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什麼都不懂?這部高分BBC紀錄片揭示嬰兒可愛外表下的驚人秘密!

2021-01-19 什麼值得買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最近看的一部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Babies),不僅畫面萌翻,也非常有有趣。

它通過一些獨特的視角和大量的研究,從嬰兒的角度記錄他們的生活,揭秘了在寶寶們可愛外表下,藏著的一些專屬他們的驚人秘密!(內容不僅是大腦方面哦,還包括生理結構、視覺、聽覺、飲食、語言等等,讓人大開眼界!)

他們都在想些什麼?這個世界對寶寶來說是什麼樣子的?他們的聽覺、視力、身體、大腦都有哪些發展規律?……這部紀錄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人類幼崽的神奇大門。

後臺也經常有媽媽問:寶寶為什麼不愛吃蔬菜,為什麼一上車就睡著,什麼時候給寶寶做語言啟蒙比較好?……這部紀錄片,不僅能讓我們找到答案,還能讓我們在寶寶關鍵的頭兩年裡,對如何養育寶寶,如何開發寶寶的大腦,有一些更科學、更深刻地認識!

1、寶寶本身就是個奇蹟 有些本能,能救命!

寶寶從離開媽媽身體那一刻,一連串的奇蹟開始發生。呼吸的一瞬間,寶寶的血流會從胎盤流向肺,填補心臟的洞。而這對成年人來說,需要一個「心臟手術」才能達成。

寶寶餓了會哭,當我們給寶寶餵奶的時候,也許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寶寶能一邊保持續吮吸、一邊呼吸?

這是寶寶專有的技能。他們的喉頭在喉嚨偏高處,母乳會經由喉部的側面向食道輸送,等於給呼吸的空氣讓開了一條通路。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嬰兒都是天生的遊泳健將。嬰兒對水下有一種近乎本能的熟悉,特有的高喉頭會讓水流入胃部而非肺部。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這樣的本能可以救命。

紀錄片了講了這樣一個事例,英國媽媽凱特帶著6個月大的兒子山姆去海岸散步,媽媽去處理狗便便,因為風很大,坐著孩子的嬰兒車不慎掉在冰冷海水裡,孩子臉朝下。

小山姆被救上來的時候,已經過了 5~6 分鐘,媽媽凱特絕望地想「他在水下的時間太長了,他肯定死了」。但在做「心肺復甦」的時候,凱特注意到「他把水從胃裡吐出來,而不是從肺裡」。

心肺復甦後,孩子被送往急診搶救。醫生都不報希望,結果,奇蹟在5個小時發生,小薩姆居然奇蹟般地恢復了。

如今山姆已是一歲半,沒有任何生理和心理創傷。如果事情發生在成年人身上,未必能承受得住。

醫生們認為,比成人高的喉頭沒有讓水進入肺部,是小山姆存活的關鍵。此外,研究發現,對極端寒冷條件的本能反應,也是山姆存活下來的原因。

事實上,海水很冷,嬰兒大腦自動關閉,停止了基本活動。極度的寒冷減緩了腦細胞的死亡,嬰兒非常善於利用這種機制。也正是這種機制激發了新生兒重症監護中的一種技術,醫生有時故意給治療的嬰兒降溫,使大腦不受損。

2、寶寶最開始只能看見黑白色?

他們的視覺、聽覺和成人大不同!這個世界在嬰兒眼中是什麼樣的呢?事實上是一團糟。

大腦只有將兩隻眼睛看到的事物整合在一起,才會形成我們看到的畫面。但新生兒卻做不到這樣的整合,因而科學家認為,嬰兒有雙重視野。

在眼部肌肉變得有力前,嬰兒們的視力都很模糊。事物的焦點,在距離面部20釐米左右的位置。這剛好是媽媽哺乳時,眼睛與嬰兒的距離。

因為寶寶的眼睛「看不清」,所以他們一開始只對高對比度的事物很敏感,比如黑色和白色的畫畫顏料(我們給小寶寶做視覺開發,可以從對比度高的黑白書、黑白色卡開始哦)。

嬰兒的色彩感很弱,他們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像我們一樣欣賞豐富的色彩,漸漸能夠辨識更多的細微色差。

那麼寶寶的聽力呢?事實上,寶寶的聽力比視覺強很多,因為剛一出生,就有完全成形的內耳,有很好的聽力。他們能立刻辨識出媽媽的聲音,還有其他熟悉的聲音。比如在媽媽肚子裡反覆聽到的電視劇主題曲。

不過嬰兒的聽覺並不完善,因為來自兩耳的聲音有細微的時間差,而大腦還沒學會處理,所以嬰兒們聽到的聲音都有回音。(我們在和寶寶說話、或者讀繪本時,可以儘量用緩慢的,重複的,類似唱歌的聲調和他們交流,有利於他們的理解和記憶哦)。

有點令人意外的是,嬰兒習慣聽到響亮的聲音。因為在媽媽的子宮裡,他們就熟悉這種響亮的聲音了。媽媽的心跳穿到子宮足有90分貝,這與跑車轟鳴的聲音一樣大。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嬰兒喜歡在車裡睡覺的原因。他們甚至喜歡睡更嘈雜的敞篷車裡。持續低沉的轟鳴,很接近嬰兒在子宮內的聽覺體驗。

3、只剩半個大腦,也能正常生活?嬰兒越小,大腦的適應性越強

嬰兒時期,寶寶聽到的、看到的,每一次新鮮體驗,都在改變和形成寶寶的大腦。

媽媽們可能會發現,小嬰兒聽到吵鬧的聲音,可能抓抓手,仿佛是通過指尖感受到這種噪音。看到明亮光線時,鼻子在動,有一種嗅到這種光線的感覺。

這其實是因為他們數萬個億的腦細胞,還沒有正確地聯繫起來,所以他們可以嘗到顏色的味道,嗅到聲音的氣息。這雖然聽起來不利,但卻意味著他們的大腦可以適應任何環境,甚至承受人們難以想像的挑戰。

紀錄片講了一個只剩半邊大腦的小男孩的故事。男孩託馬斯三個月時,被診斷出患有癲癇,每天都會發作,父母需要24小時不分晝夜,寸步不離地看護他,看著孩子病情發作而無能為力,父母萬箭穿心。

經過多次腦部掃描後,發現託馬斯有一側大腦腫脹而且畸形。醫生建議馬上做腦部部分切除手術,因為嬰兒越小,大腦越具有適應性,就越有可能在某些部分被切除後,將相關功能重構到未損傷的部分。

對成年人來說,僅是一小部分大腦的缺失,也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但託馬斯手術後腦部遺留的異常部分,與正常部分完全切斷連接,雖然只剩下半個大腦,可孩子的癲癇得到了根治,他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託馬斯現在僅是精細運動能力喪失,以及一側的身體比較虛弱,其他都趕上了成長的裡程碑,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

4、寶寶吃的食物種類越多學習的速度也越快

大腦成長的同時,寶寶的身體也在成長,而且成長速度非常快,2歲時便能長到大約成年後身高的一半。

嬰兒的體重在第一年會增加兩倍,這些成長需要大量能量,因此母親的乳汁非常重要。乳汁中包含的脂肪,對大腦的生長至關重要。總要一天,乳汁中的營養會無法滿足嬰兒成長的需要。

科學家近來發現,嬰兒吃的食物種類越多,學習的速度也越快。多種類的食物可以讓嬰兒學會了解固體、液體以及糊狀物之間的區別。吃各種各樣的東西,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很多媽媽可能會發現,寶寶都不愛吃蔬菜。科學家認為,這是人類進化中,保護自我的一種本能,防止被有毒或有刺的植物傷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讓孩子吃綠色蔬菜那麼困難的原因。

5、嬰兒生下來就準備好學習任何語言

在生命的前兩年,嬰兒似乎花了最多的時間來控制自己的身體,但溝通的本領也特別重要。

倫敦伯克貝克嬰兒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其實在寶寶會說話之前,就對世界有了相當複雜的認識,嬰兒們知道的要比他們表達出來的多得多。

成人只能分辨組成我們母語的45種聲音,但6個月的嬰兒可辨識世界上任一語言的150種聲音的區別。(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給寶寶做一些語言啟蒙了,給寶寶聽聽兒歌,多和寶寶說話)。

學習和模仿的過程從口型開始,僅一個簡單的單詞就需要 70 多塊不同肌肉協同。嬰兒生下來就準備好要學習任意一門語言,即使這門語言是「手語」。

一對有聽覺障礙的夫妻,有一對2歲的龍鳳胎,他們的交流不是說話,而是通過手勢。爸爸說,「一開始就像是對牛彈琴,得不到他們的任何回應」。

5~6 個月大的時候,孩子比劃出了第一個詞「媽媽」,此後他們逐漸學會組合、排列,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表達。幾個月後,他們甚至能用手語和爸爸回憶幾個星期前發生的事情。

當這對雙胞胎被送去託兒所的時候,又自然地學會了聽說。

最近研究表明,嬰兒理解的詞是表達出來的3倍。他們能記住的信息量讓父母感到吃驚。

當寶寶們開始說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他們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們的個性顯現出來,他們開始了和我們一樣的生活,開始和世界建立聯繫。

瓜媽最後說:

很多人說,嬰兒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吃喝拉撒。其實不是這樣的!

恰恰相反,我們人生的前兩年,是最為重要的時光。我們在這個階段的成長、學習、移動甚至是爭鬥,比任何時期都要多,然而我們對此並沒有任何的記憶。

這部紀錄片,不僅能讓我們更了解寶寶,其實也是在幫我們自己填補那些空白的記憶。一半天使,一半小惡魔,寶寶是可愛、煩人、神奇的結合體,也是他,讓我們變得柔軟和義無反顧。生命最初的幾年,真的是投入多少都不為過啊!

文章來自神奇麻麻在哪裡 (ID:sqmmznl):做人工智慧的瓜媽和擁有國際視野的Cindy一起分享科學、前沿的育兒知識和時尚親子生活方式,希望我們一起做快樂美麗的媽,養健康聰明的娃!大家也可以加我微信guamazz

相關焦點

  • 寶寶可愛外表下,隱藏了「驚人」秘密?看完對生命充滿敬意!
    尤其是那些什麼都不會說只能靠哭泣表達的寶寶,更是讓大家充滿了好奇。寶寶每天到底在想什麼?他們五感的發展規律到底是怎樣的?BBC有一部有關於嬰兒的紀錄片,叫做《嬰兒的秘密世界》,這部紀錄片從以寶寶的視角出發,揭露了很多寶寶令人震驚的秘密。它簡直就是在給我們打開了寶寶新世界的大門。那這部紀錄片中,都揭露了寶寶的哪些秘密呢?
  • 嬰兒的可愛面孔下,藏著驚人的秘密
    但在這些可愛面孔之下,可能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英國獨立電視臺(ITV)的一部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Babies),幫我們揭開了其中一角。我們都失去了人生前兩年的記憶,這段時間我們在學習什麼,在做什麼?這個世界對寶寶來說是什麼樣子呢?
  • 看了這部BBC的紀錄片,我被嬰兒的「超能力」深深震撼了
    你是否和我一樣,對嬰兒的生活充滿了好奇?BBC推出的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就用大量的研究,為我們打開了嬰兒世界的一扇門,不僅向我們揭示了嬰兒們的生活,也為我們展現了嬰兒們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各位家長們不用再執著於「掰開寶寶的小拳頭」了。嬰兒雖然剛剛降生,但他們並非什麼都不懂——寶寶們的眼睛可以搜尋人類的面孔,並模仿自己看到的表情。
  • 看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我被嬰兒的11個「能力」震撼了
    嬰兒的視覺和聽覺是怎樣發展的?他們會如何探索世界?為什麼他們天生就能在水下遊泳?嬰兒為什麼語言學習能力強?人出生後的前三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我們開始學習走路、講話和社交。但是在成年人的眼中,嬰兒的行為既讓人既困惑又著迷。看完關於小baby的11個「超能力」,我被震撼到了。跟著BBC出品的這部紀錄片走近嬰兒的秘密世界吧!你將能以全新的方式觀察、了解到你的寶貝。
  • 0-1歲寶寶養育細節有哪些?這部BBC紀錄片詮釋得太詳細
    文|全文共1841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最近重看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感觸頗多。除了被紀錄片中的小寶貝萌到之外,我認為,這部紀錄片,還是新手媽媽了解新生命的寶貴資料。整部紀錄片用嬰兒的視角展開,揭示在生命最初的幾年,我們的寶寶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在觀看中我發現,之前很多粉絲私信的熱點問題,都能在這部紀錄片中找到答案,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育兒寶典。
  • 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帶你了解2歲嬰兒的神奇成長史
    這並不是博人眼球的杜撰,而是在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中,男孩託馬斯的真實經歷。寶寶剛餵飽,也沒有拉粑粑,卻哭鬧不止。這時父母們一定要第一時間來到孩子身邊,安撫他,給他充分的安全感。你要相信,充分滿足嬰兒的需求,對他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獲得都至關重要。
  • 新生寶寶在想什麼?這部BBC紀錄片顛覆你的認知
    寶寶就像一臺不帶說明書的最複雜、最精密、最神秘的儀器,而這部紀錄片,在一定程度來講,就是送給千千萬萬新手父母的「使用說明」和「傻瓜教程」。劍橋大學的研究者來到節目中,做了一個實驗,通過先進的嬰兒大腦掃描儀,來研究寶寶聽到不同的語言方式時,大腦有什麼反應。
  • 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BBC高分紀錄片帶你揭秘寶寶眼中的奇妙世界
    如果父母或主要帶養人能夠了解寶寶在0-3歲的成長發育特點,就可以減少養育過程中的磕絆和阻礙,營造更有利於寶寶成長的環境。 小編為大家推薦一部BBC嬰幼兒紀錄片《寶寶的美妙世界》,幫助寶爸寶媽們解讀「嬰語」,一起探索寶寶們的異想世界。影片共3集,今天小編挑選了其中一些有趣的實驗和結果,與各位寶爸寶媽們分享。
  • 嬰兒啥都不懂?BBC紀錄片顛覆認知:2歲孩子心理活動堪比宮廷劇
    去年,我看過英國BBC發布的一部紀錄片名字叫《寶寶的神奇世界Babies:Their wonderful world》,這部記錄片邀請了多位英國兒童發展領域的頂尖專家,以英國各地兩千多個家庭為樣本,匯集了0-2歲嬰兒成長的最新研究結果,全面探討嬰兒在生命最初兩年的思維變化,以提示嬰兒成長的複雜性。
  • 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我被寶寶的11個「能力」震驚了
    在我們成年人眼中,小嬰兒的很多動作,行為都讓人感到困惑不已。直到出了一部BBC的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才讓我打開了嬰兒世界的大門,才知道原來小嬰兒並非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但是,爸媽也沒有在小嬰兒面前示範過爬行,小嬰兒也沒有機會去模仿,因此他們能夠學會爬行那都是自己探索出來的。一般,九個月左右的寶寶就開始掌握了各種不同的爬行姿勢了。
  • 36位科學家、5名嬰兒、1年拍攝,這部片揭示了人類幼崽的成長秘密
    每隻猴子的臉是不一樣的,可我們成年人僅憑臉,根本分不清猴與猴之間有什麼區別……但3個月大的寶寶,卻可以輕鬆地區分一隻猴子另一隻猴子的不同。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寶寶一歲左右,這種能力就會慢慢消失。這就是寶寶的神奇之處。
  • 別錯過寶寶出生的前兩年,他們看似可愛,實則藏著驚人秘密
    就是這樣的小寶寶,毛茸茸的小腦袋,整個身體都小小的,卻能自帶萌點,讓所有人都拜倒在她們的魅力之下,心甘情願地付出溫柔和愛。最近,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要是我早點看到這部紀錄片,當年應該會更省心吧。紀錄片中提到,寶寶很聰明,會把她的音量和音調,調整到讓人不可忽視的程度,而且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不同的需求。
  • 嬰兒的可愛面孔下,藏著驚人秘密
    如果你已經喜提了小寶貝一枚或許你還想了解這些內容——為什麼面對漂亮又可愛的小嬰兒,幾乎所有人類都毫無招架之力?那是因為:嬰兒的可愛,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丁香媽媽回復【可愛】,查看文章
  • 科普紀錄片《嬰兒日記》央視一套開播
    《嬰兒日記》的紀錄對象是五個可愛的寶寶,通過畫面,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呱呱墜地,看到他們睜開眼睛吮吸母乳,看到他們咿呀學語……影片在紀錄他們成長過程的同時,告訴觀眾在這一切行為的背後,嬰幼期兒童深層的心理需求。為什麼寶寶喜歡吃小手?為什麼他們動不動就哭鬧?為什麼他們喜歡摔東西?為什麼他們會不自覺地模仿大人的動作?在《嬰兒日記》中,觀眾會找到答案。
  • 10部適合兒童觀看的高分BBC紀錄片
    周末的時間總是很短暫,可是很多家長都希望能帶著小朋友見識更多美麗的世界,但是每個周末都來一場短途旅行顯然不現實,那麼怎麼做才能兩全其美呢?   《藍色星球》、《冰凍星球》、《黃石公園》這些鼎鼎大名的紀錄片,你一定或多或少聽說過。觀看紀錄片,就仿佛人的身體和靈魂同時在路上,豈不是兩全其美?
  • 新媽媽育兒指南:一部神奇的紀錄片,帶你了解1歲寶寶的世界
    最近重看BBC紀錄片嬰兒的秘密生活,感觸頗多。除了被紀錄片中的小寶貝萌到之外,我認為,這部紀錄片,還是新手媽媽了解新生命的寶貴資料。在觀看中我發現,之前很多粉絲私信的熱點問題,都能在這部紀錄片中找到答案,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育兒寶典。
  • BBC這部「吸貓」紀錄片萌出天際!推薦幾部高分大自然紀錄片,感受生...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最近,BBC一部新紀錄片很吸引眼球,就是大型「雲吸貓」紀錄片《大貓》(Big Cats)。兩年多的時間,《大貓》團隊前往14個不同國家,拍攝了40個貓科物種中的31個 - - 比其他任何一部製作團隊做的都要多。剛播出兩集的時候,豆瓣的分數就開始飆升了,而現已經達到了9.6分的高分。
  • 豆瓣高分BBC紀錄片:0-2歲寶寶的《北鼻異想世界》刷新父母教育觀
    相信每個人對於「人類幼崽」都充滿好奇,想知道他們小小的腦袋裡都在想什麼,想知道一個新生命的發展歷程,想了解他們創造更好的環境。英國BBC在2018年出品的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我們可以從各種各樣的實驗了解寶寶大腦的發育、社交技能的建立、獨立性的發展。
  • 這6部BBC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高清條件下,它的畫面美輪美奐,把一幀幀定格,拿出來都是一張張精彩的攝影作品。看BBC不僅能了解世界之奇,更能盡享世界之妙。與其讓孩子天天沉迷在動畫片裡,不如讓孩子看一些經典的紀錄片,既能滿足孩子看電視的需求,也能學習更多的知識,增長見聞。今天,分享的6部紀錄片高分經典紀錄片,適合父母陪孩子一起看,既增長知識,又拉近情感。
  • 《王朝》《大貓》《藍色星球II》《文明》……這些高分BBC紀錄片在...
    2018年11月,BBC帶來了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紀錄片誠意之作《王朝》,通過單元劇的形式,製作方為觀眾展現了五種動物族群中絲毫不亞於人類的驚心動魄之大戲。這部紀錄片被中國網友打出了9.6的豆瓣高分,足見中國觀眾對其的認可。也是在2018年,同樣由BBC出品的紀錄片《大貓》也獲得了中國網友打出的9.5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