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人過了50,精力和記憶力都下降了,在單位上已不被重視,有多少像我這樣的?
很多人到了這個年齡階段都會有類似的感受,別說過了50歲,現在過了35歲你就會感到精力、記憶力等出現下降。至於在單位不被重視,除了職位的變動以外,更多是一種心理的感受。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個人再談幾點看法,僅供各位參考。
一、學會適應不同年齡段的角色變化
首先,作為員工來說,要學會去適應這種變化。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也都會經歷職場中老年階段。
年輕時,換工作就好像換衣服,主動權可以在自己手上;可一過了35周歲,你再想著頻繁跳槽,就非常困難了,並非你的行動受限,而是企業都不願意給你這樣的大齡職場人面試機會了!
無論你樂意不樂意或者高興不高興,這都是不爭的職場事實,儘管也有些上了年紀的職場人確實保有競爭力,但這畢竟不是一個普遍性的規律。
普遍的規律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你的職業競爭力會出現下滑。
有數據表明,一個人在職場上的發展,到了30-40歲往往是巔峰階段過了40以後,要麼平行線要麼開始拐點向下。
所以,對於過了50歲的職場朋友來說,要正視這一職場規律,這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遇到的問題,而是絕大部分這個年齡段的人都會碰到的現實問題。
二、所謂的」不受重視「,可能是一種心理體驗
50歲以上的職場上,在單位的受重視情況一般會有兩種:
一是確實領導考慮到你的年齡偏大,希望把崗位騰出來培養年輕人發展,所以客觀上你的職位有了調整或者降低,這種變化可以理解為客觀上的」不受重視「。
二是你的崗位並沒有發生變化,甚至職責也沒有改變,原來該做什麼工作依然做什麼工作,只不過到了這個年齡,性格上更為敏感,對一些人或者事想得會比較多,考慮問題也複雜化、主觀化。
因此,稍微一點風吹草動的情況,你就感覺自己不受重視,並且歸因於是自己年齡大了的緣故。
第一類情況會發生,我們也只能坦然去面對,相信領導也會給你做思想工作。但是對第二類的情況,我覺得需要的是你自我的調整,以客觀事實去做判斷,而不是主觀的心理猜測去判斷。
三、50歲以上的職場人,並非一無是處,依然可以發揮作用
對這個年齡段的職場人來說,我覺得也不是都一無是處了。
記憶力、體力和精力的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豐富的職場經驗和社會閱歷同樣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認為50歲以上的職場朋友,應該正確認識到自己身上這樣的優勢,並思考如何把這個優勢發揮到最大,不僅對組織有貢獻,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
舉個例子,我有個男同事,今年55歲,還有五年就面臨退休。
他以前是搞生產管理工作的,如今工作退居了二線,但是他依然活躍在我們公司的其他崗位上,比如授課內訓師就有他的身影。
公司每個月都會組織幾次生產方面的內訓課程,基本都是由他來主講,這位同事每次會用1-2個小時來傳播自己豐富的專業經驗,領導還給他安排了好幾個年輕人帶,類似師徒的形式,讓他培養潛力的新人。
這種模式幫他重新樹立了信心,並且工作得更愉快了,畢竟授人以漁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