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春: 字如其人——樸且雅

2021-02-08 南通畫報


吳旭春,1979年6月生於江蘇海安。2005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美術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理論教育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主任,南通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通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夏日的南通大學鍾秀校區特別寂靜,校園裡零零散散的學生穿梭著,大部分學生都在假期。藝術學院的辦公樓隱在一小片樹林之中,有些破舊了。走上二樓,吳旭春正在辦公室忙碌,為了準備迎接藝術學院的新生入學事宜。辦公室的陳設十分簡單,偌大的書桌上鋪著菸灰色的毛氈,書桌的右側無規則地擺放著硯臺、毛筆、碧溪、鎮紙……另一側是一疊書壓著厚厚的宣紙。辦公室的牆上掛著幾幅裝裱好的作品,隸書、魏碑、大篆、草書各有涉獵。


吳旭春的父親是一名教師,從小對他的寫字要求很嚴格,每年寒暑假當別人家的孩子在外玩耍時,他總在家練字。1993年15歲的他考入南通師範,開始系統地學習書法。「我對隸書是情有獨鐘的,一開始只覺得隸書漂亮,選擇的字帖也是《曹全碑》《乙瑛碑》這類秀美工整一路的。」吳旭春說,「2002年考入南師大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後,對書法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清代姚孟起說:「臨漢碑宜有石氣,然非拳曲之謂也。問:何為石氣?曰:不可說。」導師一遍遍示範的「金石氣」「摩崖氣息」卻給吳旭春帶來了茫然彷徨,「如何才能寫出不可說的『金石氣』我苦惱了很久。」每日練字六七個小時,耗費的紙張不可數,漢碑摩崖、觀清人隸書、摩林散老的臨作,終於吳旭春找到了感覺。

細觀吳旭春的作品,碑派的風格趨向明顯。他所創作的作品線條蒼勁有力,又不失厚重大氣。

漢瓦秦磚 世之所寶 67cm×67cm

風度雲開聯 180cm×33cm×2


吳旭春說,刻意地追求「金石氣」反而會讓作品顯得瑣碎做作、生澀渾濁,自己曾經也走入這樣的誤區,創作時氣息的暢達和線條的流動受之影響。有一天,吳旭春在翻看樓蘭殘紙上隨意書寫的文字時,猛然醒悟,自然書寫的狀態才是根本。將率真、自然加入隸書書寫中,作品則更多一絲質樸率性、多一點清氣、多一點「書卷氣」。


吳旭春創作書法作品在「精」而不在「多」,有時從構思開始直到完成作品要花去幾周的時間,他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當然靈感來的時候,也有個把小時就完成一幅創作的,只不過隨著對自身要求的不斷提高,一些作品還是需要耐心打磨的。」吳旭春所說的打磨不僅僅是書寫本身,技法層面已然解決後,他追求的是書法作品的「學究氣」。「書法寫的是文化、學識、涵養,沒有學養的滋潤,書法只能落入俗格。」讀書佔據了吳旭春工作之餘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們放寒暑假的時候,他會在書房裡待上整天。凡是與書法相關的歷史、文化、文學的書,都是他喜愛的。

小楷王世貞論書(局部) 33cm×33cm

《畫禪室隨筆》四則 60cm×33cm

楊慎論書 180cm×67cm


「書法是可傳承的,當一名教師,帶著學生將書法傳承下去是我一直的想法。」吳旭春說,他自2005年起在南通大學教學至今已有15年。當年從南師大畢業後擺在他面前的有好幾條道路可走,但他仍然堅定地選擇成為老師。學生們非常喜愛上吳旭春的課,他從不去限定學生的風格,「每個孩子都有他們更為感興趣的點,有的喜歡精緻唯美的書法風格,有的喜歡磅礴大氣的書法風格,教授他們所需要的,讓他們能夠自由地發揮。」這些年,熱愛書法學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吳旭春坦言:「讓書法能繁榮健康地朝正確的方向發展,我能做的微不足道。優秀的傳統文化要正確地傳承下去是我作為一名書法從業者內心的希冀,給學生們正確的書法審美導向,我影響我的學生,我的學生今後走向社會能夠影響更多人。」



吳旭春的書法美在沉著。品讀旭春的書法作品,你可以發現這種沉著氣象在他的筆下是雄渾高古的、是衝淡樸素的、是纖穠典雅的,給讀者一種靜觀自得的想像和愉悅。

這種沉著之美來源於他對漢魏碑系書法傳統的傳承和積澱。他主攻漢隸,遍臨漢代隸書名碑法帖,尤於乙瑛、張遷、衡方著力最多,且能融會貫通,自成格局。其隸書創作筆墨酣暢、寬博凝重,古拙中不失靈動之趣、平實中時有生動妙境,頗為書壇所推崇。他兼習魏碑,師法北魏楷書樸茂俊逸之氣息,縱橫舒張之儀態、刀鑿石崩之意趣、斑駁滄桑之深沉,在他的筆下,楷法與隸法自然交融,在一幅作品中往往跌宕與跳躍交替,而又復歸、統一於沉寂平靜之中,正所謂《詩品》所言「海風碧雲,夜渚月明」之美!

這種沉著之美得益於他對唐宋佛系書家現象的研究與汲取。他長期沉浸在古代僧家書法史和代表書家著作的系統研究之中,在學術上取得很高成就的同時,他自己的書法創作理念也不自覺地受到了洗禮和浸潤。其實,如龍門二十品之類之北魏造像書法也都源於佛教。佛家書法崇尚空寂、至簡和無我,這種審美取向與旭春的筆墨不期而遇,而且深深地相互影響著、交融著,更使他的書法線條多了幾許空靈、洗鍊和衝和,多了幾分宗教的色彩與想像的空間。正如《書譜》所言「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之境!

這種沉著之美更來源於他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學者書家情懷。旭春自謙「訥齋」,正是他作為書法專業的學者風範體現。他在南師大讀研期間,師從尉天池、王繼安、常漢平諸先生,傳承的正是雄強、博大、厚拙的碑派藝術精神。而後回到通大校園,這種沉著厚樸的基因一直在他的筆墨實踐中得以生發、成長和升華。加上他儒雅的文人士大夫的藝術情懷,平靜而少語的表象下,蘊藏著更多的是激情,流淌在他的筆墨線條下的一定是有定力、有張力的藝術生命,所謂的「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恰似他如今的從容與沉著。

——南通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丘石


已經好多年了,很少有人敢請我寫評論,據說是怕我說實話之故。昨天旭春兄希望我能對他的書法說上幾句,可見他的自信。自信是做好藝術的必要條件,只有腳踏實地的人才會有。

一件優秀的書法我以為至少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精湛的技術、獨特的風格、高雅的格調(韻味)。五體之中,旭春最喜歡隸書,而我以為他的唐楷、北碑以及草書,也都有足夠的好。總的來說:旭春書法技巧精湛,格調偏向崇高而優美略存,個人風格已見端倪,正處在形成過程中,以後如何遠離時風、鍛造真我,當是他面臨的最大挑戰。

旭春書不如文,文不如人。故我推崇旭春。

——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楊諤


吳旭春擅長楷、草、篆、隸、行諸體,並能以多種風格表現,字書如其人,不追求外在形式的花哨,而致力於以平和之態去表現書法的內質之美,所作溫厚純雅,別有韻味。在這諸體中,又以小楷、隸書、行草最為出色。其小楷精整靈動,點畫間的碰接極為巧妙,使字內空間與字外空間貫通一氣,整體上顯得空靈虛和,有蕭散出塵之致。他二十多歲時參加全國正書展,向世人展示的即是小楷作品。吳旭春的隸書則以平正為尚,不故作變形,用筆豐實厚重,頗得漢隸力勁氣厚之旨。其行草則取法二王,又參晚明諸家之勢,努力將精巧含蓄與雄放恣肆融為一體,線質圓渾、結字精巧,既富有書卷氣、耐人品讀,又通篇洋溢著張力、動人心魄。

吳旭春的書法之路走的是化嫻熟技巧於書法內質、融深厚修養於筆墨,不炫外在的形式、不賣弄技巧、直取書法內在之美的專業之路,其可貴之處就在於能以平和之心、沉靜之態去對待書法,不盲目追隨時風,不計較一時的得失,而直追傳統書法之內核,求純、求雅,以書法寫己之心境、以書法寫己之性情,不求意而意自至、不求境而境自生。

——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 方波

相關焦點

  •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這人啊,長得好看的,不見得就是好人;長得醜的,也不見得就是壞人。好人一生中不見得沒做過一件壞事;壞人一輩子也不可能一件好事都沒有。羽觴齋臨摹蘭亭序好比一個幼童,總是一廂情願第地認為,好看的人,一定就是好人,不好看的人,一定就是壞人。究其原因,不過是天真幼稚,未諳世事而已。
  • 為什麼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
    人的言行,舉止,以及性格決定其對事物的認識和感知。那麼「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畫如其人」這句話有道理嗎?我覺得有。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性格,都可能從一個的文章,字裡,以及畫意中感知的到。一篇文章,寫得一手字,畫的一幅畫,都是源於作者當時的心靈變化而創作出來的。就拿我們平時練習毛筆字的時候。如果心境浮躁,寫出來的字就比較漂浮。
  • 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助理,吳旭春副教授書法作品欣賞
    吳旭春現為南通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理論教育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主任,南通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字如其人,筆跡心理學
    字如其人這種基因古已有之,被稱為「東方黑格爾」的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他的著作《藝概》中這樣說道:「書,如也,如其學,如其志,如其才,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即「字如其人」。如果一個人他寫的字一筆一划,像是印表機列印的一樣,那他可能是一個辦事認真,紀律性很強的人,習慣書寫這種字體的人責任心都很強,辦事穩重踏實,但有的時候你也會感覺他們比較死板,不會變通。
  • 書信記憶 字如其人
    家書抵萬金,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得以傾訴,感情才能升溫。大小事情,殷殷叮嚀,冷熱寒暖,開心難過,全都可以訴諸筆端,如緩緩溪水流淌心間,每一個字都是靈動的音符,撥弄著心弦。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字體現一個人的性情和內心。當書信穿越日月風塵送達到另一個人手中的時候,那帶有溫度的文字,一筆一划地描繪著寫信人的喜憂,眉眼和姿態,甚至一聲笑一聲嘆息,見字如面,大抵如此。
  • 字如其人,真是這樣嗎?
    練習過書法的人,一定對「字如其人」這一說法不陌生。許多中小學教師往往也強調這一點,反覆突出練字的重要性。一旦教學受挫,還可以轉移批評方向,借評字旁敲側擊,規勸學生。 多數人默認了類似的觀點——字跡圓順、筆調柔和的人,較親切,適應性強;字跡工整、方方正正,則性格嚴謹,注重原則;草書飛揚、放蕩不羈,多數情懷浪漫,富有創造力。
  • 對「字如其人」之說怎麼看?
    字如其人"這句千古名言,之所以流傳長盛不衰,說明它本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和積極意義。但又要辯證理解,特別是具體到個體的人不能一概而論。蘇軾《論書》中說,"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世之小人字書雖工,而其神情終有睢忓側媚之態"。蔡京、秦檜的字雖也被收入《三希堂法帖》,但未聞有多少人臨寫,是因為人品差,還是因為字裡確有「奸相"之態呢?
  • 這是真正的字如其人!
    今年的雨特別多,讓人愁苦,像是秋天一樣蕭瑟寒寥。臥病的詩人,看故鄉的海棠,從繁花盛開到萎謝凋零,紅如胭脂白如雪的花瓣,一一墜落汙泥。「臥」「聞」二字正是「石壓蛤蟆」,扁平,難堪,破爛,這或許正是他親身經驗到的人生,正是他要講述的人生。
  • 央視一套公布正確握筆姿勢:見字如面,字如其人
    見字如面,字如其人。寫得一手好字離不開正確的握筆姿勢。由於兒時握筆姿勢太過隨意,一直保持到現在。握筆姿勢看似隨意,實則影響很大。戳圖錯誤姿勢的各種類型,正確姿勢的要點。
  • 為什麼說「字如其人」?書法寫的是心理與情感
    所謂字如其人,是指書法家與他的作品相似即作者的性格特點像什麼,字的風格就接近甚至完全相似,比如作者高大魁梧且體型顯胖,那麼他的字通常是豪放、粗狂,線條渾厚豐腴,瘦者則線條纖細等。字如其人, 是有科學依據證明的,不僅是書法家的作品字如其人,普通人寫字亦然,只不過他與書法家的有所區別,因為寫字是大腦的意識形態通過手轉向筆,也就是說,手把腦的意識形態轉入筆端,那麼,什麼樣的意識形態便體現什麼樣的字跡來。
  • 美女畫家的書法,平靜雅致,字如其人
    美女畫家的書法,平靜雅致,字如其人 清劉熙載《藝概》:「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字如其人」並不是一句空話,是無數前人總結出來的,一個人的字跡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這個人的才情、學識和志向,我們說一個人讀過的書沒有白讀,就像吃過的飯沒有白吃一樣,雖然不記得吃過什麼,但都長成了骨血和肉,這是形式的外在體現,書法則是一個人讀書和閱歷的內涵體現,一個人讀過的書和經過的事,都會通過他的字表現出來。
  • 「字如其人」看看你寫的字對應你的那種性格!
    我們每個人學字的時候,老師、父母都在要求我們要好好寫字,因為「字如其人」「人如其名」,小時候的我們不以為意,覺得不就是寫字嘛,能寫出來不就好了,那麼那麼多的講究,當我們長大時才發現一個的字確實能影響你的一生。
  • 都說字如其人,如何讓孩子寫出一手好字?
    現在電腦橫行,還有多少人在用筆寫字呢?你的小孩寫字好看麼?有句老話說得好「字如其人」,我認為說得不僅僅是字體寫得好壞和人的外貌有一定聯繫,我認為一個人的字體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內在以及一個人的處事態度和未來的走向。
  • 字如其人:如何通過一幅字去看人性格?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所謂字如其人,說的是學,才,志的綜合體現。與人品無關,與德行無關。眾所周知,書法是藝術的一種。任何藝術成就高低,跟人品都沒有關係的。一個人的字,在初級階段,是能暴露一個人的性格的,握筆緊寫字重,可能是內心很敏感的人。寫字行不成行,列不成列,可能是神經大條的人。
  • 字如其人的謙謙君子潘粵明
    熟悉潘粵明的人,都知道他的前妻是董潔。他們兩是從2005年的時候,因雙方合作拍攝電視劇《紅衣坊》與潘粵明結識,在劇中兩人扮演一對幾經曲折的情侶。然後2006年1月的時候,兩人確立了戀愛關係。不論是非,雙方分手不會去詆毀對方的人,人品都不會差,字如其人。
  • 「字如其人」,你能寫得一手好字嗎?
    如今是一個拼顏值的時代,顏值不單單指一個人的容顏,還包括他的言行舉止,以及他寫出來的字。俗話說 「字如其人」,在我們開始學寫字的時候,家長都會千叮嚀萬囑咐的說,把字寫好看點,字是你的第二張臉,即使寫不好看,寫端正點也行。但隨著電腦和智能機的廣泛使用,大多數人都陷入了「打字如飛梭,寫字像狗爬」的窘況。
  • 劉春霖|末科狀元,字如其人
    劉春霖書聯立軸關於這個狀元的由來,還有幾個故事。且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戊戌政變首腦康有為和梁啓超、革命黨人孫中山等讓朝廷頭疼的人,都是廣東人,慈禧很是不悅:「(除了朱汝珍)還有誰?」「直隸肅寧劉春霖。」那一年天下大旱,恰如當前的政治局面。「春霖」這等好字讓慈禧覺得如逢「甘霖」,於是頒旨:劉春霖為甲辰科(1904年)狀元 。
  • 鍾南山字如其人,赤子之心,國士無雙!
    看鐘南山的字,便知字如其人 國士無雙,赤子之心 —村上春樹 5、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 6、魚說,你看不到我眼中的淚,因為我在水中。水說,我能感覺到你的淚,因為你在我心中。—村上春樹 7、在某種情況下,一個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要傷害另一個人。
  • 字寫的好人品一定不差?「字如其人」是真的嗎?
    中國古代流傳著字如其人的說法,這種說法是否正確,有很多人就會質疑,甚至有人認為在古代舉蔡京、嚴嵩這種人書法非常好,但是確實千古奸臣,怎麼能說是字如其人呢。
  • 字如其人,書法可以看出人的性格和人品嗎?
    「字如人面」,「字如其人」出自古人之語,古人是智慧之人,也是從長期的實踐經驗中而來。什麼事情都是有因果關係的,有因就有果,從書法可以看出人的性格,看出人品來,這也是一種因和果的關係,當然也是一種規律,但什麼事情都會出現也個別現象,也就會有例外,這就是說,不能說書法能看出人的性格和人品來就拿此給每個人對號入座,這也是不妥,不可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