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越貿易:宋廷不計利益,越南另有所圖

2020-12-27 楓橋陌客

中越兩國在地理上位置山水相連,由於地緣相近,人員相交,中越兩國關係及傳統友誼源遠流長。

在歷史上,從秦始皇南平百越諸部族以來,越南北部就長期歸屬於中國,廣西與雲南一帶有大量華人遷徙至越南境內,並對越南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五代十國時期,越南雖然利用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面,擺脫中國的控制,但仍未完全脫離中華文化的影響。到了宋代,太祖冊封越南的丁部領為交趾郡王,正式承認其獨立自治的藩屬國地位。

從這個時候起,中越兩國之間才開始正式有了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真正意義上的中越貿易與文化交流就此產生。下面,本文將略敘宋代中越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

一、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朝貢貿易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北宋建朝之初,面對唐末五代以來的國家內部的動亂局面,與十分惡劣的外部環境,統治者勵精圖治,不勤遠略,制定了"以權交州節度使丁璉以檢校太師充靜海軍節度使、安南都護"的政策。

正因如此,交趾一州才得以在宋初的統一戰爭中得以存續,這在客觀上為越南與北宋維持較為穩定的關係奠定了基礎,為兩地間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

1.宋廷不計利益VS越南另有所圖

⑴越南: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在封建社會貿易體系中,佔據首要地位的當屬朝貢貿易。宋朝為了滿足"天朝上國懷柔遠人"的虛榮心,不惜讓渡經濟利益給所謂的"朝貢國",與宋王朝之間建立朝貢關係甚至成為一些國家追求暴利的捷徑。

因此,海內外諸國的朝貢使臣蜂擁至宋。據統計,有宋一代,來華朝貢的國家有26個,朝貢次數多達302次,其中,尤以高麗、佔城、交趾、三佛齊、大食等東南亞與西亞的國家最為頻繁,北宋時期,越南來華朝貢的次數就僅低於佔城名列第二

到南宋時,由於金的不斷南侵與國勢的衰微,前來朝貢的國家也大幅減少,嘉定三年至鹹淳九年,交趾更是一度成為南宋唯一的朝貢國。

⑵家底雄厚的宋廷:賠本賺吆喝

交趾向宋朝進獻的貢品主要是傳統的土特產,數量十分可觀,但同樣的,宋朝廷也會給他們以極其豐厚回贈

交趾之所以向宋朝如此頻繁的派遣使者,絕非僅僅是想要表達其對宋朝的臣服之心,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於經濟目的

宋廷好大喜功,為了彰顯自己雄厚的財力通常會加價對屬國朝貢進行回賜,不僅如此,宋廷還會給與國王和使節一些無償的回賜,由此一來,朝貢對於交趾而言絕對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不僅如此,交趾使節除了能夠通過貢品向宋朝換取豐厚的回贈外,還能夠以朝貢的名義進行市場貿易,據《宋史》的記載,貢使經過州縣時"津送之役動數千人,以至京師;民間之費,不下百萬"。

這些使臣以朝貢之名行貿易之實,不僅本小利大,還能憑藉屬國朝貢的名頭得到許多優待和方便。

2.乳香貿易——不可不提的重要角色

根據《宋會要輯稿》的記載,位於今越南中南部的佔城是乳香朝貢量的第二大城市,還曾創下過單次朝貢乳香超過十萬斤的最高記錄,可見在中越兩國的朝貢貿易中乳香佔據了之分重要的地位。

乳香在宋代平民的醫療消費中十分常見,這一點從《夷堅志》一書的記載中便可窺得一二:"一人因結屋,墜梯折傷腰,……,乳香七品,覺而能記,服之,二旬愈",可見當時乳香是治療跌打損傷等外傷的特效藥,也是平民生活中的常備藥。

可以說,有宋一代,乳香在各類藥品中十分常見,如中風、婦科類疾病、甚至是兒科病中皆可見乳香的身影。且越是那些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疾病,乳香在治療這些疾病方面的療效就愈佳,這使其在平民醫療消費中的比重不斷攀升

此外,由於宋代乳香進口的數量較多,供求關係並不十分緊張,因而價格普遍偏低,十分適合平民在日常活動中的消費。

如宋人在洗浴用香方面,就以乳香為先,《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提到:"道書乳香、檀香謂之浴香,不可燒祀上真",此外,在民間育子儀式中,也有用乳香洗兒的習俗,蓋取吉祥美好之意。

宋代平民消費力量的興起推動了乳香貿易的活躍;波斯與阿拉伯醫藥文化的傳入亦帶動了乳香的消費;乳香產量的增加則是乳香朝貢貿易活躍的基礎。

反過來,宋代普通居民在消費過程中對乳香需求的激增,又為進口產品提供了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為滿足宋朝民眾對乳香的消費需求,必然會有更多越南商人來華積極推銷,這便會極大的推動中越兩地貿易往來的發展。

二、山遠水長,綿綿不斷的民間貿易

1.極為發達,繁榮一時的水路邊貿

說完了朝貢貿易,我們再來看看兩地間的邊境貿易。中越兩國間的邊境貿易可以細分為水路邊貿和陸路邊貿,首先來看水路邊貿。

水路邊貿主要集中於當時欽州廉州一帶的博易場(也就是邊貿點)進行,《領外代答·地理門·並邊》有載,"欽之西南,接境交趾,陸則限以七峒,水則舟楫可通"。在欽州的博易場中,有三種主要的貿易形式。

首先,是小額的民間貿易,交趾漁民會乘船而來,用魚蚌等海產品與當地商人或居民交易米糧布匹,此類貿易大多是小本經營,數額不大,僅用以維持生計。

此外還有一種被稱為"小綱"的貿易,此類商貿的主體多為交趾富商,他們從永安州辦理度牒後進入欽州,往往以其雄厚的資本一擲千金,角心鬥智,操縱著博易場的價格天平。

另外,還有官方的遣使也會出現在博易場上,因其背後有朝廷的支持,所以這種帶有官方性質的邊境貿易往往數額巨大,故而又被稱作"大綱"。

2.邊路貿易——利國利民,意義重大

再來看邊路貿易的情況。兩宋時期中越的邊路貿易主要集中在邕州永平寨和南江柵一帶。永平寨是宋與交趾的交通孔道,據《嶺外代答》的描述,"邕州左江永平寨,與交趾為境,隔一澗耳",可見其作為經貿之地的地理優勢。

永平寨博易場主要進行的是民間貿易,雖在繁榮程度上遠不及欽州博易場,但對當地居民而言,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場。

在交易場上,交趾人民會用名香、犀象、金銀、鹽、錢來換取綾羅布匹,由此一來,中越邊民都可以從市場上換取他們所需的商品,越南人民獲得了中國的布匹以及手工製品。

中國邊民則獲得了安南所產的珍貴的海鹽,這對於當時嚴重缺鹽的廣西邊境地區而言意義重大,邕州邊貿博易場設立的重要作用也可見一斑。

三、文化交流——增進友誼的重要橋梁

1.背景——以詩書而化訓國俗,以仁義而固結人心

在宋朝以前,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國行政區劃中的一部分,為達到教化民眾、團結人心的目的,中原政權一直在推行儒學教育

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建立學校,導之經義,由此以降。儒學文化在越南的推行,使得中越兩國具有了相同的文學傳統,也即漢文化的傳統,而這從客觀上為兩國文化的交流構建了最堅實的基礎。

2.佛教的南傳與《大藏經》的頒賜

宋代越南剛剛獨立,與宗主國之間的關係仍然十分密切,越南佛教發展也離不開宋代佛教的影響,其中尤以中國禪宗的南傳和《大藏經》的頒賜最值得關注,據考察,越南統治者多次向宋朝乞請《大藏經》。

從1005年到1099年,宋朝向越南共頒賜了八次《大藏經》,越南皇帝請回《大藏經》後不僅興建經庫收藏,還多次下令抄寫經文,可見對其的看重程度之高。

正是這種重視一方面使得越南本土佛教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更多的越南僧侶有機會接觸到漢文化,成為中原文化薰陶下的知識分子。

3.佔城稻——宋詩中的新意象

交流往往是雙向的,有宋一代,中越兩國在文化之間的廣泛交流為宋代的文學亦增添了具有越南特色的文學新意象——佔城稻。

佔城稻是一種原產於越南中南部的早秈稻,其具體傳入中原地區的時間有待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因佔城稻具有耐乾旱的優點,又不擇地而生,極易推廣,宋真宗時期已在中國福建、江淮、兩浙地區推廣種植。

隨著佔城稻的廣泛種植,其亦被當做文學新意象在宋詩中得以體現,如陶弼的《三山亭》中就有"商誇合浦珠胎賤,民樂佔城稻穀豐"。

可見,佔城稻的引入,不僅對中國的農業生產有著深刻的影響,還使中國文學中多了一個極富生活氣息的描寫對象。

四、結語

通過上文的敘述,我們大致了解了宋代中越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即以朝貢貿易與民間貿易為主要類型,有水路貿易和陸路貿易兩種形式。在文化交流方面,宋朝在不斷輸出教義的同時也在一定受到越南文化的影響。

宋代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朝代,其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正是憑藉著其強大的經濟優勢和先進的文化魅力,宋能夠在世界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並在同各國的交流中取得自身的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宋史》

2.《宋會要輯稿》

3.《夷堅志》

4.《領外代答》

相關焦點

  • 《中越邊境貿易研究》將翻譯成越南文在越南出版-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寧訊(實習生林志勇 記者林湧泉)2007年12月,越南山區民族委員會所屬的民族研究所與廣西民族大學範宏貴教授籤署翻譯合同,決定將範宏貴教授等人合著的《中越邊境貿易研究》一書翻譯成越文在越南出版。 《中越邊境貿易研究》一書已於2006年7月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問世。
  • 邊境貿易蓬勃發展助推廣西中越邊境學越南語熱
    圖為黎氏鳳在給學生上課。 李金財 攝中新網東興6月2日電(陳燕 李金財)「『你好』用越南語說是Xinchào(新早)。」身穿淺藍色襯衫的28歲越南女子黎氏鳳1日晚間認真地教來自中國各地的學生學習越南語。
  • 【獨家】「一帶一路」視野中的越南胡志明港
    2018年全年出口成果使越南成為了世界出口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皮鞋出口位居世界第三,紡織品服裝位居世界第七,大米、咖啡、橡膠等越南優勢產品出口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越雙邊貿易近年來,中越經貿關係發展迅速,中國已連續成為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2011年10月,兩國籤署《中越經貿合作五年發展規劃》。2013年10月,雙方籤署《關於建設發展跨境經濟合作區的諒解備忘錄》。
  • 中越邊境友好鄉鎮良性發展:越南下琅縣太德社、中國龍州縣武德鄉
    2020年1月,中越兩國迎來了建交70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時期,中越邊境的一些友好鄉鎮已經開始形成了良性的發展機制。廣西崇左市龍州縣的地圖如下所示,圖中黑圈的地方就是武德鄉。下琅縣的行政區劃地圖如下所示,泰德社已經在圖中標出。
  • 中越兩國同名的太原市:都是省會,中國的比越南的規模更大
    在中國的鄰國越南當中,也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太原市。越南的太原市不僅是越南太原省的省會,也是越南八大地區之一的東北部地區的最大城市。中越兩國同名的太原市相比,它們雖然都是省會,但顯然中國的太原市比越南的臺太原市規模更大、實力更強。
  • 局勢敏感之際,中越海軍在南海果斷出手,日本捶胸:慘遭越南戲耍
    美國屢屢教唆周邊國家互相對抗和仇視,使得南部海域局勢越來越緊張,不過在局勢敏感之際,中越海軍在南海果斷出手,宣告美日卑鄙陰謀落空。日本拉攏越南,不懷好意據日媒報導,日本為向越南示好,對其出售6艘巡邏艇。目前越南有將近80%軍用裝備是俄羅斯製造,此番日本插入,不僅表明其想插手南部海洋事務意圖,也表明奉美國之命擠佔俄羅斯軍火市場。
  • 中越邊境上的特殊人群,越南姑娘來回穿梭邊境,只圖一件事
    我國地大物博,從鄰國來看,15個國家與我國相鄰,邊境貿易發達,相鄰城市的經濟比較活躍。而廣西東興口岸是成立於中越邊境的第一個口岸。曾經,東興口岸是我國重要的港口,幫助越南把原材料運到內陸。很遺憾,1978年突然關閉,1994年之前再次開放。
  • 越南媽祖文化董事會成立一周年:團結僑胞促中越交流
    供圖  中新網福建新聞1月22日電 近日,越南媽祖文化董事會成立一周年慶典在莆田舉行。圖為越南媽祖文化董事會會長湯志強與莆田市統戰部部長鄭春洪贈禮。供圖  越南媽祖文化董事會會長湯志強在慶典盛會上致詞,他說,媽祖文化既是莆田鄉土文化,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海外傳播媽祖文化,弘揚「立德、行善、大愛」精神,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鑑,是越南媽祖董事會的成立宗旨。
  • 中英對照:在越南媒體發表署名文章《開創中越友好新局面》(節選)
    中國連續13年保持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越南成為東協國家中中國最大貿易夥伴,2016年雙邊貿易額近1000億美元。The two countries have deepened and broadened practical cooperation.
  • 【會議回顧】「越共十三大後的中越關係」學術研討會在線上舉辦
    他指出,中越之間同而不和,越南目前正在加大和美國的聯繫,越共更傾向於維持和平多元,在中美之間不選邊站的局面,中越之間應和光同塵,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原廣西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古小松認為,越共十三大的重點在于越共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說明越南正在崛起,並且會成為影響東南亞地區局勢的主要力量之一。他認為,中越貿易在新冠疫情期間仍在繼續發展,中越關係雖然有一定的分歧,但是還得往前走,中越雙方需要加強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加強海上管控協調,這有助於世界和平發展。
  • 溫家寶抵河內 指中越領土邊界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中新網河內10月6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在此間表示,近年來中越關係發展順利,成果顯著,兩國邊界領土等歷史遺留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應越南總理潘文凱的邀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10月6日抵達河內,開始為期四天的越南之行。
  • 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中越「兩國雙園」助推形成跨境產業鏈
    陳冠言 攝   中新網廣西憑祥8月30日電 (林潔琪)中國(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憑祥市委書記楊亞俊近日介紹,崇左片區依託口岸優勢推動跨境產業集聚發展,率先打造中越「兩國雙園」項目,吸引企業「落戶廣西+轉移越南」跨境布局生產,打造中越跨境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 中越橋頭 「風情街」
    那邊是越南,這邊是中國。一座中越橋,橫跨河兩岸。使兩座城市,連為一體。那頭是越南老街,這頭是中國河口。隨著中越邊貿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越南人來到河口做起了生意,賣越南當地的小吃或越南特色小商品。百年商埠河口口岸,展現出活力四溢的景象。一天到晚,中越橋頭都充滿著濃濃的越南風情,特別是晚上,你不去還真不知道河口到底有多美。
  • 「2018中越文化節」在越南太原大學舉行
    人民網越南太原10月13日電(記者 劉剛)「2018中越文化節」10月13在越南太原大學禮堂舉行。本次活動由越南太原大學外國語學院中文系舉辦。 太原大學外國語學院中文系主任蘇武成在致辭時表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好漢語,一定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樣才能走進漢語的世界,探索中國文化的魅力。
  • 中越共建首所孔子學院在越南河內大學揭牌
    中新廣西網12月29日電(趙琳露王董)廣西師範大學與越南河內大學合作共建的孔子學院近日「塵埃落地」。廣西師範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副院長王光和29日接受採訪時表示,該校即將派出教師團隊赴越南開展漢語教學和中國傳統文化推介活動。據介紹,前述孔子學院是中越共同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學院,也是中越兩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
  • 當廣西山歌遇上越南民歌,哪個更勝一籌? ——中越歌手聯歡演唱會在...
    越南民歌旋律豐富、婉折、抒情,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官賀民歌更是於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廣西山歌遇上越南民歌,將會擦出哪些耀眼的火花?5月21日晚,「5·23」「送歡樂 下基層」文藝志願服務走進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開啟了中越歌手聯歡演唱會,為觀眾獻上了一場中越文化交流的盛宴。
  • 第314期·【史學研究】董春林:以鹽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區羈縻政策管窺
    [3]14242此亦可見,夔州的食鹽專賣侵及溪峒利益,溪蠻所爭者實為鹽利。筆者推斷,宋廷應對夔州路的夷漢衝突,在丁謂提出以粟轉易之前,可能只是鎮撫加安撫,繼之授土官;丁謂提出以粟轉易之後,宋廷將鹽利納入羈縻政策中,或者說以鹽利作為羈縻的核心內容。我們從現存史料中也著實看到,宋真宗中後期將食鹽作為對溪峒土酋選用的標準,以及作為貢賜中的主要內容。
  • 「越南語熱」折射中越邊境邊貿發展
    新華網南寧8月31日電(記者劉曉莉)近年來,隨著中越邊境貿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加入到學習越南語中。  位於廣西東興市的還珠越南語培訓中心在當地頗有名氣,一大批越南語人才從這裡走出。為了適應邊貿發展的需要,還珠培訓中心主要以3個月的短期速成班為主。
  • 哭與笑系列:越南排華運動的深度解析
    你有圖麼我有故事(A_picture_A_story)——不販賣焦慮,不宣揚成功學,深挖圖片和人物背後的故事,發現不可能。越南排華的原因>>>中越國家利益衝突,兩國關係惡化1975年至1986年是中越關係從同志加兄弟轉向兵戎相見,從意識形態主導轉向國家利益至上的嬗變時期。
  • 中越橋頭「風情街」!不到晚上,不知道河口到底有多美
    一天到晚,中越橋頭整條「風情街」,都充滿著濃濃的越南風情。如果不到晚上,你還真不知道河口到底有多美。每早8點,越南邊民蜂湧而至每天早上8點,是河口口岸開關的時間。雄壯的國歌聲,飄響在南溪河上空。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國門前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