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我沒有再將句子貢獻給朋友圈。
2018夠苦,2019更多感悟。可我們終究都是人,平凡的人而已,即使無趣的生活也讓人應接不暇。都市的年輕人在一年的忙碌之後,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歡樂。我們終於迎來了那些年人們口中所說的2020年,沒有那麼驚天地泣鬼神,也不至於活不下去,桌子上的酒杯一片狼藉,短暫的大笑之後是無盡的空洞。在這無助且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時刻,我打開了《青海讀書》公眾號,此時,剛好新年。
這繁忙的世界,卻總有一群追求自我的人因為熱愛,相聚在一起。我曾經常問自己,為什麼要執念寫作,為什麼不肯放棄?這個過程很難,生活的瑣碎有時候讓自己不得不將它擱置。所幸我遇見了《青海讀書》。
在青海讀書我遇見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遇見了我文字寫作的啟蒙老師,後來便似乎有些懂得,記錄文字就是剖析生活,剖析情感。人這一輩子你帶不來什麼,亦帶不走什麼,能帶來意義的只是生而為人的情感,區別與他物而存在的靈魂! 只有最質樸的土地,才最能孕育出最熱烈最有靈魂的人。如劉志強老師,他曾在自己的文章裡寫到:「喜歡這樣的生活,不是打發時間和虛度年華,而是在這種旅途中尋找人世間最美的情感。」是呀,多麼真摯美好的情感,寫作的人們,有人文字甘甜,給人以一種美好,有人文字現實,給人以經驗,有人文字骨幹,引起共鳴。這些都是只有文字能夠帶給我們的體會。
這一年太過繁忙,太過瑣碎,也很少再提筆抒情,可我還是割捨不了那時《青海讀書》帶給我的成長以及愉悅。在這個文字的天地沒有枷鎖,沒有負擔,只有寫作的思考和快樂。
記得初識《青海讀書》,我還是一名青澀的大一新生,也正因為《青海讀書》,讓我更加確定自己的希望和方向,從那時起,我便開始用文字記錄生活。時光如梭,就在去年,終於有機會去參加《青海讀書》的年會,在那裡,我終於見到了好多優秀作者,有人年過花甲,卻依然熱愛文字;有人是家庭全職太太,卻也用文字記錄著自己的所感所思;有人在職,在文字的天地依然做回自我。整個會上我被滿滿的詩書才氣所感染,久久不能平復,這不正是我最喜愛的事情嗎?
那條《青海讀書》贈予我的紅色絲巾我一直珍藏,每每看到它,我便能感受到希望和力量。我深知,我不該被生活打敗,不該因為繁忙而忘卻自我。曾幾何時,我們也迷茫,徘徊在生活和夢想的邊緣,崩潰到幾乎想要放棄。我也是慶幸,在大四求職這麼艱難的時刻,還能在青海讀書看到那些溫暖的文字,時刻給予我鼓勵,給我前進的動力。我看到這裡的人有時也有不如意,也會感到無助,他們也和我一樣,選擇傾訴,以文字的方式傾訴!這就是《青海讀書》吧?我覺得更不該用書名號括起來,它更像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一位對一群有共同追求和夢想的人的牽引者。
此時的我仿佛在與一位老朋友對話,敘敘舊,聊聊未來。沒有隔閡,沒有套話,有的只是久別重逢的喜悅。2020年只願「青海讀書」更好,所有人都更好!
褚成豔,女,熱愛文字 作品散見於《青海讀書》,《黃河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