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 泰州家風傳承……

2020-12-13 騰訊網

泰州市文旅集團唯一指定官方公眾平臺

一盞心燈

泰州歷代家風家訓,是先賢往哲們點亮的一盞心燈,他們用自己一生經歷的風雨雷電、人間跋涉而鑄造的思想精髓,為子孫後代的人生道路照亮前途。

今天,當我們細細研讀這些經典的家風家訓,有茅塞頓開的豁達,有醍醐灌頂的開悟,更有一份「子規夜半猶啼血」的感動。

立身

品德第一

立身以品德第一

讀書以濟世為上

這是北宋大教育家胡瑗的胡氏家訓

胡瑗出生時,家道沒落,但牢記家訓的他,少小就以勤學聞名鄉裡。7歲便能寫出好文章,13歲就通讀了「五經」,並以「聖賢自期許」,立志以聖賢作為自己的理想人格,樹立了重大的人生目標。理學家朱熹在《三朝名臣言行錄》記載:20歲左右,胡瑗便獨自赴山東精修孔孟之道。

十年苦讀,學有所成。胡瑗40歲時在泰州開辦私塾,首開「經義」、「治事」二科,分齋教學,「四方之士雲集受業」。此後被聘到蘇州、湖州推廣教育改革,史稱「蘇湖教法」。他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示範於當時,垂法於後世,在中國教育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胡瑗一生以教育為職業,實現了家訓中「濟世為上」的價值觀。

胡瑗 「論民本」時說:「不以一己為憂樂,所憂者天下,所樂者天下。」巧合的是,胡瑗與範仲淹在泰州時便時相唱和,其「憂樂觀」與範仲淹也仿佛如出一心。清人全祖望追根溯源:「宋世學術之盛,安定為之先河。」

孝悌

其理自識

事親從兄,本有其則

孝悌為心,其理自識

這是王艮為立家規寫下的《孝悌箴》

王艮,出生於鹽丁家庭,由燒鹽賣鹽而自學成才,38歲師從王陽明改原名銀為艮,首開以「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成為中國思想史上泰州學派的創始人。

王艮對《孝經》深有體悟,認為「孝者,人之性也,天之命也,國家之元氣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為仁之本也」。於是他結合家中情況,寫下《孝悌箴》,作為自家的家規。王艮以「孝悌」為立足點的家規,目的在於加強家庭的團結和睦,這是他對實踐的考察和總結。

悌是對弟兄的友愛。王艮將弟兄們可以讀書的孩子集中起來,聘請塾師啟蒙,自己不時去查看輔導,有不守規矩的孩子,他就令其到「退省處」站立面壁,以促幡悟。一段時日後,孩子們都能遵守規矩,學業上也有了長進。在《孝悌箴》的引導下,七個弟兄八幢茅屋的大家庭,富庶和睦,秩序井然,人丁興旺,家風昌盛。

清廉

吏瘦民肥

吏瘦民肥

學顯義揚

這是懸掛於黃橋鎮何氏宗祠的家風牌匾

歷史上,黃橋何氏家族人才輩出。僅自明代成化十六年至萬曆三十五年的127年間,何氏共出了4個進士、10個舉人、百名秀才。清代又出了4名舉人,200多位秀才。千百年來,何氏家族為黃橋的發展作出過很大貢獻,鎮內、鄉間留下很多歷史遺蹟,是泰興界內影響最大的家族。

何鏷是何氏家族內有名望的傑出子孫之一。何鏷19歲考中秀才,39歲中舉人,曾主持過全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公元1593年,何鏷被破格提拔為德興縣知縣。儘管德興縣比較富裕,但何鏷生活卻十分清苦,從不增加百姓的負擔,徵收田賦時,總是讓百姓「自己看著辦」,不多收取一點一滴,深得百姓愛戴。何鏷離任那天,鄉親們垂淚哭泣,沿途相送,並製作「吏瘦民肥」牌匾相贈。

當「吏瘦民肥」的牌匾進入何氏宗祠,便成了何氏家族最珍視的家風家訓之一。何鏷的為官之道、為人之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近現代,何氏家族出現了許多德育典範。

興邦

德才報國

愛我中華、興我家邦

扶貧濟困、造福一方

這是溱潼李氏家族80字家訓中的話語

「一門三院士」的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是從溱潼「狀元第」走出來的。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李德毅,中國工程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專家;李德群,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溱潼李氏高祖李承霖,清道光二十年恩科進士第一人,被欽點為一甲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他一生為官清廉,節儉樸素。李氏曾祖李貞發,曾任溱潼商會會長。不僅與無錫榮氏家族、著名實業家張謇等商業大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而且古道熱腸、樂善好施,凡鄉鄰告貸,總是不吝資助。由於品德高尚,曾獲贈「孝德永彰」匾額。

李貞發十分注重家風的傳承和弘揚,80字李氏家訓,就是他於1890年手書的。

這一家訓體現了李氏祖輩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道德觀,表達了李氏族人「詩禮傳家」、「德才報國」的家國情懷,為其後輩確立了為人處世的規範,樹起了自我修養的標杆。

義廉

不飲盜泉

義者不飲盜泉之水

廉者不得無道之金

這是泰州著名民族實業家劉國鈞父親寫的家訓

劉國鈞從貧兒到巨富,從學徒到老闆,從經商到從政,發展史充滿了傳奇色彩。是什麼造就了劉國鈞?與其這句家訓關係十分密切。

父親要求劉國鈞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劉國鈞先生牢記父訓、白手起家、開辦實業、奮鬥不止。1915年,劉國鈞「棄商從工」躋身紡織界,促其轉身的是「實業救國」。1918年,劉國鈞開辦廣益布廠,敢與日本人競爭,打出民族品牌「蝶球牌」和「徵東牌」,表現出「無敵於天下」和「徵伐東洋」的民族氣節。1931年,劉國鈞發表著名的《土紗救國計劃書》。

劉國鈞同時也這樣教育著自己的子女,把好的家風流傳了下來。如今,其子孫所從事的行業,早已不限於輕工商貿,而是遍布政商學界、名揚海內外。

水有源,其流不窮

木有根,其生不窮

良好的家風家訓

是世世代代泰州赤子

砥礪品行的「磨刀石」

通往幸福的「探照燈」

世代相傳

歷久彌新

end

編輯 | 開慧

相關焦點

  • 家中辦起家風傳承藝術館,一份家庭小報肩負起家風傳承!
    他說,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地方,他都深受著自己家風傳統的影響,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多年來,他以自己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為對象,進行了多種形式傳承家風的探索實踐,積累了一個個案例,形成了家風傳承的一片風景。他創辦了家庭小報和全國第一個以家風傳承為主題的家庭藝術館。他叫蔡紅傑,他為什麼要辦這樣一個藝術館,他的家庭還有什麼樣的家風故事呢?
  • 泰州學派 | 趙貞吉與泰州學派的學問傳承
    明儒趙貞吉是否應歸屬於泰州學派的問題近年引發了學界的爭議,雖有學者提出了否定「徐樾—趙貞吉」師承關係的證據,但由於文獻的複雜性和矛盾性,尚不能由此輕易否定趙貞吉泰州學人的身份。趙貞吉與泰州學人有頻密交流,並有思想上的傳承,進一步說,他對泰州學派的學風產生了重要影響。從思想的角度而言,趙貞吉與泰州學派之間的學問淵源是有據可依的。
  • 【傳承家風我發聲】來!聽他們講家風故事
    【傳承家風我發聲】來!有一種「清廉」代代相傳那就是「家風」有一種「鞭策」銘記於心那就是「家訓」今天我們推出「傳承家風我發聲」音頻故事來,一起聽聽他們家的家風故事「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 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家風文化節」助推家風文明
    社會風氣天朗氣清,源於家風的純正那麼,如何傳承好家風家訓呢?走!小編帶您去瞧瞧~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書畫展示家風與閱讀同行作為縣親子閱讀基地、家風家訓傳承基地的崇文講堂,小朋友們在著名詩人雪野老師的帶領下誦讀家風故事,學習童詩創作
  • 和風綿長潤物無聲——看泰和好家風在傳承
    近年來,泰和縣通過傳承好家風以潤養家庭這一社會的基本細胞,促進好家教來豐富人生這第一所學校。家風正、民風純、政風清,綿綿和風吹過贛江兩岸,吉泰盆地萬物潤澤悄無聲。家風好 能生廉「清廉守家門,才能守護幸福生活。」2018年,該縣中龍鄉「同育清風 共話廉潔」書法徵文比賽中,有60多歲的離任村幹部寫給現任村幹部的家書,希望他們繼續傳承好家風;有博士生寫給父母的家書,感謝父母教會他為人處世和博愛包容;更多的是幹部配偶撰寫的家書,叮囑另一半愛家愛崗、廉潔修身等等。家風好能生廉,好家風才有好幹部。
  • 領導幹部當傳承好家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領導幹部家風建設問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卷)和多個重要會議中有多篇關於領導幹部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家風文化,弘揚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紅色家風傳統,讚揚了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良好家風,並對新時代領導幹部家風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 【家風建設】傳承中華優良傳統 弘揚時代美好家風
    【家風建設】傳承中華優良傳統 弘揚時代美好家風 2020-11-10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回鄉祭祖別忘家風傳承
    不過,回鄉祭祖不能僅限於到逝去親子墳前祭拜,還要抓住這個難得時機,傳承好家風。   大家都知道,我們身上流淌著祖先的血脈,但我們身上又不僅流淌著祖先的血脈,還應該傳遞著祖先留下的寶貴精神,用當下流行的話語講就是家風。
  • 傳承紅色家風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
    傳承紅色家風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 "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中國文明網 傳承紅色家風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 2017-04-14 08:16:00
  • 傳承家風礪志氣
    在績溪縣瀛洲鎮瀛洲村章氏祠堂,傳承研究家訓的教師章觀金在為村民講解《章氏家訓》,其「耕讀傳家」的主旨深入人心。暮春的午後,績溪縣瀛洲鎮瀛洲村章氏祠堂,不少村民在農忙之餘陸陸續續趕來,等待一堂講解傳統美德的家風傳承課。祠堂當中的木質屏風上刻有從五代十國時期流傳至今的《章氏家訓》全文,側牆懸掛著醒目的「耕讀」二字。
  • 傳承好家訓 建設好家風——敦煌市幼兒園好家風家教主題宣講
    傳承好家訓 建設好家風——敦煌市幼兒園好家風家教主題宣講 2020-05-21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代傳承,中國人的家風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有家就有家風。很多人對於家風的定義都不太一樣。有人認為家風就是「家訓」,有人認為家風就是一種有形或者無形的「規矩」,還有的人認為家風更類似於一種美好的家庭狀態——一家人其樂融融,和諧、幸福、安康。
  • 粽葉飄香迎端午 親子誦讀展家風——柳城縣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
    在端午佳節來臨之際,由柳城縣婦女聯合會主辦柳城縣總工會、柳城縣團縣委、柳城縣衝脈鎮黨委協辦的2020年「柳州市柳城縣傳承好家風好家訓」——粽葉飄香迎端午·親子誦讀展家風志願服務活動,在柳城縣衝脈鎮指揮村兒童之家展開。
  • 陳小琴:孝老愛親,傳承溫暖家風
    過去,家風是一個大家族的傳承根本;現在,家風是一個小家庭的立足之所。父母的思想,決定了家庭的價值觀。父母的言行,引導了整個家庭的風氣,這風氣就是家風。家住賽罕區的陳小琴就用她的故事來詮釋關於家風的傳承。
  • 把紅色家風傳承下去
    紅色家風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家庭風尚或生活作風。據了解,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這次展覽運用家書、家訓、圖文、影像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32位優秀共產黨人的家風故事。每一個參觀者都能從中感受到紅色家風對中國共產黨人品質的塑造。   紅色家風裡有愛黨愛國、忠於理想的家國情懷。
  •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弘揚好家風」空中課堂(六十一) 2020-12-22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淑貞:用詩歌傳承優秀家風
    6月6日一大早,杏花嶺區勝利東街社區居民解淑貞,就將自己剛創作的關於傳承優秀家風的詩歌,發到詩友群中,和大家分享。出於對詩詞的喜愛,解大娘一直用詩歌向晚輩傳承家風家訓,在鄰裡之間傳為了佳話。「這次,我共創作了3首關於傳承家風的詩,歡迎大家點評。」解淑貞隨即將3首詩發在了詩友群中。
  • 萊山區濱海路街道:傳承家教家風 共繪幸福「華府」
    水母網12月11日訊(通訊員武林姣)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善良質樸的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載體。「春風化雨潤無聲」良好的家風如同無言的教育給子孫後代帶來幸福的滋養。今年10月萊山區濱海路街道婦聯在社區廣場打造了20米的「家風長廊」,該「家風長廊」集家訓、家風、家教等內容為一體,向居民宣傳「好家風、好家訓」,將「家風家訓」這一優秀傳統道德教育方式融入到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讓好家風走近居民身邊、走進居民家中。從2019年3月份開始華府社區婦聯在社區內廣泛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徵集活動。
  • 廉江:傳承好家風 弘揚好家訓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良好家風,提升家庭教育觀念,改善親子、家庭關係與和諧,7月24日,廉江市婦女聯合會、廉江市教育局聯合舉辦「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家庭教育講座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該市營造家風好、民風純,黨風正、政風清的良好氛圍,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 暖心分享,傳承良好家風
    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5月9日,賽罕區總工會在中專路街道開展「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主題座談會,邀請優秀職工代表分享最美故事,將良好的家風家教發揚光大。「我的家風可以簡單概括為孝老,明理,懂擔當,對我的工作來講,尤其作為基層的工作人員,面對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的時候,我們用心用情去為他們服務,做到孝老、敬老、愛老……」活動中,5位來自基層工會的優秀代表分享了自己家的暖心故事,生動形象地彰顯了好家風在個人乃至社會成長進步過程中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