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明顯冷了很多,平臺有家長留言詢問,天氣都轉涼了,可孩子怎麼還是一睡著就出汗?孩子睡覺愛出汗正常嗎?該如何處理?今天就跟大家說說。
孩子是純陽之體,新陳代謝旺盛,本身會比大人更容易出汗。睡覺愛流汗是很多孩子會出現的問題,很多家長也分不清孩子是不是因為有虛,用不用調補。那麼,這個問題,判斷和調理比較好的時機是在秋冬,因為春夏孩子睡覺流汗,有可能是因為天氣熱,到了秋冬,因體虛導致盜汗的孩子更多,而這個季節也會更適合孩子調補。
可以說,到了秋冬,孩子晚上睡覺還是很大汗,家長確實要警惕 「虛」。
入睡後1小時內出汗多,是正常的。孩子深睡後便逐漸停止出汗。隨著孩子的成長,機體功能日益完善,這種現象也會逐漸減少。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幫孩子把汗擦乾。
熟睡之後或者下半夜,孩子流很多汗,則是不正常的。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汗證」,這種情況家長就要警惕和及早幹預。
小孩不正常出汗,中醫上叫做汗證。汗證有「實汗」和「虛汗」之分,家長調理時注意不要混淆。很多家長以為孩子睡覺流汗都是虛汗,認為孩子身體虛,趕緊進補,結果越補越虛,越補汗越多,不知道孩子流的其實是實汗。
1、實汗多為積食引起
孩子為純陽之體,食積時間長,就會鬱而化熱,積熱蒸騰於外而出現汗證。脾虛的孩子容易積食,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
孩子盜汗,家長第一步是要檢查孩子是否積食。
用「10秒法」判斷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如果舌苔厚膩、口氣酸臭、大便不正常,那麼孩子就是有積食。這時候讓孩子素食幾天,控制飲食,可以用三星湯來助消化。解決了食積的問題,睡覺盜汗很快就能止住了。(公眾號回復「10秒」,看具體操作方法)
三星湯
材料:
谷芽、麥芽各 10 克,山楂 5 克(1 歲以上)
谷芽、麥芽各 8 克,山楂 3 克(1 歲以下)
做法:
1. 谷芽、麥芽、山楂放入鍋中,加水兩碗;
2. 大火煮沸後改小火慢煲,直至煮成半碗(1 歲以上)或小半碗(1
歲以下);
3. 放入適量黃糖調味,晾溫即可飲用。
功效:
健脾消積,疏肝理氣。
宜忌:
◆尤其適合脾胃虛弱、食積反覆的小兒服用 , 可配合素食連喝 3 天。
◆體寒的孩子食用炒過的麥芽、谷芽效果更佳。
◆山楂一次不超過 5 克為佳,麥芽過敏的孩子慎食此方。
◆2歲以上孩子辨證食用。
◆蠶豆病可以用。
食療方的使用,建議先學習必修課《兒童脾胃課》及《兒童食療課》
2、調理虛汗用好3個方法
排除了實汗,那麼孩子多半就是因為「虛」引起的盜汗。「陽隨汗瀉」,如果不及時補虛止汗,孩子就會越來越虛,盜汗也會越來越嚴重。
虛汗,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孩子虛,陽氣不足。有些家長給孩子補虛止汗,覺得沒效果,原因是沒有分清虛的原因,補不到點上。
孩子流虛汗有不同的原因,家長要分清:
● 肺脾氣虛
脾氣虛,脾虛嚴重,脾氣弱,肺氣不充足,氣不能固攝住汗,汗液隨隨便便就流出來了。這種小朋友典型的表現就是反覆感冒。平時整個人沒什麼精神,容易感冒,臉色也比較差。下半夜的汗很大,甚至枕頭、床褥都可能溼透。
如果很嚴重就要找醫生面診,日常可以用一些食療來幹預,及時給孩子補益肺氣,固表止汗。家長可以給孩子喝泥鰍紅棗湯,具有健胃補脾、補血益氣的功效。
泥鰍紅棗湯
功用:
健胃補脾、補血益氣
材料:
泥鰍50克,去核紅棗3枚,生薑3克
做法:
1. 泥鰍去內臟洗淨;
2. 薑片煎至金黃,下泥鰍,加適量水燒開;
3. 放入紅棗,小火燉湯,約30分鐘,調味即可。
宜忌:
◆適用於汗多、體質差的孩子。
◆ 3歲以上辨證服用,1~2歲喝湯不吃渣。
◆消化好、無病痛時用。
◆蠶豆病可以用。
食療方的使用,建議先學習必修課《兒童脾胃課》及《兒童食療課》
● 表寒裡虛
主要營衛不和導致,氣虛程度要稍微輕一點,但也是很不夠的。這種小朋友典型的表現是怕冷怕風。
日常也是以補氣健脾為主,可以用太子參、淮山、蓮子等煮水或煲湯給小朋友喝。這裡給家長推薦一道斂汗健脾湯,可以給孩子收斂虛汗、健脾益氣。
斂汗健脾湯
功用:
收斂虛汗、健脾益氣
材料:
黃芪10克,山藥10克,去心白蓮子10克,太子參5克,豬瘦肉或雞肉80克
做法:
1. 所有材料入鍋,加入適量水;
2. 大火煮沸後改小火慢燉,直至蓮子熟軟即成。可隔天喝1次,3次為1個療程。
宜忌:
◆ 2歲以上辨證服用。
◆蠶豆病可用。
食療方的使用,建議先學習必修課《兒童脾胃課》及《兒童食療課》
● 陰虛內熱
這種情況比較多見。尤其到了秋冬,天氣燥熱,更容易引起陰虛內熱。這種小朋友典型的表現是容易上火、手腳心發燙。這類孩子脾陰不足,嘴唇會非常紅,手腳心發熱,摸著皮膚有點熱,還會出現小便短赤、大便乾燥等症狀。也很容易上火,經常口乾舌燥。
這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多吃一些甘涼滋潤、益氣養陰的食物,如大棗、百合、銀耳、蓮子、鴨肉、核桃、黑芝麻、梨子等。飲食尤其要忌辛辣、油膩。平時要多喝水,很多孩子不喜歡喝水,家長可以給孩子喝麥斛飲,對益氣養陰有不錯的效果。
麥斛飲
功效:
益氣養陰
材料:
石斛8克、麥冬6克、太子參6克、白朮8克。1人份。
做法:
上述藥材煎水半小時取適量飲用,可以連服3天,日常保健1~2次/周。
宜忌:
◆ 3歲以上辨證合適用
◆ 蠶豆病可以用。
食療方的使用,建議先學習必修課《兒童脾胃課》及《兒童食療課》
孩子盜汗,家長除了要及時用幹毛巾擦乾皮膚、更換衣服,避免孩子受涼感冒外,調理好孩子脾胃是關鍵。
實汗是脾胃運化不了食物,虛汗是脾虛帶動氣虛肺虛,所以要害都是在脾胃上。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消化情況,看看是否有積食,如果積食一定要清淡飲食,不給孩子脾胃增加新的負擔。孩子消化沒問題,就用健脾益氣的食療方,正所謂「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功能健康,自然少生病。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組小兒推拿方,幫助孩子健脾益氣,改善孩子盜汗的情況。
● 推拿方
補肺經100次、補腎經50次、補脾經100次、推六腑50次、揉湧泉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