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春的父親是一名教師,從小對他的寫字要求很嚴格,每年寒暑假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外玩耍時,他總在家練字。1993年15歲的他考入南通師範,開始系統地學習書法。「我對隸書是情有獨鐘的,一開始只覺得隸書漂亮,選擇的字帖也是《曹全碑》《乙瑛碑》這類秀美工整一路的。」吳旭春說,「2002年考入南師大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後,對書法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清代姚孟起說:「臨漢碑宜有石氣,然非拳曲之謂也。問:何為石氣?曰:不可說。」導師一遍遍示範的「金石氣」「摩崖氣息」卻給吳旭春帶來了茫然彷徨,「如何才能寫出不可說的『金石氣』我苦惱了很久。」每日練字六七個小時,耗費的紙張不可數,漢碑摩崖、觀清人隸書、摩林散老的臨作,終於吳旭春找到了感覺。
細觀吳旭春的作品,碑派的風格趨向明顯。他所創作的作品線條蒼勁有力,又不失厚重大氣。
漢瓦秦磚 世之所寶 67cm×67cm
風度雲開聯 180cm×33cm×2
吳旭春創作書法作品在「精」而不在「多」,有時從構思開始直到完成作品要花去幾周的時間,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當然靈感來的時候,也有個把小時就完成一幅創作的,只不過隨著對自身要求的不斷提高,一些作品還是需要耐心打磨的。」吳旭春所說的打磨不僅僅是書寫本身,技法層面已然解決後,他追求的是書法作品的「學究氣」。「書法寫的是文化、學識、涵養,沒有學養的滋潤,書法只能落入俗格。」讀書佔據了吳旭春工作之餘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們放寒暑假的時候,他會在書房裡待上整天。凡是與書法相關的歷史、文化、文學的書,都是他喜愛的。
小楷王世貞論書(局部) 33cm×33cm
《畫禪室隨筆》四則 60cm×33cm
楊慎論書 180cm×67cm
吳旭春的書法美在沉著。品讀旭春的書法作品,你可以發現這種沉著氣象在他的筆下是雄渾高古的、是衝淡樸素的、是纖穠典雅的,給讀者一種靜觀自得的想像和愉悅。
這種沉著之美來源於他對漢魏碑系書法傳統的傳承和積澱。他主攻漢隸,遍臨漢代隸書名碑法帖,尤於乙瑛、張遷、衡方著力最多,且能融會貫通,自成格局。其隸書創作筆墨酣暢、寬博凝重,古拙中不失靈動之趣、平實中時有生動妙境,頗為書壇所推崇。他兼習魏碑,師法北魏楷書樸茂俊逸之氣息,縱橫舒張之儀態、刀鑿石崩之意趣、斑駁滄桑之深沉,在他的筆下,楷法與隸法自然交融,在一幅作品中往往跌宕與跳躍交替,而又復歸、統一於沉寂平靜之中,正所謂《詩品》所言「海風碧雲,夜渚月明」之美!
這種沉著之美得益於他對唐宋佛系書家現象的研究與汲取。他長期沉浸在古代僧家書法史和代表書家著作的系統研究之中,在學術上取得很高成就的同時,他自己的書法創作理念也不自覺地受到了洗禮和浸潤。其實,如龍門二十品之類之北魏造像書法也都源於佛教。佛家書法崇尚空寂、至簡和無我,這種審美取向與旭春的筆墨不期而遇,而且深深地相互影響著、交融著,更使他的書法線條多了幾許空靈、洗鍊和衝和,多了幾分宗教的色彩與想像的空間。正如《書譜》所言「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之境!
這種沉著之美更來源於他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學者書家情懷。旭春自謙「訥齋」,正是他作為書法專業的學者風範體現。他在南師大讀研期間,師從尉天池、王繼安、常漢平諸先生,傳承的正是雄強、博大、厚拙的碑派藝術精神。而後回到通大校園,這種沉著厚樸的基因一直在他的筆墨實踐中得以生發、成長和升華。加上他儒雅的文人士大夫的藝術情懷,平靜而少語的表象下,蘊藏著更多的是激情,流淌在他的筆墨線條下的一定是有定力、有張力的藝術生命,所謂的「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恰似他如今的從容與沉著。
——南通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丘石
已經好多年了,很少有人敢請我寫評論,據說是怕我說實話之故。昨天旭春兄希望我能對他的書法說上幾句,可見他的自信。自信是做好藝術的必要條件,只有腳踏實地的人才會有。
一件優秀的書法我以為至少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精湛的技術、獨特的風格、高雅的格調(韻味)。五體之中,旭春最喜歡隸書,而我以為他的唐楷、北碑以及草書,也都有足夠的好。總的來說:旭春書法技巧精湛,格調偏向崇高而優美略存,個人風格已見端倪,正處在形成過程中,以後如何遠離時風、鍛造真我,當是他面臨的最大挑戰。
旭春書不如文,文不如人。故我推崇旭春。
——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楊諤
吳旭春擅長楷、草、篆、隸、行諸體,並能以多種風格表現,字書如其人,不追求外在形式的花哨,而致力於以平和之態去表現書法的內質之美,所作溫厚純雅,別有韻味。在這諸體中,又以小楷、隸書、行草最為出色。其小楷精整靈動,點畫間的碰接極為巧妙,使字內空間與字外空間貫通一氣,整體上顯得空靈虛和,有蕭散出塵之致。他二十多歲時參加全國正書展,向世人展示的即是小楷作品。吳旭春的隸書則以平正為尚,不故作變形,用筆豐實厚重,頗得漢隸力勁氣厚之旨。其行草則取法二王,又參晚明諸家之勢,努力將精巧含蓄與雄放恣肆融為一體,線質圓渾、結字精巧,既富有書卷氣、耐人品讀,又通篇洋溢著張力、動人心魄。
吳旭春的書法之路走的是化嫻熟技巧於書法內質、融深厚修養於筆墨,不炫外在的形式、不賣弄技巧、直取書法內在之美的專業之路,其可貴之處就在於能以平和之心、沉靜之態去對待書法,不盲目追隨時風,不計較一時的得失,而直追傳統書法之內核,求純、求雅,以書法寫己之心境、以書法寫己之性情,不求意而意自至、不求境而境自生。
——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 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