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寶寶蹬腿踢被子那是在長個,是好事兒!」
可這個說法顯然是說不通的,因為蹬腿和長個並沒有必然聯繫。
長高是生長激素調節的,像是正處在生長期的嬰幼兒,晚上睡覺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所以,即使寶寶睡覺不蹬腿,也照樣會長高。
而蹬腿則是神經系統控制的,寶寶睡覺的時候突然抽搐著蹬一下腿,被稱為「入睡抽動」,一般發生在淺睡眠階段。而且除了蹬腿,寶寶還會有搖頭、皺眉、翻身等現象,這都屬於神經組織的自我調整。
當然啦,寶寶睡覺時蹬腿踢被子還有可能是因為:
被子過厚、過重,會使寶寶感到悶熱、出汗踢被,加重醒後疲勞感和患感冒的機率,還會壓迫胸部,影響寶寶的正常呼吸,導致睡眠質量直線下降。
此外布料的材質讓寶寶感覺到與身體的接觸不舒服,衣服穿得太多,也會引起寶寶的不適。所以寶寶在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不爽時,只能靠各種蹬腿踢被來表達了。
處於發育階段的寶寶,當需要的營養跟不上,出現缺鈣的情況時,也會導致晚上睡覺蹬腿踢被的情況。除了睡覺愛蹬腿,缺鈣的寶寶往往入睡後多汗,不易進入沉睡狀態,易驚醒。
家長可以從多方面來判斷寶寶究竟是不是因為缺鈣導致的蹬腿,或是就醫由醫生綜合寶寶的症狀做出判斷,切勿盲目給寶寶補鈣!
行走過多或是活動量過大,寶寶在睡眠的過程中就會因大腦皮質的個別細胞群處於興奮狀態而做夢,並通過運動中樞引起蹬腿的動作。
因此,家長要注意減少對寶寶身體的各種刺激,如不要受涼、不要過於疲勞、睡前不要過於興奮等,這樣才有利於寶寶的睡眠。
當寶寶出現某些疾病時,例如扁桃體肥大而導致的兒童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晚上睡覺也會出現蹬腿的情況。
當然,蹬腿並不一定就是疾病引起的,但如果寶寶蹬腿並伴有驚醒、坐起、哭鬧等現象,就可能是疾病引起的了。
有木有什麼可靠的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讓媽媽睡個安穩覺呢?或許大家可以試試這幾個辦法。
包裹式睡袋適合0-3個月的新生兒,這個時期的寶寶有驚跳反射,並且需要頻繁更換尿片,包裹式睡袋可以將寶寶的手臀裹住,還原在媽媽子宮裡安全的感覺,並緩解新生兒驚跳反射,能讓寶寶睡得更安穩,特別適合新生兒。
不睡覺時或滿3個月後,可以換成將手臀放在外面的穿法,既能讓寶寶自由活動,也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但這種睡袋只合適3個月內的寶寶使用,使用時間很短,如果想要經濟實惠,又想緩解寶寶驚跳反射,推薦寶媽們用毛毯或柔軟的包巾,採用嬰兒襁褓法來代替包裹式嬰兒睡袋。
嬰兒襁褓法打包方式如圖:
如果寶寶不喜歡穿睡袋的話,那麼也可以給寶寶使用空調,這樣就算寶寶踢了被子,也不用擔心著涼了。
不過,在使用空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2個問題:定期清潔空調,最好搭配加溼器一起使用。
除了購買睡袋,心靈手巧的媽咪也可以自已動手製作經濟又實用的寶寶防踢被。
方法1:
1、準備一根有孔橡皮筋。
2、縫成下圖中的形狀,其中圓形橡皮筯的大小要略大於寶寶的腳踝的尺寸。
3、把寶寶蓋在腳腕處的毛巾被邊上縫兩顆紐扣。
4、成品圖如下,任小傢伙有多厲害的腿功都踢不掉被子啦!
方法二:
可以在寶寶被子的被子裡縫一根繩子,縫在寶寶腋下的位置,寶寶睡覺的時候,就把繩子在寶寶身上系一圈,寶寶怎麼踢被子都踢不開了!
第一步:將布帶定到蓋脖子的位置
第二步:布帶一邊長一點
第三步:被子折起來和枕頭擺好
第四步:將寶寶安放在睡覺的位置上
第五步:用布帶綁到腋下,感覺舒適為好
第六步:給寶寶蓋好被子就ok了,大可讓他慢慢踢去!
方法三:
製作紐扣款、布帶款和魔術貼款睡袋。
據N位媽媽親身驗證,認為紐扣款和布帶款的更好。魔術貼款的睡袋不實用,雖然看著方便,但容易掛衣服、有點硬、怕劃到孩子、不如扣子布帶!
(1)紐扣款
第一步,準備好毛巾或者毛巾被,平鋪在床上
第二步,按照大概被子寬度的1/3對摺兩下
第三步,在被子的左邊縫幾個紐扣,被子右邊剪幾個小洞,扣起來即可
(2)布帶款
布帶款的做法跟紐扣款的差不多,就是在被子的左右兩邊對應縫上小布帶即可。
(寶寶睡得可香了!)
(寶寶「穿」上的細節圖)
這些防踢被的小絕招,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