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12月19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吳英敏 通訊員 郭實華 譚顯紅)「終於通車了!感謝區委創設的巡察發現共性問題整改機制,幫我們打通拖了多年的斷頭路!」公明街道上村、下村兩個社區的居民看到多年未打通的曙光路、馬田路(公明段)兩條斷頭路在巡察組結束巡察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打通成了雙向6車道的柏油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切實運用好巡視成果。更好發揮巡視在黨內監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對巡視成果善加運用」。建區一年多來,光明區委積極探索,創設巡察發現共性問題整改機制,取得良好效果。
    這是光明區開展共性問題專項整治、不斷擴大巡察監督成果的一個縮影。2019年3月,巡察發現,街道、社區在道路建設等方面抓得不緊,尤其是個別斷頭路困擾成了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隨即梳理形成了「工程項目建設監管不嚴」的共性問題要求全區各相關單位進行對照整改。公明街道收到整改通知後,迅速圍繞轄區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曙光路、馬田路、文閣路等制定整改推進計劃,集中攻堅,克服困難,全力推進斷頭路建設,目前,其中兩條路已打通,文閣路預計今年年底也可實現打通,共性問題整改機制啃下老大難問題。
    據了解,光明區委前四輪巡察共提鍊形成共性問題20項。前三輪共性問題已完成整改,推動全區各部門單位對照自查發現相關問題429個,制定相應整改措施702項,推動完善制度112項,區紀檢監察系統立案查處8宗8人。
    以點帶面創設機制
    「巡察發現的一些問題,在未被巡察單位可能同樣存在,這就是共性問題,要求全區各單位對照整改,這樣有利於擴大巡察效果。」光明區委書記、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宏彬在聽取區委第一輪巡察情況匯報時,對共性問題整治提出了上述要求,吹響了共性問題專項治理的動員號角。
    此後,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對共性問題整改工作進行部署和推動。區委各巡察組每輪巡察工作結束後,都會出一張共性問題清單,讓全區各單位對照清單先行對照整改,切實推動問題解決。建立區委「五人小組」對被巡察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談話提醒制度,共談話提醒14人。還建立向分管區領導的通報制度,將共性問題清單通報分管區領導,由區領導督導推動整改,層層傳導壓力、壓實責任。
    「光明街道黨工委將深化認識,立行立改,用好巡察成果促進問題解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接受完區委「五人小組」成員一對一的談話提醒後,光明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接過了《巡察整改談話提醒登記表》。作為街道黨工委巡察整改第一責任人,他鄭重表態,並在登記表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同時,光明區還緊盯共性問題的「點穴式」精準化整改,在面向全區各部門單位的「共性問題清單」基礎上,對共性問題進行再次研判,找準問題的系統性、行業性,如公車管理的共性問題屬於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所負責管理的行業和領域,以此為共性問題找到「解鈴人」,通過向區直有關職能部門發送「巡察建議書」,督促區直職能部門對帶有系統性、行業性的共性問題,嚴格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共性問題整改」的原則,切實擔負起整改監督職責。截至目前已發出「巡察建議書」11份,推動在全區開展相應的專項治理,帶動個性問題的「連根拔起」。
    例如根據區委第二輪巡察發現部分單位存在的購買服務人員管理不規範、管理存在漏洞的共性問題,區人力資源局會同區財政局在全區開展涉及用人3個月以上的購買服務項目400餘項,約談29個單位負責人,逐一審查項目必要性,向區政府有針對性地提出停、留、並、轉的處理意見,著力解決全區機關事業單位購買服務的不規範現象。
    根據第二及第三輪巡察發現的部分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到位、罰沒物資監管不力的共性問題,區財政局第一時間開展調研,制定了區《罰沒物資處置工作規程》等規範性文件,抓好督查整改,堵塞制度漏洞。
    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在研究巡察發現共性問題整改工作時指出:「如果說針對被巡察單位反饋的「問題清單」針對的是個性化的『已病』,那麼共性問題清單的列出,就是致力於開出『普效藥方』治『未病』」。
    隨著區委第四輪巡察接近尾聲,全區即將完成對12個區直黨組織和全部6個街道黨工委的巡察,在全市較早完成了對全區31個社區黨委的巡察全覆蓋,同時延伸巡察22個社區股份公司黨組織。每輪巡察過後,均對行業性、領域性、系統性問題開展綜合分析,提煉共性問題,部署全面整改,著力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共性問題整改機製成效初顯。
    多向發力福澤社群
    光明區在抓共性問題整改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政治上分析研判巡察整改,推動了基層群眾關切的大量民生問題的迅速解決,共性問題整改機制給基層群眾帶來大「禮包」。
    當巡察組今年5月份在社區走訪時,鳳凰街道甲子塘社區居民陳奶奶向巡察組反映,街道這兩年建成投入的老年人日間照料(殘疾人康復)中心硬體很好,但存在開放時間不準時、工作人員服務流程隨意性較大、居民反映意見得不到及時回復等問題。巡察組立即對這種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在走訪有關街道、部門的情況下,提交了關於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殘疾人康復)中心運營的共性問題。近日,當巡察組到現場回訪再見到她時,她緊握著巡察人員的手,高興地誇起了中心的專業社工小陳和小黃,一邊聽著她如數家珍般的介紹,巡察組看到了中心大廳各種便民提醒更為周全,工作人員著裝統一、熱情飽滿,各種制度上牆整齊劃一。
    據了解,該輪巡察結束後,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以「巡察建議書」的形式將「便民服務項目管理不到位」共性問題整改建議送達區民政局。民政局領導班子第一時間在全區組織各街道對照問題開展自查自糾,督促運營機構全面深入整治。經過整改,社區受服務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
    共性問題整改機制聚焦基層群眾生活,另一個巡察組把巡察「利劍」指向與社區群眾關係密切的民生服務項目,取得顯著戰果。
    「非常感謝社區黨委組織了這麼好的親子培訓活動,這是我這個月第三次帶小孩一起過來參加了。」小陳帶著兩歲多的兒子,剛從馬田街道合水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參加完社區免費組織的親子培訓班出來,她是一位工作在光明區的外來務工人員。據她介紹,近期以來,社區類似這種民生微實事項目越來越接地氣,讓她感覺「很溫暖」。她印象中以前社區的組織的活動更多的是社區工作人員在廣場中擺擺宣傳攤位、發發宣傳品,大的節日組織形式多為較單一的晚會,與社區群眾生活需求差距較大,參與度不高。社區巡察發現這一問題後,巡察組迅速提交「社區民生服務項目的涉及實施存在短板」的共性問題,並推動街道、社區兩級立行立改,督促在民生項目設計實施上要按要求召開黨群聯席會議充分聽取社區群眾意見,堅持貼合群眾生活需求,提高項目的群眾滿意度。目前,經過整改的社區民生項目得到越來越多基層群眾的「點讚」。
    共性問題整改機制護航全區的大建設大開發。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在落實共性問題整改機制過程中,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針對巡察發現問題,結合當前全區正在全力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在全區開展對「政府合同管理不規範」「清拆殘值處置等方式形成的物品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共性問題的整改,推動區法制辦、區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等職能部門以及街道土地整備部門等舉一反三、查漏補缺,迅速建立健全了合同管理的法律顧問制、土地整備清拆殘值處置管理規範等相關工作制度、程序,推動土地整備、項目建設等領域有效信訪量持續下降,較好地防止了該領域系統性或較大腐敗案件的發生,以有效監督護航陽光工程、廉潔工程。
    立足長遠建章立制
    隨著共性問題整改工作不斷走向深入,光明區注重總結提煉相關工作機制,推動建章立制,制訂出臺《光明區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巡察工作的意見》,以及《建立健全區委巡察機構與區紀委監委有關部門協作配合機制實施意見》《巡察發現共性問題整改實施辦法》《巡察薦才揚善暫行實施辦法》《巡察人才庫管理辦法》《協審人才庫管理辦法》《巡察報告評價暫行辦法》等區委巡察「1+6」系列文件,著力推動將巡察工作制度成果轉化為巡察效能,持續發揮巡察治本作用。
    根據「1+6」系列文件,建立了跟蹤督辦、談話提醒、專項督查等3項共性問題整改的保障制度,將共性問題治理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建立「巡察共性問題庫」,設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和督查清單等「四張清單」,實行問題形成「建帳」、移交整改「交帳」、巡察督辦「查帳」、落實整改「銷帳」的全鏈條管理。全區各部門單位當輪巡察共性問題的整改工作情況及有關佐證材料須在2個月內報區委巡察辦備案,實現「巡察一輪,帶動一片」。
    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巡察人才庫」「問題線索庫」「協審人才庫」巡察「三庫」,探索巡察數據和資源的信息化運行和系統化管理;在全市首創性開展「巡審結合」,推動巡察和審計工作聯動、成果共享,得到《深圳巡察動態》《深圳特區報》等推廣。
    特別是在區委第四輪巡察中,積極探索巡察工作的薦才揚善職能,各巡察組既堅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也注重發現亮點、樹立典型,通過巡察及時發現基層好人、好事、好作風,總結創新舉措和鮮活經驗,增強巡察促進改革、推動發展的正向激勵作用,為進一步完善以共性問題治理為核心的巡察整改機制,營造了良好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