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音頻端子RCA
這是目前為止最為常見的一種音/視頻接線端子,這種雙線連接方式的端子早在收音機出現的時代便由RCA錄音公司發明出來,還有一個更老式、也比較奇怪的稱呼叫作「唱盤」接頭。RCA端子採用同軸傳輸信號的方式,中軸用來傳輸信號,外沿一圈的接觸層用來接地,也可以用來傳輸數字音頻信號和模擬視頻信號。RCA音頻端子一般成對地用不同顏色標註:右聲道用紅色(字母「R」表示「右」或者「紅色」);左聲道用黑色或白色。有的時候,中置和環繞聲道連接線會用其他的顏色標註來方便接線時區分,但整個系統中所有的RCA接頭在電氣性能上都是一樣的。一般來講,RCA立體聲音頻線都是左右聲道為一組,每聲道外觀上是一根線。XLR平衡端子
這是一種三線的連接端子,三根導線分別是正極、負極和屏蔽。XLR被稱作「平衡端子」和「麥克風插頭」,一般來講應用在專業或廣播電視領域,但在一些Hi-End級別的消費器材中也得到採用,在前級放大器和後級放大器之間進行信號傳輸。在連接方面,三線XLR插頭輸出音頻信號,而三線插孔輸入音頻信號。XLR端子的優勢在於平衡線性傳輸信號,這樣可以在長距離傳送音頻信號時大大減少電子系統工作時的電磁、射頻幹擾而在音頻信號中產生的噪音和哼聲。不過呢,在一般的消費類家用電器中,XLR傳輸的優勢並不是非常明顯。
Phone/Mini-phone耳機端子
標準的1/4英寸(6.35mm)直徑的耳機插頭和插孔的設計是從早期電話接線板來的,這種接線端子在AV器材上一般是三線結構(分為左/右聲道各一以及接地),作立體聲信號輸出。耳機插頭與插孔通常也用於專業或廣播器材上,此時是雙線結構(分為信號和接地)用於傳輸單聲道信號;有時也採用三線結構(分為正極、負極和屏蔽)以平衡方式傳輸單聲道信號。而直徑1/8英寸(3.5mm)的小型耳機端子在功能上是和標準耳機端子一樣的,多用於可攜式器材上供立體聲信號傳輸。數字音頻端子
Coaxial同軸端子
按照SPDIF(Sony-PhilipsDigitalInterfaceFormat,索尼-飛利浦數字界面格式)的標準,外觀與RCA模擬音頻端子一樣的線材也可以用於傳輸數字音頻信號。同軸端子可以用於傳輸立體聲(CD格式)或多聲道(杜比數字/DTS)數位訊號,插頭一般用桔紅色和黑色進行標註。儘管任何採用RCA插頭的線材都可以用來傳輸數字音頻信號,但是最好還是使用專門為數字音頻設計的線材,以取得儘可能好的傳輸效果,也就是說,插頭和插孔的阻抗都要標註為75Ω。
Toslink(Optical)光纖端子
Toslink光纖端子的標準和同軸RCA端子是一樣的,都是SPDIF數字音頻格式,但是數據傳輸不是通過波動的電流,而是通過脈動的光波,採用特殊的光纖維作介質。從Toslink的輸出埠,你可以看到紅色的光線,這不是雷射,也不會對人眼有害。汙物和灰塵會阻礙光波的傳輸,所以使用時不要用手接觸連接口,不用的時候也要把防塵帽套到埠上,另外,光纖線也不能夠過分地彎折扭曲,否則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傷而不能使用。
AES-EBU(XLR)數字平衡端子www.
這種端子被「音頻工程師協會」(AudioEngineeringSociety,簡稱AES)和「歐洲廣播聯盟」(EuropeanBroadcastingUnion,簡稱EBU)採用,基本設計與傳輸模擬音頻信號的XLR平衡端子一模一樣。這種連接方式在專業音頻設備中非常普遍,不過在家用領域,僅在一些超級Hi-End的立體聲和家庭影院設備中被採用。
音箱連接音頻端子-彈簧夾
這種連接方式多見於平價的AV接收機、雙聲道放大器和入門級的音箱上。使用起來也很簡單,壓住彈簧夾,把裸線線頭插進線孔裡去,放鬆彈簧夾把線頭夾緊。因為彈簧夾內部的簧片安裝得非常接近,所以在相對的一個小範圍內會有電磁接觸。不過對於最大輸出功率在100W以下的音箱連接中使用是足夠的了。
多用接線插頭及插座
這類接線方式幾乎可以適用於所有的音箱線插頭,如:把裸線線頭扭緊,穿過接線柱水平方向的孔,再將接線柱旋緊;或把線頭的金屬條彎成U形,繞在接線柱上,再將接線柱旋緊;或是把線頭的金屬條直接插入接線柱的孔中,再旋緊接線柱;如果線頭是香蕉插頭,直接插入接線柱正面的孔中就行了。
香蕉插頭
這種插頭的名字來自於它稍稍鼓起的外形。插入上面提到的多用插座正面的孔時非常方便,插入後也可以形成非常大的接觸面積。這種特性使得它被優先使用在大功率輸出的器材中,用以連接音箱和接收機/放大器。有時候也可以看到被分為兩組的香蕉插頭,稱作「雙香蕉插」,不過並不是在所有器材(特別是音箱)上都能夠使用。
視頻端子
net
Composite複合視頻端子
這種端子的外形和用於傳輸模擬和數字同軸信號的RCA端子一樣,其名稱的來源是因為複合視頻端子通過單線同時傳輸色度(各種色彩)和亮度(黑色與白色)信號,通常外觀標註為黃色。從使用上來講,只要是RCA插頭、用同軸方式傳輸信號的線材都可以用來傳輸複合視頻信號,不過特別設計的75Ω阻抗的線材能還原更優秀的圖像,特別是在長距離傳輸時區別更明顯。這是因為特別設計的線材更能夠減少阻抗不匹配和信號反射對於圖像的影響,減少重影。複合視頻端子最常用,但也是保真度較低的一種視頻傳輸方式,所以在要求圖像還原質量的時候S視頻端子和色差視頻端子更適用。
S視頻端子
由於S視頻端子採用分離的線路來傳輸彩色視頻信號中的色度和亮度信號,所以和採用單線同時傳輸色度、亮度信號的複合視頻端子相比,還原出的圖像質量明顯要好一些。S端子採用的是獨有的四針插頭(正式名稱是mini-DIN連接頭)。在使用時一定要搞清楚插入的方向和位置,如果使蠻力瞎插,會弄彎針頭,造成插頭損壞。
Component色差視頻端子
色差視頻端子的英文名來源於這種端子是把視頻信號分離為3個不同的基本部分(Component)來進行傳輸。因此色差端子採用3條分離的信號線傳輸信號,所還原的信號質量也要好過複合端子和S端子。從外形上講,色差端子是與普通的RCA端子是一樣的,不過是將3根線組合在一起使用,但3根線所傳輸的信號是完全不同的。這3組信號分別是:亮度(以Y標註),以及從三原色信號中的兩種——藍色和紅色——去掉亮度信號後的色彩差異信號(標註為Pb和Pr),在三條線的接頭處分別用綠、藍、紅色進行區別。這三條線如果相互之間插錯了,可能會顯示不出畫面,或者顯示出奇怪的色彩來。有的DVD播放機會使用BNC插頭插座(參見下文RGB+H/V視頻端子中的內容)來作色差信號傳輸。
在有的器材上,還可以看得到色差視頻端子被標註成「Wideband」(寬頻)、「HDTV-Ready」(HDTV預備)、「HDTV-Capable」(HDTV可用)等等,這些標註意味著可以從HDTV調諧器、逐行掃描DVD播放機、倍線器或其他的一些視頻處理設備中輸出色差信號,並且也可以在高清晰度電視和監視器上正常顯示。如果你的電視機不具備接收高清晰度信號和逐行掃描信號的功能,即使用色差端子輸入這些信號也得不到什麼畫質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