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學研究叢書

2021-02-19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趙志強
ISBN:9787520364249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定價:118.00元

內容簡介:本書簡要論述滿學的概念、範疇、對象、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及其意義,著重探討滿學的性質和滿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展現晚明、清代、民國和當代滿學發展狀況及各個時期中外有關滿學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

作者簡介:趙志強,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人。1978年畢業於故宮博物院滿文幹部培訓班。通曉滿語文,熟悉清代滿漢文檔案及相關典章制度。曾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長期致力於清代政治制度、錫伯族歷史、滿語、滿文研究,主要成果有專著《(舊清語)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清代中央決策機制研究》(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等,發表學術論文約70篇。

作者: 劉小萌
ISBN: 9787520362450
出版時間: 2020年9月
定價: 198.00元

內容簡介:作者長期從事清史、滿族史研究,一向重視文獻研究與田野調查的結合。2001—2019年二十年間,從事清朝史跡調查 80 餘次。本書所收調查報告 15 篇,即其中批成果。內容包括各地八旗駐防遺蹟、當地滿族今昔、「三藩」史跡、邊疆民族文化,以及戰場、關隘、衙署、會館、廟宇、古鎮、驛站的考察。報告注意搜集碑刻、史志、家譜、照片和口述資料等信息,重視記錄被採訪者的歷史記憶、有關民族認同和民族關係的表述。旨在對相關研究有所推進的同時,為了解清代歷史、民族、地域、文化提供一個新的窗口。

作者簡介:劉小萌,男,1952 年生,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工程」資深學者學科帶頭人;歷史研究院史學理論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滿文文獻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學中國邊疆民族歷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吉林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滿 學 研 究 院 院 長。代表作《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清通鑑·前編》《愛新覺羅家族史》《清代北京旗人社會》《清史滿族史論集》《中國知青史——大潮(1966—1980 年)》《中國知青口述史》。主編:《世紀存疑——歷史考古卷》《滿學研究論集》《北京商業契書集(清代—民國)》等。

作者:  關紀新
ISBN: 9787516163702
出版時間: 2015年9月
定價: 108.00元

內容簡介:本書是一部全面鉤沉、闡釋滿洲-滿族書面文學發展及其規律的著作。以中華多民族文化交相互動為參照系,宏觀把握與微觀細讀相結合,對滿民族的書面文學流變,做出迄今為止最為翔實、新鮮、系統的討論。本書將滿族書面文學作為自成民族文化體系的具有自身流變規律的歷史事實來觀察,從滿族歷來便與中原民族交流較深的現實出發,由史料解讀入手總結「後母語階段」滿族文學的審美呈現,對滿族歷史上經典的作家作品提供啟動於滿學內在視閾的認知,對以往未受重視的作家作品給予民族文學價值下的觀照。作者系「創建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學術工程的主要發起人,本書是這一觀念的相關研究專案。

作者簡介:關紀新,男,滿族,1949年生。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期刊《民族文學研究》主編,編審職稱,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出版有學術專著《老舍評傳》《老舍圖傳》《老舍與滿族文化》《多重選擇的世界——當代少數民族作家文學的理論描述》(與他人合著),學術圖集《中國滿族》等。主編著作多種。發表論文逾百篇。曾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作者: 常越男
ISBN: 9787520343220
出版時間: 2019年5月
定價: 80.00元

內容簡介:本書以乾隆朝《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所界定的滿洲八個「著姓」做為研究對象,包括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舒穆祿氏、赫舍裡氏、他塔喇氏、覺羅氏、佟佳氏、納喇氏。內容涉及八個「著姓」的來源與地域分布、來歸時間與旗籍分布、重要家族及事功等。通過對八著姓典型家族的軍事功績、政治參與、文化貢獻等方面的研究,縷析他們在清初的發展脈絡、興衰的原因、影響等,進而探討滿洲八著姓家族的發展與清初政治演變之間的深層關係。八「著姓」家族的興衰,反映了清朝政治上的一些轉變。清朝在軍事行動中對勳舊大臣子弟的任用在減少,從側面說明八旗戰鬥力的下降;八「著姓」入仕的情況也呈下降趨勢,反映出國家行政體制的成熟,由依賴滿洲功臣子弟到選拔專業性官僚的一種轉變。同時八「著姓」家族的興衰,也反映了八旗氏族影響力逐漸削弱和皇權的加強。後金、清前期滿洲世家與皇權之間的較量,皇權逐漸排除世家大族的牽絆而得到強化。隨著清代中後期王朝由盛而衰,大部分滿洲家族也走向衰落。

作者簡介:常越男,山東省榮成市人,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現任滿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清史、滿族史。已出版專著一部《清代考課制度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清代地方官「年終密考」制度述論》《清代外官大計「考語」與「事實」探析》《赫舍裡氏「巴克什」家族與清初政治文化》《額亦都家族與清前期政治演進》等三十餘篇。

作者: 杜家驥
ISBN: 9787516164532
出版時間: 2015年8月
定價:  70.00

內容簡介:本書論述了八旗在旗務管理、軍事等方面的設官與職掌;宮廷中的旗人武職機構;八旗文官入仕途徑、選任制度,世官制,八旗武官選任制,八旗人選任綠營官制度,八旗特殊的選官來源拜唐阿;內務府諸多繁雜機構的歸納、職官總數量,內務府官員的選任、考績制度,其機構、職官特點,內務府某些問題的考證;以及八旗制度中集中辦理八旗事務的值年旗,監察八旗行政的查旗御史;傳統的漢制機構及漢人官員對八旗事務的管理。

作者簡介:杜家驥,1949年生,天津市武清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清史,著有《八旗與清朝政治論稿》、《清朝滿蒙聯姻研究》、《清皇族與國政關係研究》、《清朝簡史》、《清代制度》、《皇太極事典》、《中國古代人際交往禮俗》,及《嘉慶事典》(二人合著)、《清史研究概說》(二人合著)、《中國古代官僚政治》(二人合著);主編《新編中國曆朝紀事本末·明清分冊》《清嘉慶朝刑科題本社會史料輯刊》《清代社會基層關係研究》。在清朝政治制度、八旗制度、滿蒙關係、清代財政、兵制、刑法制度、宮廷史、古代禮制、史料等方面發表論文一百五十餘篇。

作者: 定宜莊、邱源媛
ISBN: 9787516193655
出版年: 2016年12月
定價: 48.00元


內容簡介:1644年清軍入關,在「近畿五百裡」範圍內實行圈地,將全站的土地變為由國家所有的旗地與莊園,為管理這些歸入八旗的土地和人口,清廷設立了一整套獨立於傳統中原農村地區的制度和機構,且持續至清末。這套八旗管理莊園的特有機構治下的莊園人口,日久遂成為介於八旗旗人和民人之間第一個邊緣人群,有著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族群認同,而這些正是學術界多年來未曾關注的空白,也產生了諸多誤區。本書以梳理清代莊園制度為主線,通過探討莊園的建立、形成、莊園人丁的來源、從屬機構、管理體制、繳納賦稅、身份地位等問題,對畿輔地區旗人群體的多樣性和旗人社會內部分化問題進行了討論。同時採用官方史料、民間文獻與口述訪談等多重史料,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把清代曾活躍於京畿,後因政治變動而被遺忘、湮沒的旗人莊園群體展示出來,希望能從前人較少觸及的視角,更為全面地了解京畿地區的人文、社會和歷史演變的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定宜莊,北京人,滿族。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清史、清代社會史、滿族史。曾出版《清代八旗駐防研究》《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遼東移民中的旗人社會》(與人合作)等專著,及學術論文數十篇。

邱源媛,貴州貴陽人。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清代社會史、滿族史。曾出版《清前期宮廷禮樂研究》《找尋京郊旗人社會——口述與文獻雙重視角下的城市邊緣群體》等專著,在《中國史研究》《清史研究》《歷史檔案》等雜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滿洲認同"法典"與部族雙重構建 : 十六世紀以來滿洲民族的歷史嬗變》

作者: 徐凱
ISBN: 9787516163719
出版時間: 2015年12月
定價: 80.00元

內容簡介:滿洲(今稱滿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資格老的民族之一。 十六世紀初期,在建州女真基礎上,吸納女真諸部、蒙古、朝鮮、尼堪(漢人)等部分民族,形成了新的滿洲民族共同體。《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系滿洲本部族組織、文化、心理認同的一部「欽定」法典,彰顯了滿洲「乃國家根本」,為「首崇滿洲」提供了依據。滿洲貴族既堅持本民族的特質,對新成員實行「滿洲化」;同時推行「漢文化」化,接續中華文明統緒,實現了本部族的雙重構建。文化戰略的大調整,是清朝得以維繫兩個半世紀多統治的關鍵所在。

作者簡介:徐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現任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檔案局「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國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985工程」特聘教授、故宮博物院明清宮廷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瀋陽故宮博物院清前史研究中心首席顧問、《明清論叢》主編等。出版學術著作、清代檔案史料選編等15部,發表論文80餘篇。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微分幾何研究及《微分幾何與拓撲學》叢書
    據了解,他們的研究耗時5年,論文篇幅長達120多頁。王兵說,就像在寫一篇小說,「不同之處在於,靠的是邏輯推導而不是故事情節推動。」《微分幾何學雜誌》審稿人評論認為,這篇論文是幾何分析領域的重大進展,將激發諸多相關研究。菲爾茲獎獲得者西蒙·唐納森稱讚說,這是「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在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研究方面源遠流長,聚集了一大批人才。
  • 中國符號學叢書在成都出版
    「範冰冰和武媚娘就是文化符號」華西都市報訊 (記者 曾潔吳小川)7月3日晚,中國符號學叢書發布會在蓉舉行,這是第一屆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首場活動,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李斯卡教授攜新書《皮爾斯符號學導論》亮相。
  • 「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精選叢書」英文版出版
    新華社芬蘭圖爾庫6月28日電(記者李驥志 張璇)中國民族出版社與荷蘭博睿出版社28日共同舉行「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精選叢書」部分書籍的英文版發行儀式。這套叢書是由國內出版社精心組織策劃,為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首次向國外推出的綜合性宗教研究成果。
  • 「絲綢之路研究叢書」英文版首發
    本網訊(記者 孫海悅)9月28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在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中國出版集團線下展覽活動區舉行「絲綢之路研究叢書」英文版首發式。  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殿利,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編輯肖啟明,副總編輯何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人文社會科學圖書編輯總監、中國區圖書總監李琰,以及「絲綢之路研究叢書
  • 首部兩岸產業發展比較研究系列叢書在津發布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中新社天津10月17日電 (記者 張道正)由兩岸科研機構數十位專家學者合作編寫的《兩岸產業比較研究叢書》首批8本圖書17日在天津正式發布。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與臺灣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共同為新書啟封。  當日,第二屆兩岸產經合作與創新發展論壇在南開大學啟幕。在論壇上,《兩岸產業比較研究叢書》發布。
  • 《中華民族基因組多態現象研究》叢書正式出版
    光明教育訊據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近日由西安交大出版社承擔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民族基因組多態現象研究》叢書正式出版。  據了解,該項目分為《中華民族遺傳結構與親緣關係》、《人類單基因遺傳疾病》、《基因組拷貝數變異與基因組病》、《法醫基因組學》、《成癮基因組學》5卷,總計近500萬字,由西安交通大學法醫學院李生斌教授、中南大學梁德生教授擔任叢書總主編
  • 《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會
    2020年10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學舉行了Springer Nature 合作系列《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會暨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期刊合作籤約儀式。本次活動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和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組織。
  • 敘事形態的中國教育研究——簡介「中國教育敘事研究叢書」
    教師書屋敘事形態的中國教育研究——簡介「中國教育敘事研究叢書」  ● 周勇  正如霍家特等人當年發起「文化研究」時並未過多計較自己的學科屬性,丁鋼教授同樣是將重心放在自己所要研究的對象及問題上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丁鋼教授曾熱衷於從「文化」的角度透視中國教育,推出了「中國文化與教育研究叢書」,其中代表性的學術成果是考察「儒」、「佛」、「道」這三大「傳統文化」對於中國教育的種種影響,以及中國教育在這三大「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所產生的獨特品質。現在,丁鋼教授又推出了「中國教育敘事研究叢書」。這是我國第一套以教育敘事研究中國教育與社會歷史實踐的圖文並茂的系列著作。
  • 「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在渝舉行
    「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叢書」以語文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或實踐總結的成果為主,注重吸收先進的教育理論和主要教學流派的研究成果,還歸納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當代語文名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為廣大一線語文教師提供借鑑。該叢書由語文教育家顧之川先生擔綱,匯集了多位語文教育界知名專家、學者,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原創性、學術性強,代表了當下我國語文教育研究的發展水平和成果。
  •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與讀者見面
    《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正式出版新聞發布會    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院士主編、近百名專家撰寫的《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研究叢書》已由山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路甬祥說,這是我國科技界第一次大規模地對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進行比較全面、系統和綜合性的研究。這套叢書對最近一個半世紀,特別是20世紀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針對不同歷史時期選擇一些關鍵性的課題和以往研究的薄弱環節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填補了科技史、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等跨學科研究中的空白。
  •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英文版)」在倫敦發布
    當地時間3月12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在倫敦國際書展上舉行了「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英文版)」首批新書全球發布儀式。新書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王柯平的《和諧》,中國社會科學院趙汀陽的《天下》,中國人民大學袁濟喜的《興》,北京師範大學方維規的《文明》。
  • 「中國夢與中國發展道路研究叢書(英文版)」新書發布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還有該書系的作者代表: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周弘,北京外國語大學全球史研究院院長李雪濤。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與施普林格出版集團一起策劃了「中國夢與中國發展道路研究叢書『走出去』暨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建設」項目,並獲得「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
  • 《桂學研究》叢書七卷本在南寧發布
    《桂學研究》叢書是桂學人用十年心血澆灌而成的廣西豐厚文化果實的集中展示,作者來源廣泛,涉及學科和理論方法多元多樣,體系博大而嚴謹;研究成果緊密貼近自治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現實需求,緊密貼近「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目標要求開展研究,其成就將載入桂學研究的史冊。
  • 香港籍九旬老教授60年筆耕不輟 《湖南方言系列叢書》填補研究空白
    叢書內容覆蓋湖南境內湘、贛、西南官話、客家話、土話等幾大方言,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湖南境內方言的大致面貌,為描繪湖南漢語方言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點,提供了翔實、可靠的珍貴資料,填補了湖南方言研究中的許多空白。很多人都以為李永明教授是湖南人,因為是自己的家鄉,才研究身邊的方言。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其實是香港人,卻把湖南當做家鄉,為湖南甚至是全國的方言研究提供了範本。
  •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英文版)」在倫敦書展發布
    當地時間3月12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在倫敦國際書展上舉行了「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研究叢書(英文版)」首批新書全球發布儀式。新書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王柯平的《和諧》,中國社會科學院趙汀陽的《天下》,中國人民大學袁濟喜的《興》,北京師範大學方維規的《文明》。
  • 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叢書
    由中國工信出版集團電子工業出版社、成都時代出版社聯合打造,東南大學百研工坊團隊全面參與編寫的《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叢書——人工智慧實驗課程》小學版3-6年級系列叢書正式出版、傾情巨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雜誌社「科學技術實踐創新實驗室」選用課程!
  • 【典籍漫談】中醫叢書概說
    此類工具書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綜合性叢書,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叢書集成》;一類是專科性或專題性叢書,如史學類的有《二十五史補編》《史學叢書》;醫學類的有《古今醫統正脈全書》《醫宗金鑑》等。
  • 袁隆平團隊出版《中國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與研究叢書》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0月15日訊 (記者 姜婷) 《中國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與研究叢書》發表,這部叢書由由袁隆平院士主編,由《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耐鹽鹼水稻育種技術》和《中國稻米食味品質研究》四本專著組成,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 《東西德統一的歷史經驗研究叢書》最新成果日前發布
    人民網11月30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東西德統一的歷史經驗研究叢書》成果發布會日前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法國駐華大使顧山、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中國前駐德國大使盧秋田、(德國)科爾總理府副主任Horst Teltschik榮譽博士、德國慕尼黑大學應用政治研究中心主任Werner Weidenfeld 教授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俄歐亞所所長李永全、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前所長周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前所長楊成緒、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研所前所長許世銓
  • 閻崇年:清朝歷史地位突出,網友:清朝啥也不是,為何研究滿學?
    當然,這也很正常,因為學術研究本身就是「象牙塔」上的工作,只有當我們專注於某一個專業時,才會了解到這個專業的學術最前沿和學術動態。閻崇年在學術上真正的成就是滿學研究以及他提出的「森林帝國」的概念,當然,「森林帝國」的概念,成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