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孝順寶寶,父母要做好3件事,讓孩子成為貼心小棉襖

2020-12-24 文竹媽媽


文|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我國是一個提倡孝順的國家,父母對孩子有撫養成人的責任與義務,而孩子長大之後也要在父母年老時進行贍養,給父母一個美好的晚年生活。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在父母年老之後都會盡力盡責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反而把老人視為自己生活中的累贅,恨不得遠遠甩開才好。

而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發生在父母的身上,或許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基於良好的教育,導致孩子不懂感恩、不懂孝順,把孩子培養成了一直白眼狼,最後狠狠反咬自己一口。

只能有百因必有果,這些沒有教育好孩子的父母,老年生活無望也是自討苦吃。


不孝子搶救室玩手機,表情冷漠令人心寒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愛的釐米》裡有一個片段令人遍體生寒。

在雪白的搶救室裡,有好幾個醫生圍著一個重病的爸爸,商量著事情。而這個爸爸的兒子卻坐在一旁的沙發上,一臉冷漠地打著遊戲。


雷寶拍了拍這個孩子的肩膀說道:「你這遊戲什麼時候玩不行?你把剛從鬼門關走一趟,你不去看看她呀?」

這個男孩一臉冷漠地回懟:「關你什麼事?」

雷寶又勸道說:「你別玩了,看看你爸吧!這遊戲是你親爹呀?」

孩子一臉漠然地盯著遊戲:「有什麼好看的?每回不都是吊幾瓶水就好了?別來煩我!塔都快讓人給搶了。」


這時孩子的爸爸突然就出事了,醫生趕緊搶救,可是最終還是沒有將這位爸爸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當孩子聽到了醫生宣布了病人的死亡時間時,才震驚地將目光從遊戲上移開,衝到爸爸面前大聲哭泣,可是他的爸爸卻再也聽不見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沒有了父親,再後悔也無法挽回了。

這樣的孩子又怎麼能夠稱得上是孝順呢?面對自己重病的父親無動於衷,父親搶救也沒有手中的遊戲重要,旁人的勸告在他看來是多管閒事,只有真正失去之後才感覺生活沒有了依靠。


為什麼會教養出不孝順的孩子呢?

·父母沒有教會孩子感恩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教會孩子學會感恩,感謝他人對自己的幫助與付出。

這就導致孩子對於其他人給予自己的愛和關懷、幫助與分享等事情看做是理所當然的行為,自己本就應該能夠享受這樣的待遇。

俗話說幫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別人對你的好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作為接受好意的對象,孩子可以不去回報,但是不能夠不懂感恩。

不懂感恩的孩子,就像是捂不熱的石頭,永遠都是冷硬的心腸。


·父母過於溺愛孩子

有的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極盡溺愛,只要孩子提出了要求,都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滿足。

在這種不健康的愛意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只會認為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單向付出的,自己只要接受就好,不會考慮到自己也應該要有所回應。

他們把父母的愛與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當父母停止這種付出亦或是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心中就會產生怨懟的情緒。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有時候過多的愛也會成為利刃,傷人又傷己。


·父母沒有給孩子上好孝順這一課

有的父母從小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沒有辦法給孩子上好孝順這一課,導致孩子的內心中沒有孝順的概念。

他們不懂得用什麼方式去對待自己的父母,不知道要怎樣才能成為父母的好女兒、好兒子。在自己摸索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人引導,孩子的觀念可能會受到影響,不懂得如何孝順自己的父母。


·父母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非打即罵,不僅給孩子的身體帶來傷害,對孩子的心靈也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傷疤。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對於父母心中自然充滿怨懟,不願意去孝順父母。

小的時候和父母對著幹,大了之後遠離父母的身邊,等到父母老了以後要麼把老人丟下不管,要麼把自己小時候經歷的痛苦加諸在年老的父母身上,讓他們體驗自己年少時的痛苦。


想要培養「孝順寶寶」,父母要做好3件事情

·給孩子最好的愛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想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首先要給予孩子最好的愛。

當孩子接受到了父母對他的疼愛,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他才能夠成為一個懂事、優秀的孩子。

用愛澆灌出來的靈魂一定是溫柔的。

溫柔的孩子能夠給予這個世界自己最大的善意,包括對待自己的父母。


·教會孩子感恩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若是想要讓孩子成為孝順寶寶,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上好感恩這一課。

只有讓孩子學會感恩,他對別人的幫助、愛、關懷才會心懷感恩之心,而不是成為一塊怎麼捂都捂不熱的是石頭,冷心冷情。

孩子學會感恩,才能夠明白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此生無以為報,只有用自己的行動和語言去慢慢報答父母。


·父母以身作則

想要培養一個孝順寶寶,父母的榜樣力量少不了。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孝順老人,成為老人的好兒子、好女兒,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孩子可以在父母和老人的相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孝順」,尊重父母、愛護父母、孝順父母。


和你說句貼心話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孝順的話,那麼他無論多成功,都會被別人所詬病。

只有培養一個孝順的孩子,他才能成為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不需要父母過多操心。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吃飯時女兒給了爸爸100塊,理由很暖心,網友感動:貼心的小棉襖
    許多人都喜歡將女兒比喻為父母的小棉襖,因為女兒往往比兒子更貼心,也更懂得關心父母。 網絡上,一位寶爸就上傳了一段讓人感動的畫面。 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全家人在吃飯的時候,大女兒突然拿出100元塞給爸爸。
  • 出生在幾點鐘的孩子,天生好命,乖巧懂事,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
    還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大多數父母寧願自己吃苦受罪,也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從來捨不得他們吃一點苦,受一點罪,父母把他們保護得很好,而孩子有時也能給父母帶來好運,是他們的小福星,不過這也與運勢有關。那麼,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哪些時辰出生的孩子,天生好命,乖巧懂事,能旺父旺母呢?出生在巳時的孩子,命中帶有無窮的「福氣」。雖然早年不會太過順利,但卻是個後勁十足的人。
  • 貼心小棉襖女寶寶取名字包含父母的愛-可愛點
    不管在什麼方面,父母們都希望能給予孩子最好的,起名字也不例外。那對於女寶寶來說,叫什麼好呢?一組貼心小棉襖女寶寶取名字安利給大家,包含父母的愛~1、叫疊字乳名好疊字乳名的形式,可展現出女孩子可愛的一面,加強人們對於小女孩的印象特點,如:甜甜、婷婷、晴晴等等。並且,這樣的形式在發音上,簡單、易讀、悅耳動聽。所以,當大家不知如何給小女孩起乳名之時,此方法是不錯的參考方向。
  • 哈佛教授:培養孩子的記憶力,父母每天做好5件事,寶寶更聰明
    2.3-7歲:記憶力的黃金期3到7歲的階段,是寶寶元記憶高速發展的階段,家長在這個階段無論教孩子什麼東西,孩子都能夠記憶並且學得非常快,也是寶寶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3.7-15歲:記憶力的白銀髮展時期有哈佛教授認為:想要培養寶寶的記憶力,父母需要每天做好五件事,寶寶也會更加聰明。
  • 孩子長大後孝不孝順,飯桌上就能夠看出來,有3種表現的娃很孝順
    ,飯桌上就能一眼看穿,3個表現說明娃很孝順白女士的女兒雖然才7歲,但是已經是妥妥的「小棉襖」了,因為孩子從小就非常貼心,甚至經常反過來照顧父母。所以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灌輸要孝順老人、孝順長輩以及孝順父母的思想,讓孝順成為孩子的一種下意識反應。
  • 「男孩才是父母的小棉襖」,60歲大媽一番話,讓人無法反駁
    執筆:檸兒昨天晚上下樓運動,聽到幾個大媽在談論孩子的事。有位大媽說:「唉,這輩子都沒有當丈母娘的命,沒有女兒當貼心小棉襖,老了逢年過節連個拿好吃的人都沒有。原想著兒媳能給我生個寶貝孫女,沒想到一連兩個都是臭小子!」
  •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這是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孩子從出生開始到10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黃金十年,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這是給孩子一生的財富。一、為孩子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1、給孩子獨立的閱讀空間。有很多爸爸是網遊高手,很多媽媽是追劇女王,父母自己都不喜歡閱讀,怎麼要求孩子去主動閱讀,關掉電視、放下手機,有什麼能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呢?作為父母,最好是跟孩子約定個時間, 陪孩子一起去閱讀,這也可以很好地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可以說3~6歲是孩子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和心理都會進入一個高速發育期,據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6歲時大腦發育的完成率就會達到80%,所以在3~6歲這段時間內,培養寶寶的各項能力都會事半功倍。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做好三件事很關鍵
    一個孩子在長大後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具備獨立性,要具備能夠獨立思考、選擇、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以這些為基礎,才能應對各種生活的挑戰,否則是很難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沒有主見:有些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夠獨立做好自己的事情,總是去問爸爸媽媽「你覺得我行嗎」、「這件事怎麼辦呀」、「那件事怎麼辦呀」。沒有自信心:還有些孩子總是擔心自己做的事是錯的,不被支持的,擔心出錯會被懲罰,所以做什麼事情都不主動,也沒有信心。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 3歲女兒陪媽媽產檢,暖心舉動獲網友稱讚,「小棉襖」該如何培養
    都說女兒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可現實生活中,真能成為「貼心小棉襖」的孩子屈指可數,大部分都被父母養成了「黑心小棉襖」,這又是為何呢?網友聽到後都不禁感嘆:這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如此暖心的「小棉襖」呢?這位二胎媽媽真是辛苦中流露著幸福。
  • 3歲女兒陪媽媽產檢,暖心舉動獲網友稱讚,「小棉襖」該如何培養
    都說女兒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可現實生活中,真能成為「貼心小棉襖」的孩子屈指可數,大部分都被父母養成了「黑心小棉襖」,這又是為何呢?網友聽到後都不禁感嘆:這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如此暖心的「小棉襖」呢?這位二胎媽媽真是辛苦中流露著幸福。
  • 「最貼心」寶寶火了,用馬桶給爸爸洗蘋果吃,網友:這棉襖有毒
    導讀:「最貼心」寶寶火了,用馬桶給爸爸洗蘋果吃,網友:這棉襖有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最貼心」寶寶火了,用馬桶給爸爸洗蘋果吃,網友:這棉襖有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貼心小棉襖!1歲萌娃三闖醫務室「救」爸爸,只因「打針」太可怕
    都說女兒是父親最貼心的小棉襖,不論什麼時候女兒總是最關心、最牽掛父親的那一個。1、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如果想要讓孩子成為自己想像中的樣子,讓孩子孝順懂事的話,那麼父母一定要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這個是基礎中的基礎,因為只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才能夠有機會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想要孩子孝順懂事
  • 小泡芙帶3歲妹妹做家務 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無誤了
    據悉,劉耕宏帶孩子上《爸爸去哪兒》第五季走紅,愛女小泡芙更是人氣旺旺,軟萌可愛模樣圈粉無數。雖然小泡芙在節目上被爸爸寵成了小公主,但私下卻非常獨立懂事。8月29號晚,劉畊宏就曬出了小泡芙帶3歲妹妹做家務的短視頻,完全就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視頻中,小泡芙身穿藍色公主紗裙,光著腳丫坐在地板上拿紙巾擦地,非常懂事。
  • 羨慕別人家孩子情商高?李玫瑾:父母做好3件事,你家娃也能做到
    李玫瑾說過一句話「父母行為影響孩子人格」,所以在她看來,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情商高,家長不如做好三件事,這樣你家寶寶也能做到哦。那麼具體是哪三件事的,感興趣的家長不妨一起來隨我了解下吧!在家不亂發脾氣有些父母可能因為工作或者是生活中出現了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經常跟自己的伴侶吵架,或者亂發脾氣,完全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感受。長期如此,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日後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喜歡發脾氣。
  • 爸爸喝醉趴廁所裡,1歲女兒舉動超暖心,網友:名副其實的小棉襖
    文/真心媽媽現在有很多父母都喜歡生女兒,因為女兒比兒子更加細心,有很多細節的地方都能想到,給父母帶來溫暖,所以我們通常稱為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溫暖又貼心。「被寶寶這麼一弄,媽媽倒顯得尷尬了,不過真的太有孝心了。」「名副其實的小棉襖,又想騙我生女兒!」看到這麼暖心的女兒,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想法呢?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到老了之後,能有孝順的子女,和諧地安度晚年。
  • 重做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文/傅小桐(山東泰安) 音/傅小桐(山東泰安)人們常說,姑娘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對於那時還沒有學習傳統文化的我來說,不但沒做小棉襖,而且還讓媽媽感覺到了冰冷。媽媽對我說,她生完哥哥後,聽村裡老人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一定要生個女兒。
  • 如何培養孩子孝順意識,拉近親子關係,做好這3點,養出孝順孩子
    許多人說孩子是他們自己的寫照。當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不孝順父母。他們老了,就很難從子女身上得到孝順。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孩子長大後是否孝順,你可以從生活之中的幾次表演之中看出。你不必等孩子長大。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孩子長大後是否會孝順,你可以在你小時候看到表現。孝順的孩子常在心裡想著母親。
  • 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孩子智商會很高,比同齡人更聰明!
    相信看過這個數據之後,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的願望就更迫切了,但是,要知道「天才兒童」的佔比是非常之小的,僅僅只有1%左右。父母應該做哪3件事來提高孩子的智商,讓他成為人群中的佼佼者呢?4、帶孩子閱讀閱讀是開發大腦,吸取知識的最快途徑,當媽媽的應當從小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從寶寶一歲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那時的寶寶肯定不識字,媽媽可以給寶寶講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當中,寶寶的大腦也在被你的聲音刺激著,不斷的發育。
  • 哈佛教授:想培養孩子「超強記憶力」,這5件事每天要做好
    記憶力的中心就是理解記憶(簡單來說就是能夠理解並且記住),可能很多父母都覺得記憶力是天生的,其實不然,記憶力都是後天培養的,只有在正確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的理解記憶才會快速發育,隨著理解記憶的發育,孩子的智力水平也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