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
8月7日晚間,信義玻璃(00868.HK)發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益74.5億港元(單位下同),同比下滑3.8%;股東應佔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5.8%;基本每股收益53.1港仙;擬每股派現25.0港仙。
而或受股東應佔利潤增長這一利好消息刺激,今日開盤該股價便一路上揚,隨後漲幅逐步收窄,截止發稿其股價上漲1.06%至7.66港元,總市值為306.93億港元。
(行情來源:富途)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前不久兩度被GMT機構沽空的信義玻璃,究竟是不是徹底從這一場「陰霾」中走出來了?
中期淨利同比增長5.8%
據公開資料顯示,信義玻璃(0868.HK)是「玻璃大王」李賢義信義系的核心平臺,成立於1988年,2005年於香港主板上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玻璃製造商之一。其產品涵蓋浮法玻璃、汽車玻璃和建築玻璃等領域,並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福特、通用、大眾等整車製造商納入全球供貨商體系,與奇瑞、宇通、福田等民族自主品牌結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在「玻璃大王」的加持下,該公司的業績一直維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
財報顯示,2018年公司營收160.15億港元,同增8.7%,歸母淨利42.37億港元,同增5.6%。其中,該公司主要產品浮法玻璃收入為84.24億港元,同增5.1%,毛利率32.4%;汽車玻璃收入42.52億港元,同增8.7%,毛利率43.9%。從整體上來看,信義玻璃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均創出了歷史新高。
(資料來源:wind)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信義玻璃的派息也一如既往地維持較高水平,引人眼羨。據財報顯示,2018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為105.7港仙,繼續維持高派息率,擬派末期息每股27港仙,全年共派息52港仙,派息比例49%
不過,受年初以來浮法玻璃價格一直疲軟的因素影響,其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也產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據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益74.5億港元,同比下滑3.8%;股東應佔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5.8%;基本每股收益53.1港仙;擬每股派現25.0港仙。此外,毛利率於6個月回顧期內減少至36.1%,而於2018年則為37.7%。
(資料來源:信義玻璃財報)
而對於此,信義玻璃在財報中解釋稱,收益減少乃由於浮法玻璃業務有所下跌所致。具體而言,平均售價降低乃由於市場環境競爭激烈及人民幣貶值導致浮法玻璃收益較2018年同期下跌14.7%。
此外,毛利率下降1.6%則主要是由於市場環境競爭激烈導致售價降低,及於中國對環境更嚴格的關注導致更高的生產成本,從而使得浮法玻璃的毛利率下跌。同時,汽車玻璃的毛利率輕微上升主要由於人民幣貶值,而約78%汽車玻璃乃由海外銷售貢獻所致;建築玻璃業務的毛利率輕微上升,主要由於期內平均售價上升所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信義玻璃似乎對該財報的表現還比較滿意,其在財報中表示:縱使受到中美摩擦影響,該公司業績仍然保持穩定增長。
「作為全球玻璃行業主要參與者之一,本集團通過適時而具策略性地擴大不同產品分部之產能,及在國內外不同地區建設具備優化生產流程之新型綜合生產工業園,維護了其市場領導地位並提高了規模經濟效應。」
是否從沽空的陰霾中走出來了?
6月26日收市後,研究機構GMT將沽空的「狙擊槍」對準了信義玻璃,發出報告稱,未有跡象顯示信玻將內地的盈利匯到香港,而是幾乎完全由舉債或出售海外資產的方式來支付高派息,其特徵與過往出現欺詐行為的上市公司相似,故質疑該公司的利潤和現金結餘被誇大。
此消息一出,立馬震驚了吃瓜群眾:「業績一直這麼穩定的信義玻璃,竟然也被沽空了!」與此同時,此事也引起了信義玻璃的重視,當晚便發布公告對這項「天降橫禍」進行澄清。
該公司在通告中指出,董事會全體成員均強烈否認報告的結論,不會接受報告中毫無根據的指控,並強調,「集團向超過130個國家及地區的客戶銷售及可用銀行融資產生足夠財務資源供集團於中國內地境外的業務營運使用。與報告中提及主要與中國經營業務的公司不同,集團無需將大量現金匯出中國境外,以撥付香港的業務營運及向公司股東支付中期與末期股息。」
按理來說,沽空機構在香港是令人聞風喪膽的,一旦被盯上,日內跌個兩三成不在話下。然而這次GMT狙擊信義玻璃,似乎卻有點鎩羽而歸的意思。隔天港股開盤,其股價在震蕩中上揚,收於22.77港元,漲幅為1.07%。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7月8日,不死心的GMT再次對信義玻璃發動攻勢,質疑其內地業務盈利的真實性。
報告指出,雖然信義玻璃對早前GMT的指控已作出反駁,但GMT仍然認為,信義玻璃的股息主要是透過離岸債務融資;信義玻璃從沒有將在岸盈利轉移至離岸,從而難以證實內地盈利的真實性。報告又認為信義玻璃的反駁缺乏資訊性。GMT期望信義玻璃管理層能對GMT提出的疑問,逐一解答;並期望信義玻璃能將內地剩餘資金匯到香港,以確認其內地業務的真實性。
有意思的是,雖然細究下來,這份報告的重點跟首份沽空報告一致,並沒有新的觀點而言,但其還是成功地「襲擊」了信義玻璃。
在發表報告7月8日當天,正值港股下挫逾400點,信義玻璃股價亦有跟隨大市下滑,收報8.47港元,下跌1.51%;而隨後幾天,其股價也一直保持下挫態勢:9日,其股價進一步下跌1.18%,收8.37港元;10日,該股價繼續下挫,下跌0.72至8.31港元。至此可知,雖然這次沽空報告內容了無新意,但也算是成功襲擊了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以來卻有不少機構表示信義玻璃正在慢慢擺脫沽空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這其中,銀河證券表示,一方面,是行業帶來的利好消息刺激。自2019年初以來,由於經濟活動放緩的因素,浮法玻璃價格一直比較疲軟,2019年二季度中國主要城市的浮法玻璃平均價格為74.2元人民幣/重量箱,環比下降3.9%。但由於沙河地區關閉一些產能和季節性因素,浮法玻璃價格在5月逐漸見底回升。而同時,冷修也有機會使行業供應下降,並使信義玻璃等龍頭企業面對更為有利的供需形勢。
另一方面,減持信義光能股權也為該公司帶來收益。信義玻璃於6月以每股3.75港元出售了3.14億股信義光能股份,持股從28.3%下降至24.4%,同時估計此次出售股份的出售收益超過5億港元。至此銀河證券表示,沽空報告對信義玻璃的影響似乎已逐漸消退了,而這一次的中報表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