來就業、甚至是人生軌跡。做志願填報的時候,應更多分析考生個人興趣與就業形勢、結合高考分數,進行綜合規劃和指導,而不僅僅為考生與家長提供高考志願填報規則的指導。
企查查數據顯示,一年之內成立的志願填報機構陡然新增了近400家。今年的親身經歷,讓趙志平感受到了用戶端需求的增加。不過,面對陡然增多的志願填報機構,趙志平認為,志願填報機構只有做好第一年,有了成功案例,做好口碑之後,才能活下去,否則,很快就會被淘汰。
結語
高考能否成為改變命運的抓手,現在說來還為時尚早,但無疑,焦灼成為他們志願填報時的常態。
而經歷過這場焦灼之後,一扇新的大門,正在向他們慢慢展開。(多知網 王敏,王上、任雪芸對本文亦有貢獻)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星南、李藝瑤、程然均為化名)
更多服務
研習社:
「本地化在線教育專題課」多知商學院·研習社與輕輕教育傾心打磨,掃碼加入研習社👇8月3日晚線上學習:
多知原創圖書(千萬教培從業者必讀書目):
報告:
《2020中國K-12教育培訓To B 市場發展報告》」,前200名支付10元郵費即可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