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展人工降雨工作,外媒渲染:對世界氣候是一種「威脅」

2020-12-22 騰訊網

我國在很早就推行的「南水北調」和人工贈雨等工程,而這一些舉措也是為了均衡南北方的水資源。我們知道,在西北一些地方還有很多區域面臨水資源短缺的現象。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現象,我國於本月2日發布《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此意見的辦法也是為了更好發服務農業生產等民生領域。

中國為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積極出臺惠民政策,而令我們沒有料到的是,中國推進服務國家的民生舉動卻招來了一些西方媒體的「擔憂和焦慮」。有外媒為中國此舉反映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而擔憂,他們認為中國政府這是在「杞人憂天」,更有媒體陰陽怪氣的指責中國此舉會對鄰國產生不利影響。

英國《衛報》在15日的報導中指出,「中國的這項舉動應引起世界對氣候問題的警覺。」報導中提到,國際主流媒體在此之前都沒有關注過人工贈雨等措施給氣候工程帶來的影響,但是隨著中國在這一工作方面的推進,世界各國是時候引起注意了。衛報》認為,儘管目前這一技術並不簡單,中國也面臨著挑戰,但這「幾乎無關緊要」。真正令人擔憂的是中國推進這項計劃的所反映的全球氣候危機——水資源短缺。

《衛報》認為,儘管目前這一技術並不簡單,中國也面臨著挑戰,但這「幾乎無關緊要」。氣候危機不是即將來到,而是就在眼前。報導不無擔憂地提到,近年來全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但世界多國仍未採取切實行動改變現狀,去調整為了經濟增長不惜一切代價的行為模式。我們看到,不僅是英國的《衛報》對中國推行人工增雨是對環保事業的「影響」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又將此渲染成一種「威脅」。CNN聲稱,儘管中國表示人工影響天氣主要目的在國內,但中國對人工增雨技術的熱情,引發了鄰國印度的擔憂。中國的人工增雨行為,讓印度的氣候變得更加不可預測。

免責聲明:圖片和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參考: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印媒鼓吹中國氣象武器威脅,實際是中國擴大人工降雨促進...
    印媒還稱,在冬季,喜馬拉雅山區極易發生嚴重的氣象災害,大雪和大風有引發雪崩的危險,可能會對部署在中印實控線地區的印度軍隊造成威脅。此外,喜馬拉雅山脈在調節整個印度的氣候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影響著來自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的季風,尤其是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喜馬拉雅山乃至被譽為世界第三極的整個青藏高原的升溫速度也比其他地方要快,因此印度需要在當地建立更多的觀測儀器,及時應對各種災害風險。
  • 阿聯人工降雨引發暴雨 2019年阿聯進行的人工降雨次數讓你意想不到
    為了緩解杜拜的炎熱乾燥,阿聯國家氣象中心近日持續人工降雨,卻意外引發暴雨,導致杜拜全城大面積積水,交通擁堵、道路癱瘓。據統計,自2019年初以來,阿聯已進行大約181次人工降雨。中國最早的人工降雨試驗是在1958年,吉林省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獲得了成功。目前催化作業的方式大體有三種:一是以在地面布置AgI燃燒爐為主手段。催化劑依靠山區向陽坡在一定時段常有的上升氣流輸送入雲。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經濟、簡便,其明顯的缺點是難以確定催化劑入雲的劑量。這種方式主要適合於經常有地形雲發展、交通不便的山區。
  • 明年我市將擇機開展人工降雨工作 | 市民勿擅自處理落地未燃燒...
    明年我市將擇機開展人工降雨工作 | 市民勿擅自處理落地未燃燒火箭彈或彈骸 2020-12-23 2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氣象日:關注「氣候與水」 合理開發雲端水
    水通過不同形態及轉換,比如降雨(降雪)、蒸發、徑流等,在地球氣候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溝通氣候系統不同圈層之間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氣候和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適宜的氣候和適量的水資源是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即人們常說的風調雨順。
  • 澳大利亞山火嚴重的時候,人們為何不用人工降雨來滅火?
    不想下雨的話,可以利用特製子彈將烏雲擊散;乾旱的地域希望有雨水的滋潤,那麼可以通過人工降雨。何為人工降雨,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雲中播撒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能夠緩解乾旱地域的災情,保障居民的用水問題。
  • 集合完畢 人工降雨飛機降落長春龍嘉機場!
    原標題:集合完畢 人工降雨飛機降落長春龍嘉機場!原標題:集合完畢 人工降雨飛機降落長春龍嘉機場!4月19日21時,隨著從內蒙古調機的人工降雨飛機新舟60在長春龍嘉機場安全落地,四架人工降雨飛機順利集合完畢,標誌著2020年飛機人工增雨工作即將拉開帷幕。
  • 中國使館駁斥立陶宛渲染「中國威脅」報告:非常荒謬和可笑
    中國駐歐盟使團10日在官網首頁刊發聲明,駁斥德媒有關大量中國間諜在布魯塞爾活動的不實報導。德國《世界報》9日聲稱該報獲悉,歐盟對外行動署(EEAS)要求歐洲各國外交官提高警惕,因為多達450名中俄間諜遍布「歐洲心臟」。上周,歐洲小國立陶宛在年度報告中渲染「中國間諜威脅」餘波未平。借著德媒的最新炒作,有法媒再添一把火稱,間諜滲透活動再成歐盟心頭大患。
  • PCC 在人工模擬降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為此,本文提出了以BR 為下位機的控制系統和上位機採用組態王進行組態的新的人工模擬降雨系統設計思路,這大大提高了控制過程中的穩定性、監控性和有效性,很好地解決了問題。1.人工降雨器簡介本標準徑流場人工模擬降雨系統建在自然坡面上,高約10m,96個X型下噴式噴頭均勻分布在20m×5m的範圍內,其噴頭由四組不同噴嘴孔徑組合而成,分為24組,分別由24個電磁閥控制其開閉;供水管道上設置一臺電動流量調節閥和一塊壓力表,通過調節流量調節閥的開度控制管道流量並顯示當前管道壓力。
  • 為什麼隨著氣候變暖,極端降雨越來越多?
    氣候科學家預計,隨著全球氣溫上升,極端風暴將導致更多降雨。大氣越溫暖,它所能容納的水分就越多,這意味著風暴會變得更加潮溼。甚至在「佛羅倫斯」登陸之前,紐約石溪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就預測,颶風帶來的最強降雨將比人類沒有使地球變暖的情況下多帶來至少50%的降水。極端降雨,連同洪水、山體滑坡和其他造成的破壞,是全球最致命的天氣事件。
  • 外媒:北約報告至少62次提到「中國」,但俄羅斯才是「頭號威脅」
    自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以來,人們圍繞該組織的必要性開展了大量討論。  現在,主流辯論已經從北約的存在是否仍有意義轉移到其應當採取何種行動的討論上。一些人認為,雖然蘇聯解體了,但俄羅斯仍是最大的威脅,集體和領土防禦仍是北約的核心任務。還有人建議,北約必須重新裝備以成為一支反恐力量,並將重點放在中國崛起等新出現的挑戰上。
  • 俠客島:渲染"大陸軍事威脅"?蔡英文你清醒一點
    她在接受CNN專訪時,讕言大陸武力威脅臺灣,並要求亞洲乃至全世界聯合起來對付大陸,「今天這情況發生在臺灣,那麼下一個國家會是誰?」島內「九合一」選舉過後,民進黨當局開啟了「極端」模式,左批「九二共識」,右打「一國兩制」,外擋「和平協議」,內阻退休政務人員訪大陸。蔡英文在這次受訪時更是拼了,不遺餘力渲染「大陸軍事威脅」。如此暴走,所為何?
  • 澳報:渲染「中國威脅」日本以鄰為壑大錯特錯
    澳報:渲染「中國威脅」日本以鄰為壑大錯特錯   中新網8月2日電 《澳門日報》2日發表社論說,日本防衛省日前正式發布了
  • 俠客島:渲染「大陸軍事威脅」?蔡英文你清醒一點
    她在接受CNN專訪時,讕言大陸武力威脅臺灣,並要求亞洲乃至全世界聯合起來對付大陸,「今天這情況發生在臺灣,那麼下一個國家會是誰?」島內「九合一」選舉過後,民進黨當局開啟了「極端」模式,左批「九二共識」,右打「一國兩制」,外擋「和平協議」,內阻退休政務人員訪大陸。蔡英文在這次受訪時更是拼了,不遺餘力渲染"大陸軍事威脅"。如此暴走,所為何?
  • 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氣候與水」,省氣象局專家解讀如何「向雲端...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於丹丹)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為「氣候與水」。江蘇省氣象局副局長嚴明良等23日上午在江蘇省政府網站進行科普宣傳。2019年,江蘇除了嚴重的氣象乾旱,未來江蘇的降水會減少嗎?現代科技如何幫助我們「向雲端要水」?氣象專家進行了解讀。
  • 中方作出氣候新承諾,外媒特意引了這句話:中國歷來重信守諾
    中方作出氣候新承諾,外媒特意引了這句話:中國歷來重信守諾 時間:2020年12月13日 15:55:23&nbsp中財網   為紀念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聯合國及有關國家1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氣候雄心峰會
  • 外媒關注世界政要恭賀中國農曆新年
    參考消息網1月24日報導 外媒稱,法、德兩國領導人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向中國人民和政府恭賀農曆新年,並呼籲加強與中國的關係。拉美社23日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利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的契機送上新年問候,表示兩國未來將進行更多的合作與投資。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表達了同樣的立場。
  • 世界文化遺產正在受到氣候變化的威脅|MDPI Climate
    世界遺產作為一種景觀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對各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遺產資源通常是在穩定的氣候條件下創造的,然而,因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不斷增多,世界各地許多遺產資源已受到重大威脅。氣候變化對歷史遺蹟材料和結構造成的直接破壞,會對世界遺產的普世價值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建立一個合理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評估方案,以提高遺產資源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 外媒:北約報告至少62次提到「中國」,但「頭號威脅」卻是→
    自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以來,人們圍繞該組織的必要性開展了大量討論。現在,主流辯論已經從北約的存在是否仍有意義轉移到其應當採取何種行動的討論上。一些人認為,雖然蘇聯解體了,但俄羅斯仍是最大的威脅,集體和領土防禦仍是北約的核心任務。還有人建議,北約必須重新裝備以成為一支反恐力量,並將重點放在中國崛起等新出現的挑戰上。
  • 【學點科學】探秘人工降雨的奧妙
    什麼是人工降雨技術?現在的人工降雨技術主要是根據云層厚度、氣流強弱、含水量的大小,給它播撒一定量的催化劑,造成降溫或氣流運動來形成降雨,一般分為冷雲催化劑和暖雲催化劑。在冷雲催化劑中,可以運用乾冰、液氮等超低溫製冷劑快速降低雲層溫度,形成冰晶。也可以直接投射碘化銀等品形、晶格常數與冰晶相近的物質,增加冰晶數量。
  • 氣候變化促進蚊子傳播病毒:全球一半人口或受蚊媒傳染病威脅
    近日,據媒體報導,氣候變化導致氣候變暖,蚊子、跳蚤、蝨子等得以向新地區遷移,而潮溼的環境和高溫是許多致命微生物的傳播沃土,因此或將引發更多傳染病。聯合國IPCC氣候變化報告主要作者、華盛頓大學教授、新綜合氣候變化評估委員會主席Kristie L.Ebi表示,有利於蚊子、蝨子和蒼蠅傳播疾病的氣溫來的一年比一年早,在過去,活躍期會晚很多,而且對於一些蚊子來說,高溫還利於它們的繁殖。