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火了!
他叫戴建業,一個64歲的糟老頭,想著一口土味的普通話,在這樣一個安度晚年的時光裡,卻頓時成了網紅,只為撈金!
有人說,64歲的教授,卻要拋頭露面,瘋狂撈金,實在有些不該呀。作為文人教授,為人師表,卻偏要拋頭露面成為網紅,他的文人風骨何在?
或許說的也有些道理。
只不過,多少人願意在安度晚年的時光拋頭露面,只為撈金呢?難道他陷入到對金錢的膜拜之中呢?如果是這樣,未免有些讓人不屑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戴建業是華中師大的一名教授,還是博士生導師。作為這樣一位人物,難道真的只是為了撈金而拋頭露面嗎?
通過我們了解,其實並不這樣。
他之所以讓你拋頭露面,瘋狂撈金原來只因為愛而瘋狂。
這就尤其令我敬佩。
文人是貧窮的,戴敬業面對各種質疑聲,自嘲說:我老伴患病了,是肺癌,我那點工資哪裡夠治病,我不多賺點錢,怎麼能陪著老伴走完最後一程,所以,我還要什麼文人風骨,文人風骨值幾個錢?
是的,當你看到自動文字,你是否還在質疑?在愛面前,在生命面前,文人風骨又算得了什麼?
更何況,憑著自己的實力,憑藉自己的魅力,取之有道,別人又有什麼資格可以指責?
戴建業教授10天吸粉100萬,總粉絲已超500萬。
試問:幾人有如此魅力?
戴教授撈金憑藉的是自身的才華和有趣的靈魂,更是他那該死的魅力。
這可不是誰想做到就能做到的。
為何他的魅力如此強大?
原來,他的古詩詞課堂生動有趣。他的上課視頻一經傳上網絡,立刻引起共鳴。瞬間成為網紅。
試問:幾人能有如此魅力?
正如有人說,聽其他老師上課,學生們在下面打瞌睡,要聽戴老師上課,你得先準備好會不會被笑死?那些看起來難以理解的古詩詞,在戴老師解讀下,馬上妙趣橫生,讓人想聽下去,講完了,還意猶未盡。
這就是他的魅力,當然,這也是他的水平和能力。
試問:多少人能把古詩詞講的如此妙趣橫生?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都知道學習這些東西的重要性。然而,面對古詩詞,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愛上呢?
或者,想愛卻不容易。 因為,很多人根本無法讀懂,很多人根本無法入門。
但是,那是因為你沒有遇上戴教授這樣的老師。
聽了戴教授的古詩詞課,不管你是誰,都能被他那有趣的解讀深深吸引。
舉個例子吧:他說:陶淵明是個特別有幽默感的詩人,你看他的詩,你要不認真讀,你就不知道他的幽默在哪個地方。他第1句寫的特別隆重,「種豆南山下」 ,你以為他種的蠻好?他突然來一句「草盛豆苗稀」 ,種的個鬼田,要是我種得這個水平,我絕不寫詩。
你看,他把陶淵明的詩一解讀,你是不是就感受到了他的獨特的魅力?
像這樣的,受到他調侃的古代詩人,遠不止他,還有李白、杜甫等。
是啊,像這樣隨口而來的幽默,豈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況且,像他這樣年紀的老教授,是否有個個能如他這麼魅力四射?
從這裡,我似乎感受到了,這樣的教授,不吸粉500萬才怪?
這種獨特的解讀古詩文的方法 ,可謂給古詩詞帶來了無窮的魅力。讓很多人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樣的人不爆,不紅,誰能紅?
他的魅力,不止得到了人們的點讚,更是受到了人民日報的評論。
人民日報說戴老師是大學課堂上的泥石流教授!還發文評論指出:戴建業「紅」得有道理。
人民日報的評論,是否在此體現了戴建業憑藉自己的真實魅力而贏得了人們的稱讚?
這樣憑藉魅力撈金的行為,這樣憑藉魅力而推進人們對古詩詞的熱愛的行為,又豈是人們應該指責的?
是的,誰希望在這個本可以安享晚年的時候拋頭露面去撈金?
為愛瘋狂,為愛瘋狂與文人風骨,孰重孰輕?更何況,他的這種行為,又真的是丟失了文人風骨嗎?
這種獨特的魅力,難道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難道不是中國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的「活流」嗎?
我似乎從戴老師的課堂裡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正在微微走來。
你有沒有被戴老師的魅力吸引?你是否也想聽聽戴老師的魔性詩詞課?上面的書就是你的選擇,看過之後,你或許就真的愛上了古典詩詞了。你不想嗎?
戴教授正是用他的自身魅力,在為愛瘋狂的同時,在瘋狂撈金的同時,也為我們傳遞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彩。你不覺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