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又出現新變化,這一次,有點猛。
一種和它相關聯的怪病,正在全球蔓延。而最近一次,就發生在我們鄰國——韓國。
為何這麼緊張?
速度太快了。
僅僅一個多月,從歐美開始,全球已有13個國家出現,並且有死亡病例。
病情很嚴峻。
與川崎病十分相似——這病,被稱為「兒童心臟的隱形殺手」。
連世界衛生組織都表示:要警惕這種「怪病」。
新冠肺炎發展到現在,種種「意外」說明,我們目前對新冠的認知,還只是冰山一角。
如今,病毒成謎,它引來的怪病也成謎。
這種可怕的「兒童怪病」,會蔓延到我們身邊嗎?
此次大規模出現的「兒童怪病」
是怎麼回事?
這次的「兒童怪病」來勢洶洶。
最初報告病例的,是英國。
從4月份報告首例後,截止目前,英國至少有75~100名兒童出現症狀,已造成1人死亡,為14歲男孩。
旁邊的法國,情況也不樂觀。
自3月份起,已累計報告144例兒童類川崎病病例,包括1名死亡病例,為9歲兒童。
情況最為嚴峻的,是美國。
美國有超過250名兒童確診,關聯到14個州。其中157例在紐約。已有3例死亡,其中包括一名5歲兒童、一名7歲兒童及一名18歲青少年。
期間,以色列、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相繼報告類似病例。
加上這次的韓國的疑似病例,發病地區已擴大到全球14個國家。
不過,放心的是,我國暫時無相關通報。
這病很嚴重嗎?
川崎病,本身也是個謎,是至今發病原因不明的一種罕見病。
因為最早由日本的一位名叫川崎富作的醫生報導,因此命名。
一般5歲以下的兒童最容易得病。症狀表現為持續發熱、皮膚出現紅疹、眼結膜充血、舌頭布滿紅色點點、全身淋巴結腫大等。
這次蔓延全球的怪病,也出現了類似川崎病症狀,同時還有中毒性休克症候群。
據外國媒體報導,不少患兒發燒、皮疹、嘔吐、頸部淋巴腫大等,部分還會腹痛、頸痛、喉嚨痛、血絲眼等,並且多器官受損(心臟、肺、神經等)。
嚴重時還會使心臟癱瘓,危及生命。
此前的新冠疫情中,兒童確診病例相對較少,症狀也較輕。
誰都沒料到,大人好不容易挺過來了,現在又輪到孩子。
為何說這病與新冠有關?
目前,多國認為,這病跟新冠病毒存在某種聯繫。
從數據上看,大部分患者都曾感染新冠肺炎,或跟確診病例有過接觸。
法國的病例中,52%的患兒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包括那例死亡病例。
紐約的病例中,有90%的病例對病毒或抗體的檢測呈陽性。
前段時間,中國香港醫管局曾對14名川崎病患兒進行新冠檢測,結果有3人的血清抗體呈陽性。
荷蘭某醫院曾收治的20名川崎病兒童中,11人血液中有新冠抗體。
此外,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研究發現,義大利新冠疫情暴發後,在嚴重地區,類似川崎病的發病率增加了30倍。
新冠帶來的傷害,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
從肺部,到多器官損傷。
那麼這一次「兒童怪病」,是否跟新冠病毒攻擊了免疫系統,影響了免疫穩態有關呢?
目前還不得而知。
5月14日,美國疾控中心正式將它與新冠病毒感染進行關聯,並發布預警信號。
有傳染性嗎?
這次新出現的類川崎病,尚不確定是否有傳染性。
而川崎病本身,是沒有傳染性的。
是免疫系統的問題,可能與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有關。
「怪病」只攻擊孩子?
不不不。這次怪病,很可能不挑人。
川崎病發病人群年齡普遍很低,5歲以下的居多。
但這次的類川崎病不一樣,年齡層稍微偏高,十幾二十歲的都有。
比如美國,就有一名20多歲的成年患者。
因此,不排除成人也會有感染風險。
會有什麼後遺症嗎?
川崎病最大的後遺症是冠狀動脈損害。
如果在急性期(10天內)不治療,極有可能導致巨大冠狀動脈瘤,或者後天性心臟病。成年後,很容易心臟病發作。
而這次類川崎病的症狀,可以看出,要嚴重得多。
患者以後面臨的後遺症,是個未知的深淵。
能治好嗎?
有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可能間接影響了人們的免疫系統,由此引發類似川崎病的症候群。
對於一些輕症患兒,國外目前已有有效治療手段,比如使用免疫調節劑等。
一些重症患兒,則需治療心臟炎症。
最關鍵的是,早發現,早治療。
一開始由於警覺性不強,法國去世的那名9歲男孩,便錯失了最佳時機。
出現高熱,並伴隨腹瀉和皮膚紅斑,但醫院認為是普通的猩紅熱,開具處方後便讓他回家治療。
如今,其父母已對醫院提出控告。
會蔓延到我們身邊嗎?怎麼預防?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已經復學了。
身邊一些奶爸奶媽,聽說了類川崎病的新聞,已經緊張到不讓孩子上幼兒園了(暫時)。
那我們能做什麼呢?
老生常談一句:該做的防護還是得做。
比如——
戴口罩、勤洗手
畢竟病毒太狡猾
就冷不丁殺了個回馬槍
讓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