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無小事,孩子小的時候,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看電子產品怕近視,不好好吃飯怕不長個,吃甜食、不愛刷牙又怕蛀牙,。
嘟嘟的門牙不知道什麼時候角上掉了一小塊,而且在兩歲多的時候,我發現他的一兩個牙齒上有黑點,用牙刷刷不掉,用手扣也扣不掉,怕牙齒出問題,抓緊時間去看了牙醫,醫生說是色素沉著,無大礙,但要注意刷牙。
對孩子牙齒的問題,我一向還是相當在意,因為我自己曾飽受牙疼的折磨,補過牙,也拔過牙,感到看牙的過程實在難以忍受,所以立志要保護好自己和孩子的牙齒。
身邊也有一些從三四歲就開始蛀牙、補牙的孩子。同事的兒子在三歲多時牙蛀了,去看牙醫,孩子拚命掙扎,同事說「幾個人按不住」,後來到省城一家高端私立口腔診所,服務好,環境好,但收費也高,治好孩子一顆牙,差不多兩個月工資沒了。
為了保護好嘟嘟的牙齒,同時也保護好自己的錢包,對嘟嘟刷牙這事我是相當上心,據觀察很多媽媽和我一樣。但是給孩子刷牙這事,真沒那麼簡單,每天給嘟嘟刷牙時,感覺耐心和愛意都在迅速消耗,需要調動極大的意志力,用理性來控制自己,不斷的在心裡說:不要發火,不要發火。
看過一些育兒文章,歷數刷牙的必要性,羅列給孩子刷牙的方法,理論很美好,但現實中並不好操作,孩子如能好乖乖配合刷牙,那就不叫孩子了。
給孩子刷牙時,你遇到過這些事嗎?反正這是我家的常態。
一是不想刷。
每次刷牙的時候,好像是在害他,先是磨蹭著拖延,「媽媽先刷」、「爸爸先刷」,都刷好了,又有了新的理由「我想明天再刷」,再後來,直接拖到洗臉池邊,邊走還邊掙扎。
二是閉嘴不配合。
終於漱了口,要開始刷牙了,我們習慣用躺著的姿勢刷(牙齒推薦的給孩子刷牙的姿勢),不過我一般是讓嘟嘟躺在我腿上。牙刷還沒有到嘴裡,他就閉上嘴,不肯張嘴,不張嘴怎麼刷牙?
三是咬牙刷。
群裡有位媽媽說,孩子太費牙刷頭了,幾天就把刷頭的毛咬呲了。深有體會,刷著刷著,刷頭被咬住,刷不動了,還使勁咬,把刷頭的毛咬得東倒西歪。
四是邊刷牙邊說話,沒法好好刷。
不知道別人家,我家嘟嘟是個小話嘮,刷牙時嘴也不肯閒著。非要說話,牙刷沒法按部就班推進。
每次刷牙都是鬥志鬥勇。
但是想一想,也挺理解孩子的,我自己也不喜歡刷牙,如果不是怕牙被蛀,如果不是怕口氣,我也不想刷牙,不想用牙線,不想用號漱口水。
刷牙確實是一件有點煩人的事,但是為了保護好牙齒,牙是必須得刷,孩子的牙更得刷,一旦孩子的牙出了問題,比自己的牙出了問題更麻煩。首先,孩子牙疼時會哭 ,做爹媽的,又心疼又心煩,如果是自己,無非忍著,可是孩子忍不了疼啊,大人也代替不了孩子啊。其次,看牙醫不僅費時間,還費錢,還費勁,孩子可不會像大人那樣乖乖配合,看牙醫會成為一個艱難的過程。
所以,吸取同事和朋友的教訓,我想一定要給孩子好好刷牙,保護好他的小牙齒,爭取少和牙醫打交道。
為了保護嘟嘟的牙,這幾年真是沒少下功夫。
一是儘早開始刷牙。
正式用牙刷給嘟嘟刷牙,我記著是在10個月的時候,當時用的小刷牙非常小,買的是一種進口的牙膏,草莓味,可吞咽,贈送的兩個小小的牙刷,那時候小傢伙還不會漱口,牙膏也基本上都吃掉了。
二是使用電動牙刷。
為了提高嘟嘟的刷牙興趣,同時也為了提高清潔程度,給嘟嘟購買了兒童電動牙刷,剛開始用的時候,非常好奇,刷牙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不過後來漸漸習慣後,電動牙刷也無法調動嘟嘟的刷牙積極性了。
三是塗氟。
在去年國慶節,也就是嘟嘟快滿三周歲的時候,到診所給他塗了氟,給牙齒增加了一層保護,準備今年繼續。
四是身體力行,給孩子做榜樣。
除了早晚刷牙,每天晚上我會使用牙線和漱口水,嘟嘟對這兩種東西有些好奇,但是給他使用牙線時又不配合。
漱口水不適合小孩子使用,說明上標註6歲以上,所以不給他用,越不讓他用,他越是想用,非要來一口試試,有時就倒一點,讓他抿一下,他馬上皺著眉吐出來,再用清水漱口,可是下一次還要試。
嘟嘟現在知道,刷牙後要用牙線,要用漱口水,有時我忘了,他還會提醒了,「媽媽你還沒有喝那個」。我覺得,他以後也會形成這樣的護牙習慣。
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刷牙並不是一年十分愜意的事情,而且還會打斷他做遊戲,所以,拒絕、拖延、不配合,也是刷牙時經常會發生的,為了讓刷牙過程更順利,為了能潛移默化,讓嘟嘟從情感、理智上都能更主動的刷牙,思想工作也沒少做。
一是繪本、故事和科普的薰陶。
《小熊不刷牙》、《看牙醫(小豬佩奇系列)》、《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等繪本,看了很多遍,《看牙醫》裡的佩奇和喬治是正面典型,《小熊不刷牙》裡的小熊是反面典型,經常出現在我們的對話裡。
「小熊刷牙牙齒就掉光了,不能吃東西了」。
「佩奇和喬治天天刷牙,所以牙仙子就會給他們硬幣,你好好刷牙,牙仙子也會給你硬幣的」。
有時候刷牙前,嘟嘟會問「牙仙子會來嗎?」我說你的牙齒要又白又乾淨她才會來。
在講睡前故事時,有時我也會隨口編一些關於刷牙的故事。
講繪本和故事是讓孩子接受刷牙,但是為什麼要刷牙,還需要科普關於牙齒的知識,這方面的繪本包括專門講牙齒的,或者說書裡部分講牙齒的,比如講身體的一些繪本。
二是購買牙醫和刷牙玩具,玩看牙醫和刷牙遊戲。
給嘟嘟買過兩套看牙醫的玩具,有牙醫的工具,還有看牙醫的娃娃,牙齒模型,牙膏牙刷玩具等。嘟嘟喜歡玩看牙醫的假扮遊戲,讓我和他一起玩,我們分別扮牙醫和蛀了牙的患者,玩一會和之後,角色換過來再玩。
假扮遊戲很誇張,我扮蛀牙患者時,會誇張的叫「我的牙好痛啊」,嘟嘟就會說「張開嘴讓我看看,啊?一個蛀牙」。我扮牙醫時,我會說他「你的牙齒被蛀掉了,有一個好大的洞,需要補一補」。
遊戲能讓孩子共情,從思想會覺得刷牙這件事很重要。
三是參觀口腔診所,現場看補牙過程和被補牙工具。
總是舉例說牙齒壞了要看牙醫,可能要鑽牙、補牙,但是說說印象不深刻,於是有幾次,我帶他去口腔診所,現場看別人補牙,尤其是鑽牙,那種聲響和尖尖的鑽頭,足以讓人心生畏懼,看的時候,嘟嘟又好奇又緊張,讓我抱著他,探著頭看牙醫怎麼操作,我趁機再次進行教育,「我們好好刷牙啊,就不用來鑽牙了」。
我還讓嘟嘟近距離觀摩了牙醫使用的工具,有尖的、彎的,連著長管子和機器,看起來有些嚇人。後來他再次抗拒刷牙時,我會問他「你想去補牙嗎?讓那個鑽頭鑽鑽你的牙?」他就會張開嘴配合刷牙。
每一位重視育兒的父母,都深知保護孩子牙齒的重要性,但是給孩子刷牙需要耐心,需要堅持,需要克服自己的惰性,調整自己的情緒,畢竟如果不用刷牙,還可以母慈子孝的玩一會兒遊戲,而給孩子刷牙卻需要鬥智鬥勇。
不過,所有的堅持和努力都不會白費,一口好牙,一種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