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信訪
惠州信訪
微信號 hz_xinfang
功能介紹 做好惠州市信訪宣傳活動等公益服務
收錄於話題
第一百四十六條
虛假表示與隱藏行為效力
法典原文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圖片來自網絡)
理解與適用
虛假意思表示又稱虛偽表示,是指行為人與相對人都知道自己所表示的意思並非真意,通謀作出與真意不一致的意思表示。虛假表示的特徵在於,雙方當事人都知道自己所表示出的意思不是真實意思,民事法律行為本身欠缺效果意思,雙方均不希望此行為能夠真正發生法律上的效力。一般而言,虛假表示在結構上包括內外兩層行為:外部的表面行為是雙方當事人共同作出與真實意思不一致的行為,也可稱作偽裝行為;內部的隱藏行為則是被隱藏於表面行為之下,體現雙方真實意思的行為,也可稱作非偽裝行為。比如,雙方名為買賣實為贈與,買賣並非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屬於表面行為或偽裝行為;贈與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屬於隱藏行為或者非偽裝行為。儘管隱藏行為的存在與虛假表示聯繫在一起,但虛假表示與隱藏行為並不總是一一對應。具體而言,無虛假表示就無所謂隱藏行為,有隱藏行為也就存在虛假表示,但存在虛假表示,並不一定有隱藏行為。比如,以逃避債務為目的假裝財產贈與,贈與行為是虛假表示,但並不存在隱藏行為。
本條第1款是對雙方以虛假意思表示作出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規定,即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這一規定的含義是:雙方通過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之所以對通過虛偽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予以否定,是因為這一意思表示所指向的法律效果並非雙方當事人的內心真意,雙方對此相互知曉,如果認定其為有效,有悖於意思自治的原則。本款雖未明確規定行為人與相對人須通謀而為虛假的意思表示,實際上雙方對虛假意思表示達成一致的結果反映出二者必須有一個意思聯絡的過。這也是虛偽表示區別於真意保留的重要一點,真意保留的相對人並不知曉行為人表示的是虛假意思。
本條第2款是對隱藏行為效力的規定:行為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當同時存在虛偽表示與隱藏行為時,虛偽表示無效,隱藏行為並不因此無效,其效力如何,應當依據有關法律規定處理。具體來說,如果這種隱藏行為本身符合該行為的生效要件,那麼就可以生效。如在名為贈與實為買賣的行為中,贈與行為屬於雙方共同以虛假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而隱藏于贈與形式之下的買賣則是雙方共同的真實意思表示,其效力能否成就取決於其是否符合買賣合同有關的法律規定:如果合買賣合同生效要件的法律規定,則為有效;反之,則無效。
往期回顧
民法典之個人信息權
民法典之物的徵收與徵用
民法典之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民法典之法人的成立
民法典之法人的概念
民法典之宣告死亡及其撤銷後婚姻關係的效力
民法典之宣告死亡
民法典之失蹤宣告的撤銷
民法典之財產代管人的變更
民法典之宣告失蹤
民法典之出生和死亡時間的認定 民法典之胎兒的部分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標準及能力限制 民法典之成年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意思能力標準及能力限制 民法典之遺囑指定監護
民法典之協議監護
民法典之指定監護
民法典之監護人資格的撤銷與重新指定
民法典之宣告失蹤
民法典之債權的概念
民法典之侵權責任之債
民法典之無因管理之債
民法典之智慧財產權及其客體
(來源:達倫律師事務所)
預覽時標籤不可點
閱讀
已同步到看一看寫下你的想法
前往「發現」-「看一看」瀏覽「朋友在看」
看一看入口已關閉
在「設置」-「通用」-「發現頁管理」打開「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發送
每日一條 | 民法典之虛假表示與隱藏行為效力
最多200字,當前共字
發送中
相關閱讀
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
正在加載
以上推薦為優質及原創文章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
取消允許
取消允許
微信版本過低
當前微信版本不支持該功能,請升級至最新版本。
我知道了前往更新
確定刪除回復嗎?
取消刪除
知道了
長按識別前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