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跨越時空的蘇北記憶系列創辦以來,通過收集大量歷史檔案資料、挖掘有價值的老物件、走訪醫院老職工等多種形式,院史資料和檔案室館藏不斷得到豐富。相信大家通過往期介紹的內容,對蘇北醫院悠久的歷史也有所了解了。今天我們帶大家再來了解一下蘇北人民醫院悠久歷史中有關科技的那些事兒吧!
該院的科技工作起步較早,可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那時主要以引進技術和開展技術革新為主,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病、多發病領域進行探索,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該院科技工作發展歷程中,科技人才輩出,為醫院的科技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過去我們這些「科技群英」前輩們的科技成果吧。
1
早期的著作出版物
你知道該院最早的著作出版物是哪一年出版的嗎?經過多方查證,原來是1956年上海幻燈製片廠正式出版,由匡雲飛老院長撰寫的《外科學護理幻燈片》。
1956年,匡雲飛撰寫的《外科學護理幻燈片》正式出版
1959年,由中醫科王馨然主任為其老師任繼然老中醫整理的「任繼然臨床經驗錄」由揚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1960年,任繼然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任繼然臨床經驗錄
2
早期發表的論文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該院專家就已在國內知名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該院眼科陳國基和腎臟內科楊立德兩位老主任。
1950年,陳國基調至蘇北人民醫院眼科工作。1955年,陳國基主任一篇題為《白內障術後前房異物(睫毛)》論文發表於《中華眼科雜誌》第6期。而早在1939年,陳主任的論文《結膜澱粉狀變性》已發表於《中華眼科雜誌》,這是該院醫護人員首次發表論文。
1954年,眼科陳國基(左二)在省內率先開展視網膜剝離術
1955年,眼科陳國基撰寫的《白內障術後前房異物(睫毛)》發表於《中華眼科雜誌》第6期
1956年,由腎臟內科楊立德主任撰寫的《糖尿病中醫中藥治療》論文發表於《中華醫學雜誌》第6期。
腎臟內科楊立德為病人診治
1956年,楊立德撰寫的《糖尿病中醫中藥治療》發表於《中華醫學雜誌》第6期
1982年,楊立德(第一排左二)、匡雲飛(最後一排左三)參加中華心血管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合影
3
早期的科技獲獎
院史上有記載,1959年該院選送17件科研項目到北京參加全國技術革新展覽會,獲「全國集體獎」。1976年,燒傷科丁鴻鈞等研製成功「731」型和「732」型「人工皮」,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人工皮」在臨床一直沿用至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70年代,燒傷科使用「人工皮」為病人做治療
1986年,由血液科顧健主持的項目:「AT-Ⅲ在早孕人流前後水平測定及評價」,榮獲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血液科顧健開展教學查房
1987年,由骨科戴松茂,董仁章主持的項目:「外踝重建手術的新方法」,榮獲江蘇省政府科技進步四等獎、揚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外踝重建手術的新方法」榮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和揚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80年代,骨科團隊開展「全髖關節置換術」
1996年,由骨科王靜成、戴松茂、陸春才、董仁章、馮新民主持的項目:「第二掌背動脈島狀皮瓣的臨床應用」榮獲江蘇省政府科技進步四等獎、揚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掌背動脈島狀皮瓣的臨床應用」 榮獲江蘇省政府科技進步四等獎
1998年,醫院首屆科技大會上省政府科技進步四等獎獲得者王靜成受表彰
1996年,由婦產科顧惠心等人主持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項目榮獲江蘇省科委立項,獲省科委資助科研經費4.5萬。1998年,該項目榮獲江蘇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揚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榮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揚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江蘇省首例「龍鳳胎」在該院誕生,顧惠心懷抱著剛出生不久的「龍鳳胎」
1998年起,醫院先後聘請省內外知名教授作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135工程」人選對象的兼職導師。2003年,心胸外科束餘聲成為該院首位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
「135」工程重點人才導師授聘儀式
2003年,胸心外科束餘聲成為該院首位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
說起該院的科技工作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
這一年,蘇北人民醫院正式成立科教處,還制定了《科研管理暫行條例》,從此醫院科研工作開始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之後,醫院隨著等級醫院創建和科教興院戰略實施,臨床科研發展迅猛,獲獎數量和質量顯著提高。為了表彰和鼓勵醫院一代又一代傑出的科研工作者,更好地推動醫院科技發展,形成濃厚的科技創新風氣,1998年醫院召開了首屆「科技大會」。
後來醫院就一直延續著這個優良傳統,至今舉辦了6屆科技大會,不斷激勵著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們。下面,我們一起來跨越時空,回顧一下歷年科技大會的盛況吧!
1998年
醫院首屆科技大會
1999年
醫院科技大會
2003年
醫院科技大會
2005年
醫院科技大會
2007年
醫院科技大會
2010年
醫院科技大會
隨著科研、教學業務快速增長和學科建設的需要,2017年醫院正式將科教分科,成立科技處。自此,科技管理工作走上更加精細化、專業化管理的道路。
今年恰逢建國70周年,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院領導的帶領下,經過全院職工的艱苦奮鬥,近年來該院科技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10年至今,王靜成、顧翔、高巨、王道榮、卜平、張育、姚捷、閔凌峰、孫鈺等科研專家已主持兩項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該院相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腫瘤學》《循環》等世界頂級期刊上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2018年,骨科關節團隊參與鼓樓醫院團隊的研究成果《骨關節炎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我們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科技工作者們,該院先後有1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5人,省醫學重點人才8人,省「青年醫學人才」35人,江蘇省特聘醫學專家2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工程培養對象41人,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後12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37人。
我院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名單
這些年來,該院的專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目前普通外科為省十三五「科教強衛工程」重點學科,骨科為省十三五「科教強衛工程」創新團隊,新生兒科為省婦幼保健重點學科,擁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3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17個,1個全國綜合醫院重點中醫科,1個省級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認定專業23個,國家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7個,已成立14個多學科聯合診療中心。
自2013年起,該院相繼建立起醫學實驗研究中心、生物樣本庫、醫學研究所、分子診斷中心等公共科研平臺,為臨床科技創新提供相關科研技術服務支持,保證了臨床科技創新工作的順利推進。在《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18》發布的全國地級城市醫院排名100強榜單中,我院位列全國第26名。
回顧過去,醫院科技工作碩果纍纍;展望未來,我們將再攀高峰!「傳承百年仁愛,精通濟世醫術」是我們每一位「蘇北人」銘記的精神,我們這一代「蘇北人」將繼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新時代的蘇北醫院再創輝煌。讓我們共同期待即將召開的2019年科技大會吧!
來源:蘇北人民醫院綜合檔案室、科技處
編輯:蔣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