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教育部在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發布3個月以來的實施進展和下一步工作考慮。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已啟動國家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今年計劃8000人參與試點,上半年約5403人參與5個領域的6個證書試點。
建職業教育學分銀行系統
今年實現學生學分記錄和認證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於2019年1月24日由國務院正式發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是進一步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行動指南。「職教20條」提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即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作為職教20條的一大亮點,試點工作的推進情況如何?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王揚南透露,從目前情況來看,試點院校以高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工學校)為主,應用型本科高校及國家開放大學積極參與。各地申請試點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全面涵蓋了首批試點的6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截至5月6日,每個證書約有200-600所院校參與試點,學生總規模累計約20多萬人。
同時,開展建設1+X證書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和職業教育學分銀行系統。目前平臺、系統的開發建設正在按計劃進行。今後參與試點的學生獲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都將進入服務平臺,與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個人學習帳戶系統對接,記錄學分,並提供網絡公開查詢等社會化服務,便於用人單位識別和學生就業。
王揚南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將有序組織試點院校,包括高職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國家開放大學,對學分銀行的建設、運行和管理,還有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進行統籌,形成工作合力,來協同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資歷框架建設與「1+X」證書制度建設。從今年開始,試點的同時,實現學生的學分記錄和認證。
今年計劃8000學生參與
在物流管理等5個領域啟動試點
我市在貫徹落實「職教20條」過程中已啟動試點。市教委主任舒立春介紹,目前,全市共有中職學校183所,在校生39.69萬人;高職院校40所,在校生30萬人,基本形成了普職規模大體相當、中高等職業教育有機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並重發展的良好格局。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開展職業教育改革探索,啟動了「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今年計劃8000學生參與試點,其中高職6000人,中職2000人。上半年約5403人參與5個領域的6個證書試點,這5個領域分別是建築工程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物流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涉及16所中職學校的8個專業,13所高職學校的19個專業。
此外,還構建了人才培養立交橋,開展了中職與本科「3+4」、中職對接高職「五年制」、高職與本科貫通「3+2」分段培養試點等。加強學分銀行建設,探索設立市民終身學習卡。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立項建設了100個「雙基地」(含培育)、20個校企合作示範項目、10個示範職教集團。深入實施「雙千雙師交流計劃」,5年來職業院校與企業互派交流達到2000人。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