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南京有個姓張的大戶人家,家裡有個女兒名叫張翠蓮,長得是貌美如花,風姿卓絕。
張翠蓮在十五歲的時候便和同鄉的一位公子定下了婚約,沒想到她卻愛上了一個叫張貴生的窮書生。
這自然遭到了翠蓮父母的極力反對,可是翠蓮是個有主意的人,覺得自己的終身大事不能讓別人來定奪,於是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她跟著張貴生一起私奔到了蘇州的鄉下。
來到這裡後,張貴生在村口蓋了一間草房子,兩人便以夫妻之名居住了下來。
在這裡兩人雖然過得貧困,生活卻很幸福,不久之後翠蓮還為桂生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
日子本該這麼平靜地過下去,不料在兒子兩歲的時候突然生了場重病夭折了,這個打擊對兩人非常大,尤其是翠蓮,整天陷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人也變得瘋瘋癲癲起來。
又過了一段時間,翠蓮積鬱成疾離開了人世,張貴生將她埋葬在屋後的空地上後也失魂落魄地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後來,村子裡晚歸的人經常看到村邊那個草房子裡有燈光閃爍,還經常聽到一個女人低聲哭泣的聲音。
久而久之,草房鬧鬼的事情便在村裡傳開了,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村民們都不敢靠近那座草房。
後來,村裡有戶人家生孩子,生下的男嬰是個早產兒,身體特別虛弱,很多人見了都說這孩子養不成。
果不其然,孩子生下來的第三天便睜不開眼睛了,呼吸都沒有了,孩子母親見孩子身上都涼了,只能強忍著悲痛讓丈夫將孩子連夜扔到了村邊的亂墳崗。
那時候鄉裡有個傳統,就是夭折的嬰兒不能埋葬,而是裹上一層衣服將其放到外邊,俗稱「餵狗」。
這片亂墳崗離那鬧鬼的草房不遠,丈夫去的時候心驚膽戰,將孩子放到亂墳崗後沒有過多停留,轉身便往家跑去。
第二天夜裡,村民們發現了一件更加邪乎的事情:半夜三更,鬧鬼的草房裡竟然傳來了嬰兒的啼哭聲,搞得大家更加害怕了。
嬰兒啼哭的聲音一直在村裡持續了好多天。這天白天,幾個膽大的村民聚集在一起,決定去看一看那草房裡到底有什麼東西。
幾個人撞開草房的房門後發現這屋子裡收拾得非常乾淨,就像是有人住在這裡一樣,再一看炕上有一個裹著花被子的嬰兒正在熟睡。
幾個年輕人當中正好有一個是當初那戶人家的丈夫,當他看到炕上的嬰兒的時候驚訝地叫出了聲,這個嬰兒竟然是自己的孩子!
原來,當初那嬰兒並沒有完全死亡,只是憋住了一口氣,其實還有微弱的呼吸,只是沒有被人察覺出來。
丈夫見這孩子面色紅潤,臉上也比以前胖了不少,和以前病懨懨的樣子簡直是判若兩人,於是他急忙將孩子抱回了家。
一家人見了失而復得的孩子自然是歡喜得不得了,妻子將這孩子抱在懷裡再也不肯放手,直嘆老天有眼。
當天半夜,丈夫突然聽到有人在大門,伴隨著一個女人悽慘地哭泣聲,他立刻明白了,這是有「人」來要孩子了!
一家人誰也不敢去開門,那哭聲就一直持續著,直到雞叫的時候,那哭聲才消失。
經過深思熟慮,第二天丈夫帶著妻子,妻子抱著孩子一起來到了村頭的那間草房。
夫妻二人在草房門前跪下,說道:「姑娘,你是個好人,你救了我們的孩子,我們全家人都感謝你,你以後就當孩子的乾娘吧,等他長大後讓他給你磕頭,現在孩子還小,你就別找他了,那樣會把孩子嚇到的。」
從那以後,那位女子果然再也沒有去他家敲過門。
嬰兒漸漸長大了,後來每年到了清明節,夫妻二人都會帶著孩子去那女子的墳前祭拜,孩子懂事以後問那墳墓裡面的人是誰?
父親神色莊重地告訴他:「她是你的乾娘,她有恩於你,你以後每年都要過來祭拜!」
再後來,那孩子長大了,長大後考取了功名,身體一直都非常健康,他漸漸地知道了當初女鬼救自己性命的事情。
於是,他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專門請了許多和尚來為自己的乾娘超度,又重新將她厚葬了。
這件事在當地一直流傳了很久,只是當初那個女鬼是如何將一個只剩一口氣的嬰兒救活,又將他養得健健康康的,至今仍然是個謎,誰也答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